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及文学与人生的思考

2017-01-19 10:46李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灵美的文学

李艳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17-01

每当学生手捧书本,嘴中咀嚼着书本上的文字,我都在想他们有没有在思考自己学的是什么?然而,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渐渐感觉到压在自己肩上担子的重大。他们所谓的学习都只是浮在表面上,而没有真正的回归文本,他们根本理解不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他们不会去深入理解陶潜弃官归隐的释然,不会去领会杜甫沉郁顿挫的历练,也不会去探究鲁迅先生为何弃医从文,也不想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有作家的执着……

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诗中,历经十年动荡梁小斌先生从文学的角度剖析了人们重新寻求真正自我的人生思考。学生举旗高高的牌子游行在大街小巷,学校空荡寂静毫无人烟。无数热血沸腾的青年在疯狂无知中挥霍,无数知识分子被无情打压,有识之者被攻击批斗。那个黑暗的"十年",充斥着太多的不公和狂野。疯狂激荡的十年过后,当一幕幕惨烈的景象在人们脑海中回荡的时候,有人开始重新审视过去。而这些,学生们在思考吗?

文学是人生的写照。它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从表面上来看,文学很抽象,它似乎只是那些呆在书斋里的知识份子的专利,因此有人认为文学与人生没有多大关系。尤其是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什么都和利益挂钩的情况下,人们一提起文学就不自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文学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没有脱离过人生,脱离了人生的文学那就是空中楼阁,是生存不了的。就拿超乎寻常想象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来说吧,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但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又如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在中国,文学艺术情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最初的"言志"到后来的"缘情"实一脉相承的。"诗言志"作为一个非常古老的美学教义,在上古史书《尚书》中已经出现。"诗言志,歌咏言,律和声"这已经成为中国上古艺术的信条。所以说到文学,都要扯上人生。而对于会聚经典的语文的教学,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回归人生。

人生是文学的源泉。文学根植于人生的土壤,它需要从人生中吸取原料、养份,然后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文字没有产生前,人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没有产生前,人类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从本质上说都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人类有思想的本质决定了他要表达,这些东西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是文学的雏形。文学也来源于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对于生活的追求。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那么在文学和人生之间如何切入美的桥梁——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说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只有真正思考人生、欣赏人生,才能做得出好文章来。

文学与人生并进。庄子在《庄子·养生篇》中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义,万物有成理而不悦。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文学为人生创造美,是因为天地间就有美的客观存在。文学的使命就是要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帮助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由此去找到心灵的家园,去建构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家园。历史终究已是过去时,《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诗中,作者的脑海中随着可怕岁月的结束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希望之火。他开始"沿着心灵的认真思考,那丢失的一切"。他要摆脱旧日的梦魇,他要开始全新的生活。同时,他也热切的盼望,希冀着,祖国迎来新生。一首小诗,不仅叙写了作者对于十年动乱的迷惘,更突出了对于新生活的希冀与期望。诗人把"钥匙"这一象征意象与"中国"并列,把"丢失钥匙"与"十多年前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相连,使得诗的内涵一下扩展到一个广阔深远的历史背景之中。有了这份象征内涵,我们不难想象,这首诗正是诗人对使人精神蒙昧、心灵野蛮的历史的控诉,是对纯洁心灵、文明精神的寻找,是对人的心灵回归的呼唤。而这,不仅仅是作者一人,更是与作者同时代的千千万万人甚至于当今世人共同的呼唤,同时也呼唤着而今的语文老师致力于引导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美的追求。

猜你喜欢
心灵美的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好美的雾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