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对策初探

2017-01-19 11:07陈结果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小学语文对策

摘要: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华夏大地,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领悟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确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本文提出几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精神;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40-01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情怀的艺术,它在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改革也指明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渗透人文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内在需求,竭力培养小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1.1教学内容比较保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备,可以让小学生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将教材当做"金科玉律",在课堂教学中满足于将教材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教给学生,而没有挖掘这些字、词、句背后的人文要素。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冷冰冰的文字,没有情感可言,这样难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1.2教学方法比较落后。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小学生年纪尚小,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就需要教师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依旧满足于使用"填鸭式"、"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只顾将语文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势必会扼杀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用说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了。

1.3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要求教学评价主体要变得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依旧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这样难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2.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塑

2.1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子。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隐含着大量的人文因子,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的人文资源,用以启发小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

比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先为学生概述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爸爸在倾盆大雨中将雨衣让给了妈妈,而妈妈又将雨衣让给了萨沙,萨沙从爸妈的行为中得到启迪,将雨衣盖在了野蔷薇花上。通过这篇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弱者"的思想,自觉帮助别人。再比如《特殊的葬礼》、《沙漠的绿洲》等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大瀑布的干涸枯竭、沙漠中的绿洲,都向我们表达了"生态环保"的思想,通过这些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只有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人类社会才能生生不息。总之,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课文的人文因素,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他们切实受到人文教育的影响与感染。

2.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语文课程要努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学习、爱上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要渗透人文精神,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课本每一单元前的导语都以学习伙伴的口气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力求让小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的栏目设置了"我会读"、"我会写"、"说说做做"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这些栏目,以此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于社会中,所以教师要竭力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具体做法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教学《螳螂捕蝉》时,设置"侍卫官是怎样说服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的"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集思广益,迸发智慧的火花。

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找多种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可以予以适当点拨,使学生从别的角度入手进行思考,直至找到问题的答案。

2.3实施"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契机。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必须体现人文性,坚持正确的育人取向,使学生得到客观正确的反馈意见。

首先,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要有教师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这样才能使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学生自评与互评至关重要,自评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不足;互评可以使学生看到同伴身上的优点,从而鼓励自己,再接再厉。另外,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也至关重要。目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提出对他们的期望,使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

其次,要坚持评价方式多元化,即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全面发展。除了纸笔测试外,还应该包括成长记录袋、行为观察、学习日记等评价方式。

再次,要坚持评价内容育人化,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经提出过"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所以教师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就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人文关怀,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灵殿堂。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人文意识与人文理念,关键要靠教师深入挖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宗霞.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J];学周刊;2011年12期

[2]刘亚婷.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文教资料;2007年36期

[3]梁敏仪.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谈[J];才智;2009年36期

作者简介:

陈结果,1977年出生,男,汉族,籍贯重庆市沙坪坝区,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于沙坪坝区凤凰实验学校任教,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小学语文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