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读”起来,让学生成为读者

2017-01-19 15:39陈代秀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读书妈妈

陈代秀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6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每年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高中生每年不少于100万字,课外自读中外文学名著10部以上。要达到这一要求,完成这一任务,教会学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课标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可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不少老师却往往不敢"放手",生怕学生没学好,其实智者应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多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满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授之以渔",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根据较长时间的探究实践,我找到了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让学生从文中感悟,从文中入情。

伊瑟尔说:"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自主学习。其实,自主学习也只有通过"读"才能体现,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老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读者和文本之间由陌生到熟悉,由表面到深入,由感知到感悟,由隔阂到共鸣,每一步都离不开读。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读、乐读呢?

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乐意自主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充分培养好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读书、爱上读书。我在这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比如首先给学生推荐些好书、美文,尽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再教学生"读"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后进行评比测试。给优胜者颁些小奖,激励学生,让获胜者谈做法、谈体会,既满足了初中生好表现的"虚荣心",又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进步,进而爱上读书、乐于读书。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多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为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方法,读的形式不同,功用自然不同。

听读:"听"读和"看"书合二为一,通过对学生视听的训练,能达到正音正句、把握节奏的目的。

朗读: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入情景,表达情感体验。

默读:有助于思考和想象,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等能力。

问读:培养会问的能力。"读-问-再读",在读中释疑;"问-读-再问",在问读中深入学习。

诵读:增强记忆的能力。在训练快速记忆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表演朗诵。既可比赛,也可表演,其乐无穷。

说读:即说说读读,边读边说,如复述(现代文),译读(文言文),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唱读:主要针对古诗词,可依曲填词,也可自己谱曲,既陶冶学生性情,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试问,有如此多美妙的读书方法,供学生选用,学生能不乐于读书吗?

2.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鼓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再努力通过阅读来解决问题。当然也是先由老师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如在学习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问题:本文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代与长妈妈相处的情形,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的各个侧面及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文中写了长妈妈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什么感情?你喜欢长妈妈吗?为什么?在文中作者先后两次提到对长妈妈的"敬意",是不是这两次"敬意"都是作者对长妈妈发出的怀念之情?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真实反映人物性格有什么认识?你以后在写作中能学习作者写人的方法吗?试写一个片段看看,行吗?相信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自然很快也就能学会在读中质疑问难,在读中增强理解、分析、感悟能力了。

3.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来朗读课语文,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既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那么,在阅读中如何张扬学生的这种个性呢?首先,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阅读中,老师是学生阅读的伙伴和指导者。老师的职责是"助读"而不是"代读",在阅读活动中,老师要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来进行阅读,老师要把点拨、启发、引导、鼓励等任务留给自己,而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感悟、领会、品味。其次,要相信学生,要呵护学生的个性。有伟人曾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越是有个性、有思想的学生,他们阅读、思维、操作、记忆和想象就越与众不同,常常是异想天开。因此,老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尽量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自我总结,提出与众不同而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讥讽、嘲笑,请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角度想想,并同他们一起展开讨论,进行研究,让学生经历思维的全过程,让他们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总之,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学生需要老师科学的指导。因此,关键在于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设法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强化指导,要在引导中读,在读中引导,举一反三,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课外,则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使学生真正能自主学习,成为真正的"读者"。

猜你喜欢
个性化读书妈妈
我爱读书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不会看钟的妈妈
读书为了什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