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7-01-19 15:35郭凤华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兴趣情感思维

郭凤华

摘要: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首要条件,诱发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不怕麻烦,想方设法地教学中积极的最佳途径。情感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动机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的利用真心实意的情感服务于学生,就会学生的精神生活引向更美好的境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而生。主要通过形式新颖地导入新课的方法促进学生兴趣的产生,这样他们内心深处掀起了学习的动力,吸引了他们的有意注意。趁势,在授课过程中又适时的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保持高度集中。情感的熏陶也不能忽视,我在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燃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对学生的创新评价,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铺垫和升华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思维;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55-0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最提高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

1.多样化地导入新课,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首要条件,没有它学生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灵感。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导入新课,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跟随着我的感染力,进入文学的殿堂。

1.1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在教学《观潮》一文时,我把预先录下的潺潺的流水声,汹涌澎湃的海潮声放给同学听,为大家创造和谐而又激昴的氛围,当他们被潮声陶醉时,学习的热情也随之而生。于是趁热打铁,让大家闭目想象并为自己听到的内容组成一幅画面,然后用流利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样不仅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又加强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大家的思维别具一格,思路宽广,角度不一。因势利导地导入新课,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1.2利用优美的图片导入新课。在讲风景、天文、风土人情的文章时,我会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图片或制作精美的课件吸引同学们,同时利用巧妙的问题抓住大家的心,调动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老舍先生《草原》,首先出示优美的草原图片,随后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将学生带入美丽的草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初步直观感知草原的美丽,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1.3利用教师激情的演讲导入新课。每当我们学习一些散文或历史题材的文章时,我就会利用精彩的演讲导入课程。激情被点燃的瞬间,兴趣也相应而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整个教学中,导语起着从生活到课堂、从学生经验到教学内容、从旧知到新的桥梁作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格外关注这一环节,针对学生的实际,不怕麻烦,想方设法地激趣,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

2.授课中的适时激趣,能泛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导入新课要紧紧的抓住学生兴致盎然的学习热情,那么怎样使这份热情不转瞬即逝,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呢?很多教师都会在授课中积累一定的技巧。我也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地采用一些方法将学生的情趣无限的延伸下去。

教师要适时地生成新问题。在备课时,根据重点或难点已经预设了一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有针对性的。所以在授课中,也要随时质疑,随时根据情境生成一些新的问题,多提出一些开发性、新颖、发人深省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开阔学生的思路。《珍珠鸟》为我们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思想境界。我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记忆里搜索人类残害动物的现象,并让他们对这种现象进行评价,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事例层出不穷。促使同学们开动脑筋,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所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能让学生产生新奇的感觉。

3.情感熏陶是培养学生情趣的有效途径

情感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动机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的利用真心实意的情感服务于学生,就会把学生的精神生活引向更美好的境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而生。

教师要通过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熏陶学生。

语文课本中,涵义深刻的名篇精粹颇多。在讲授《小英雄雨来》时,我先给同学们讲述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再请同学们简述自己知道的抗战时期感人的故事,让同学们的思想暂时起了波澜。趁势,我自然地过渡到那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3.1与学生一起分享文章中人物的乐观向上、充满真善美、热爱自然和祖国的豪情。《 给予是快乐的》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曾说:"一个人打开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的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悔,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这开始了书的影响"其实,情感在起着翻江倒海的作用。无论哪个学科教师都要用自然流露的情感去牵引学生,共同生成一个充满磁性和感动的情场,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地深入发展。

3.2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创新。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发生变化,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教师评价学生更注重情感的体验,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心理的感受,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其他方面,教师都要公正、合理、公平的评价,给学生充分的信念和力量,让他们鼓起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总之,我将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 《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二期

[2]叶澜《新编教育教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猜你喜欢
兴趣情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