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高效课堂于初中地理教学

2017-01-19 12:55陈从国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陈从国

摘要:"新课改呼唤新教师"。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即:新课改全称为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新课改体现高效课堂,即: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84-02

1.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正确处理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培养的高度,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应当追求"知识的创新应用",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高度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分为用(绘)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些学习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高度关注、重点培养。

2.创设情感氛围,促进师生和谐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而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更是一种美,一种永恒的美。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老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轻松的教学流程。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板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老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老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和罚,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因此,地理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有趣的地理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2幽默的教学表达。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2.3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这说明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3.运用巧妙比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比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形象生动的比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增强记忆的效果。地理课堂上,若能巧妙地运用比喻,也往往能取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我国的季风气候时,我将冬季风和夏季风的进退比喻成一场战争。我给学生这样讲"战争的双方的主将分别是北风先生和南风先生。北风先生带的是陆军,驻兵在蒙古和西伯利亚一带。南风先生带的是水军,驻兵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北风先生秉性冷酷,南风先生秉性温和。他们争夺的地盘是中国东部。夏季,气温升高,南风先生势力迅速增强,而北风先生势力减弱。南风先生趁机兵分两路,分别从太平洋和印度洋派两路大军向中国东部进发。受到南风先生两路大军的夹攻,北风先生败退,往北撤兵,至华南地区扎营,在此与南风先生形成第一次较持久的抗衡。从4月到6月,双方一直激战在华南地区,给华南带来丰富降水。在这次激战中,北风先生势力被削弱,不得不又一次北撤,引兵至江淮一带扎营。从6月至7月中旬,双方在江淮一带形成第二次持久抗衡,给江淮带来丰富降水,这就是江淮的梅雨季节。在第二次激战中,北风先生的势力进一步被削弱,第三次北撤至东北和华北地区,在这里形成双方第三次持久抗衡。抗衡时间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给东北、华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9月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南风先生势力减弱,北风先生势力增强。北风先生开始反击,他从东北和西北派两路大军夹攻,南风先生抵挡不住,迅速往南撤退。至10月上旬,南风先生就全部撤到了海洋上,中国东部全部在北风先生的控制之下。"这样,通过比喻,让学生理解和记住了季风的进退规律。

4.采取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进步中焕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的信心会受到打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亲近、微笑、点头予以鼓励;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和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忽视或戏弄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再想一想!""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就是说,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他们学到了什么。例如我在讲《我国的铁路干线图》时,有的学生就是记不准"三横五纵",于是干脆放弃不学了。这时候我总是以激励为主对其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予以肯定,哪怕他只记住了一条京广线也行,再循循善诱地引出京九线、京包线等等,饶有耐心地帮助学生学习。

巧用身体资源,形象生动。 在教学《地图》这节课的"不同的山体形态"知识点时,我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成拳,假设它是一个山体模型,然后找出山体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而4个手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手的小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即平时人们所说的悬崖。在进行形象演示的同时,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