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017-01-19 15:13张强张丽霞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认识德育工作有效性

张强 张丽霞

摘要: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要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二是提升教师人格魅力,三是用好学科教学德育资源,四是激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五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六是丰富德育活动形式,七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33-01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如:是非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思想造成极大影响。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构建一支以学校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德育工作小组为指挥中心,以班主任、科任教师为主体,学生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领导就要把德育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制定有关章程,健全机制,使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其次是提高德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学校可以通过培训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可利用班主任例会和学校德育经验交流会等,组织学习德育文章,围绕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讨论,统一认识,提高教师德育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组织班主任利用业余时间观看教育片和德育报告,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经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

2.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对象,教师有祟高思想境界,远大抱负,勇敢顽强的奋斗精神,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信奉感,从而形成-种无声的感召力;教师廉洁奉公的思想品格,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信任感,形成一种无声的感染力;教师精深的科学理论素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可以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形成无声的感应力;教师待人热情、善解人意、宽容随和、坦诚相交、平等相处、感情相通可以产生信赖感,形成无声的感化力。因为学生不是看你在说些什么,而是看你在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教师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带头以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那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心悦诚服,并乐意接受其所讲的"道理",而且容易产生激励作用,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行动。

3.挖掘学科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师要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做到学校的德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隐性功能教育学生,实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人是有感情的,是懂道理的。德育工作的实质是情理教育,德育工作的途径是以情动人,寓理于情。在课堂教学中,用好情和理这两个人性中最美好的因素,能有事半功倍之效。优秀老师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课上得好,更在于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学科教学中,首先要多讲理,要善于利用一切可用之机进行理的教育;其次要深讲理,只有把理讲深刻讲透彻,才能服人;更重要的是要用情讲理,要将心比心,以心交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最美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去触摸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因此,作为老师,要特别讲究讲理的方式,要特别考虑讲理的策略,要特别善于寓教于事,寓教于乐,以情动人,寓理于情;要善于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理因素,把情理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大爱无言,至理无形,这样的教育不显山不露水,但山水自在学生心中。

4.激活学生自我管理

首先,在制定德育计划时,可以邀请学生干部和代表参与,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心热点,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师生共同确立德育主题,共同设计活动程序;也可以对学生设计制定的德育活动方案进行评比,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应积极创造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受自我意识支配的教育活动方式,做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参与相结合。如:在课堂教育中,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和争辩,使学生的不同看法和思想观点有机会和场合进行表达、交流和沟通,以达成共识,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地自我教育。此外,和德育内容有关的智力大考场、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再次,要强化德育教育中的自我管理,可以在学校设立先锋岗,负责管理每一天的升旗仪式、两操、自行车停放、行为规范、卫生、学生出勤、纪律遵守等,每个岗位都由一个队团干部负责,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处理事务性工作。每周设立一个自主日活动主题,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规则的理解,从而促使自己自觉遵守规则,主动承担班级管理责任,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进而内化为自我行动。

5.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教育也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不断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学校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走出去,请进来,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倡导学生到企业、到基层、到农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再如请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请心理老师作辅导等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学们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6.丰富德育活动形式

丰富的德育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要在学生中开展以"三爱"、"三观"、"三比"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活动,"三爱"即爱祖国、爱学校、爱家乡,"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比"即比学习、比纪律、比团结;把这些活动与团队活动紧密结合,与文体活动、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给德育教育以新的内涵和载体,改进道德教育空洞的说教形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为此,可以对学校的每一个环境都进行精心设计,让这些环境获得最大的育人效果。可以在学校醒目的地方张贴"教师人文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可以在公共场所悬挂历史人物画像、中外著名科学家的肖像以及校训校风标语牌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接受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比赛和游戏,吸引广大学生主动参与,表现自我、超越自我;正常开展班级小报工作,为学生习作发表、参与各种讨论提供阵地;做好"校园之声"播音工作和校园宣传栏和学科园地的定期出版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讲方法,求实效,我们的学生必定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认识德育工作有效性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