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7-01-19 15:40陈洪英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陈洪英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所感,总结出来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创造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61-02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在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尝试创造性阅读,收到了较好效果。

1.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全新思维

传统观念认为,小学生阅读水平只要达到识字词、流畅读完全文的要求即可。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标准,要求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但要掌握字词,并且还能够对语言进行运用,同时还要求在阅读中兴趣得到培养、性情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创新。这种新的标准不但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观念,明确认识新课改的要求标准,形成全新的思维。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教学思维,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的完善教学理念,改变陈规陋习,时刻以新标准提醒自己。教师应当抓好基本功,不断进行充电。语文阅读教学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知识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授课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已经被淘汰,老师应当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教课技巧,不断的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2.激趣,让创造性阅读成为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因此,我给学生讲名人勤奋读书善于发现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最想读哪篇课文,告诉他们这些文章一定让他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开展名言朗诵会,品味书的无限魅力;告诉他们:"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个哈姆莱特"的道理;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学生一同阅读,畅谈读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感受……这样,揭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让创造性阅读成为他们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让他们明白阅读不可通过外在的统一训练或灌输而进行,而是一项自己个性积极的活动,是一项伟大的发现活动。学生有了教师的积极期待,一定乐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小学学习、运用语文。"其实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难做好的就是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实现和达到教学中的提出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小学语文所选课文皆是文情并茂的佳作,都是作者情感的凝结。阅读这些文章,就是主动与作者交流,体会作者、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只有结合自己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倾听与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真正把握作品。阅读过程就是与作者心灵契合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落到实处,不摆花架子,在阅读教学课堂中以主动探究为中心组织教学。

3.增强群体观念,让学生快乐阅读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与学生群体也有密切关系。课堂上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群体在推动阅读教学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

4.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生在对文本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学会去提问题,并提高问题表达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学会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倾听和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的永恒话题,永恒追求,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进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灵活运用上述关于阅读教学的八个"度",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着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小文.尽享语文之美[J].山东教育.2006.

[2]贺霞婷.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课文学习检测[J].金色少年.2001.

[3]王会惠.关于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思考[J].快乐阅读.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