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中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2017-01-19 12:13傅盼盼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课堂有效性

傅盼盼

摘要:学数学少不了让学生有一个做的过程。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从实践中探索数学,感受数学,这也是新时代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我谈谈"动手操作"教学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它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27-02

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从实践中去感受数学、探索数学,通过切身的体验来获得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动手操作在日常教学中固然重要,但如何提高它的有效性也是值得思考的。

1.学生操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课堂的实施中,动手操作活动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索、交流讨论的方式来突破一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积极性较高。结合实际教学并查阅一些资料,发现如下三个问题在学生的操作活动环节中出现较为普遍:

1.1教师的引导不到位,致使学生操作盲目。新课标提出,教师的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活动经验。对于低学生来说,动手操作的经验很少。课中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来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折,也没有提供给学生任何引导性的信息。致使当时学生的操作很盲目,有的学生就随便折了一个角,也有的学生从长方形的邻边入手等。这不仅使得操作无意义,也让很多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我自己也开始慌张。此外,其实本可以从提问上带给学生一些启示。因此教师引导不到位,会导致学生盲目操作,降低操作活动本应有的教学质量。

1.2有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操作中来。新课标还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在本堂课中,确实也存在有部分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操作中来的问题。从我自身来说,我觉得我太过关注于自己的教学,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怎样内容都教给学生上,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我常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时,因急于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当我看到有几个学生有所发现就开始叫学生汇报,但其中有部分学生是没有开始操作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弱,越是想这样带有活动性色彩的课学生就越容易开小差。

1.3课堂纪律难以掌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一个课堂没有了纪律保证,那么课堂效果也必定是会大打折扣的。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课堂纪律难以掌控。有的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稍有发现就无纪律的喊出来,有的学生就一直摸着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也有的学生就趁着这个时候与边上的同学说话等等。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课堂,虽意识到处于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但在教学中也的确是忽略了这一点,致使出现了这么多的纪律问题。

2.提高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基于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觉得如何提高在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思考的。下面是结合自己的教学以及一些资料,对于提高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性所得出的几点策略:

2.1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动手操作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要达到你想要的结果,那给予学生正确巧妙的引导是很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一方面。能将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的认知发展水平做到较好的衔接,就是教师在引导过程所要完成的。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这堂课中,组织学生去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基于学生还缺乏操作方面的活动经验,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先示范用测量、折纸的方法探索长方形的长宽及角的特征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自己去探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学生有了明确的操作方向,才会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2.2给足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的时间。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性的保证。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通过思考的操作行为就是对自己头脑思维过程的一个具体反应。例如,在组织学生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前,学生必须要思考两个问题:(1)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哪方面的特征?(2)我该从哪里入手才能发现他们的特征?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就不至于课堂上出现学生无从下手而冷场的现象。在经过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学生的操作一定是谨慎而有目的性的,以致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此外,也要给足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从求知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建立猜想的过程,操作就是对自己猜想的验证。通过操作发现自己猜想中存在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当学生经过操作有所发现时而带来成就感可大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3适时组织课堂纪律,调节学生注意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动好动是他们的最大特点,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也不应该去避免,因为这也是孩子发展思维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要真正地将学数学与做数学融合,而由此带来的纪律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中,纪律就是活动有效性的保障,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组织课堂纪律。例如,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来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前,可以通过提高教师音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布置接下来所要完成的任务。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真正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所说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真正从本质上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师全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更重要的是与我们新时代崇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理念相吻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全面的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便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思的。

参考文献:

[1]苏美玲.怎样"操作"才是真正的操作?[J].小学教学参考,2007,32:22-23.

[2]徐晗.提升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现代教学,2013,12:59.

[3]冯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J].小学教学设计,2011,05:32.

[4]岳真.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5]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4,12.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数学课堂有效性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