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藏文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

2017-01-19 15:24邓增桑姆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藏文文字教学方法

邓增桑姆

摘要:藏文教学因固定的区域特色和社会使用率的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总体质量的提升缓慢而范围日渐缩小,学生对学习藏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更有教师在工作教学中的种种因素使藏文的学习和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成绩。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藏文的教学质量达到更高点。

关键词:藏文教学;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45-01

藏文字的形成和发展里程经历了1400年的历史,期间在不同的时代进行过几次全方位性文字改进和改革,可以说它是世界文化史的一颗明珠,更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成员。然而,近几年虽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相关政策,学校藏文教学质量始终没有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藏文的兴趣越发浅淡。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分析:

1.对初中藏文教材的看法和理解

现在教学中使用的初中藏文教材的内容、编版、深浅、易难、重点可以和"实、新、中"三字来概括。实,即教材具有应用性,从教材内容上看,初中藏文教材既包括文法、语法等基础性知识,又包括诗学、应用文写作、写作等应用性知识。既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又有应用文,既有翻译文,又有藏民族优秀作品。内容丰富,很有实用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新,即具有创新性,通过认真的改编,从内容编版、深浅易难、重点等内容上很有创新,内容上选编了不少世界的、民族的优秀作品,既有以往著名学者的优秀著作,又有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比较重视内容上的创新。编版上,改变过去混乱、条理不明的编版结构,采秀各优秀教材编排的方式,在程序、审编、纸张等各方面予以重视、注重创新。中,即具有时中性,就是说教材在内容上,深浅、易难、重点上都具有时中生,有深有浅,有易有难,重点突出,适合现在初中生的发展和接受能力。总之,现在实用的初中藏文教材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和时中性,对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可信的。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之处:一是教材中翻译文过多,而对翻译的基础知识不多。很容易在学生思想上产生已学过这篇课文的误解。二是教材内容中有些文法等基础性知识过浅,重复了小学的基础,没有深入提出。

2.创新教学方法,继承合理的教学方法

正确处理创新教学方法与继承合理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方法的发展,首先应注意继承,继承是事物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联结纽带,它客观存在于藏文教学方法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中。唯物史观认为,没有继承,便没有发展和创造。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是在此前的教育教学基础上逐步丰富的,特别是新课改的前景下以传统教学经典为基础,改变学习方式为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热爱学习,敢于实践,敢于思索,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今天的课堂,教师们已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藏语文》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一节:略谈藏民族文字发展情况,这一节课讲课之前,首先联系旧知识,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者理解藏文字的创始人和藏文字对社会的作用,但是,学生们在那时还不可能真正理解它,需要对学生强调藏语言文字是由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吞米?桑波扎首创的,从而到至今藏语文成西藏民族最为普遍使用的语言交际工具,对西藏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单词和语句。因此,我们在重视继承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善于学习中外先进文化来弥补自己民族文化的缺陷,从而进入正课,讲完新课后进行复习性的总结,将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加以综合概括,突出重点,才能有血有肉地理解它,从而有死记硬背而过渡到领会其真谛的高度。

创新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提高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来都是在个体或群体的改革创新中发现出来的,它还需要经过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比如笔者在平时上课时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多写作文,多分析课文内容,遇到课文中的比喻句等较重要内容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学生会说出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观点,再加以鼓励,多给学生思索和回答问题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3.采取更多样的教学模式

想要提升学生对于藏文教学的参与时效性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做出改进与革新。良好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一以贯之的课堂的主导,学生应当更加被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与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到文字的描述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字的意蕴以及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藏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理解能力,对于很多知识要点,他们可以独立思考,可以自己领会文章的内涵,对于不懂或不太理解的地方,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当然,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技巧,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转变。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有些问题一时理解不了,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思维有所禁锢,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点拨,让他们从固有的思维中走出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对于藏文这门语言自然会有另一番领会。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藏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学生学习不主动,也不愿意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禁锢。高效的藏文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这也是一个切实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变换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可以更多的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学生间的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讨论过程中,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看出自己看问题时的遗漏与缺陷,这是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多媒体走进藏文课堂,这首先很好的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以藏文文章为背景的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开始时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影,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过程中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学习的情趣,注意调整好课堂上师生的情绪

一堂课上学生是否有效的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产生互动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教师心情愉快,面带微笑,学生看着微笑,自然而然地也会微笑起来,情绪愉快起来,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也就会其乐融融。学生放松了,再也不会有胆怯的心理,就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课堂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相反,教师板着脸,自然就拉开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出现畏惧心理,学生担心着教师的情绪,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超越自己的个人感情,调整好上课时的情绪,才能与学生以更加良好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

总之,回首起来很是充实,学生成长为一个苦读求学的学生,甚是让老师感到欣慰。在长久的教学过程中,随之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苦抓学生读、写、听等的能力,对学生"严"字当头,培养学生的藏语文学习能力和藏语文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猜你喜欢
藏文文字教学方法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现代语境下的藏文报刊
种出来的“逍遥居”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