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探索

2017-01-19 12:45何梅兰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教学

何梅兰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71-01

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感到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都必须围绕有效教学而展开,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有效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论语中写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同样"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在讲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使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2.不断改变教法,使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教是主导,学才是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学习感受,从而培养好的学习方法。会学是未来人的特征,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会学习相对学懂、学会来说,是层次更高的要求,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教师教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并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是培养学习方法的主阵地;学生,是掌握学习方法的主人;教师,是培养学习方法的主导者。"三者"缺一不可。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生厌,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绪言课的教学,我不是严肃的讲解概念,而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喜欢化学。在课上,我适时补充趣味实验,并为他们取了好听的名字,如浓氨水和浓盐酸做的"空瓶生烟",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表演的"清水生奶",铝热反应代替的"火山爆发"等。许多学生将这些好听的名字用于日记中,记下了"一堂有趣的化学课"并表示:我有信心学好化学。

例如,概念的教学,难懂枯燥,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用图示,模型,电教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等易混淆的概念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运用这些概念。结果出现了象"氯化氢由氯化氢原子构成"、"水由水无素组成的"等笑话。再由同学相互讨论,纠正上述错误,使学生在笑声中懂得易混淆的概念,可用对比法学习的学习方法。

3.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单元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4.教师要不断学习、思考

我们听多了周围教师的牢骚,看倦了媒体上教师的无奈。抱怨上课忙,改作业累;家庭、社会、生活压力太大;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心情太烦,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没心情读书。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关键看怎样安排时间,心情也是需要自己调整的。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教师要学习,更应该读书,书读多了,有了广阔的知识背景,思维、表达、备课、上课等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把教师的风度、气质、才华等充分体现出来,学生才会佩服教师,喜欢教师,从而喜欢一门学科。

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创新的理念和方式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思考,深入钻研,想尽办法做好自己要做的工作。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用合理、恰当、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快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学生共同成长,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必定会感到教学的快乐。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