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研究

2017-01-19 12:11刘少成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小学数学

刘少成

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的三维教学目标,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分数大棒的指挥下,老师和学生过于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目标,忽视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目标。情感教育作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及其教学效果紧密相连。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25-02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情感被纳入到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来。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由于学科差异的存在及其人们认知上的偏差,一味地认为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责任,而与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类课程毫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语文课堂生机勃勃,而数学课堂单调、死板的现状。就数学学科而言,其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对其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情感饱满、活泼生动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必要了。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提出了几点思考。

1.情感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列宁说过:"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只有有了热情才有可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标。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情感教育的:"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大大促进大脑工作,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想象力,只有平时的1/2,甚至更少;这些都充分说明认知与情感实际是一对孪生兄弟。情感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这一庞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教育价值不言而喻。

2.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策略

2.1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从年龄的角度上讲,小学生处于少年阶段,其性格方而具有好奇心强、活泼诚实等特点,这一阶段他们的可塑性较大。作为教师应多爱护学生,并以自身的情感区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爱护应重点体现在尊重和了解学生上,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并摆正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既要作为学生的向导,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用心去与学生交流。在课堂外的时间里,教师应尽可能主动的接近学生,和他们聊天,参与到他们的娱乐活动当中,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能够有效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而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感。教师应用爱心去感染学生,在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同时,必然也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应掌握好一定的尺度,不要对其过于溺爱和纵容,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2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所持有的一种体验,数学教师的情感源于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对数学教材中情感因素的体验。小学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它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源泉。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情感因素,并把它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激起学生炽热情感之火,从而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生动的史实,使师生产生共鸣。比如说,充分利用书本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和统计材料。教材中列举了一些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数据及资料,透过这些数据,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报效祖国的热情。另外,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数学素材的教育因素。在教学中应选择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使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真实感、亲切感,从而认识数学的价值。

2.3利用数学时间渗透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可以说实践既是情感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又是推动情感的源动力。通过实践锻炼可以达到以下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一,启发学生智力,使学生更加心灵手巧;其二,明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最终达到感性与理性的有效融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应从实践着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多动脑,以动育情。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三角形卡片,然后用尺子分别量出三边的长度,通过将三个边长相加即可得出三角形的周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获得了乐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2.4引入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组建"数学活动小组",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去收集信息、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开展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建立"数学乐园",组织学生办"数学手抄报"等,藉此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积极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数学乐园或手抄报中,在编撰的过程中,要选文、编排、设计、绘图等,这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造美与欣赏美的快乐;还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讨求克服困难的办法。这些数学课外活动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堂以外,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也从多角度、多方位培养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情感与态度。

参考文献:

[1]徐庆宁.浅析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J]. 科学大众. 2009(05)

[2]余胜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J]. 科技信息. 2009(28)

[3]陈灵山.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 2008(11)

[4]吴华.胡宁.多媒体与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 2007(05)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渗透小学数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