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建设

2017-01-19 13:40李德江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建设

李德江

摘要:这是一个被多彩生活弥漫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喧嚣无比复杂的世界;这是一个让人容易迷失自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历经沧桑的企业家、有博学多识的知识家,有努力奋斗的青年家等等,各种各种的人才,各种各样的现代生活,让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已逐渐的失去自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他们的心中,名、利变成了首要追求,人们最初的信仰,已然不知道在何方?心中的德,好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悄然消失了。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46-01

在这个快时代的社会,要想保留最初的信仰,要想保留心中的德,这重任无疑落在了教育者的身上。而要想改变现状,则必须要从小抓起,小学阶段的教育固然需要,但由于年龄因素,小学时段的教育起不到决定性因素。反而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了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树立学生思维观念的重要时期。简言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加强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中学教师,要培育学生良好的学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就更加需要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建设了。德育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育德,即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

1.中学生,处于生长的叛逆期,思想品德教育也必然成为重中之重

这个阶段的学生,叛逆、孤独,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甚至把家长、老师当做"敌人",面对这种境况,教师教育工作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另外,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价值观,思想观,他们可能对一些社会现象形成不了正确的认识,与老师之间差异便会越来越明显。那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思维,从品德教育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和感悟中改善自己。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文化教育固然重要,思想品德教育也必然成为重中之重[1]。因此,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应从根本上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那么,又该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呢?

2.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是说靠近红的,你会变红,靠近黑的你会变黑,实际意思是说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会优秀,和秉性差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差,这句话重点强调了一个环境对人的改善作用。同样的道理,一个学生的生活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学生只有生活在这三个健康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自觉地去接受品德教育。比如,教师可适当参与品德活动,积极加入学生品德教育中去;其次,加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及时向教师反应学生情况,教师向家长传递品德教育信息,召开主题家长会,提倡家长以身作则,督促家长与学生沟通,另要注意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语言、方式、方法得当,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2]。教师在任教期间,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文明他人,服务学生";最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周围交往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远离外界不健康因素,学生在校期间,杜绝学生与外界社会的不良接触,离校期间,要积极合作家长,同时帮助学生远离复杂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应该健康成长的时期拥有健康的社会环境。

3.加强中学生德育建设,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

中学生阶段,学生虽已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拥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的思想还尚未成熟,不少学生的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加强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教师可以召开主题班会,班会题目以"德"为主,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幻灯片,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改变自己的道德观念,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其次,引导学生从实际行动做起,教师为学生定期布置德育作业,并督促学生完成,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加强对德育观念的转变[3]。比如教师可从具体细节入手,布置学生回家替父母完成任务,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最后,教师可定期安排班级德育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确立课程内容,老师辅佐学生完成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施教者,同时又是受教者。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从根本上贴近德育建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念。另外,教师可根据课程安排,调动德育课程,可以将德育观念课转化成实践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就近参加一些德育建设活动,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来定。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获得感悟,懂得珍惜,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制节目的视频,培养学生懂法、遵法的意识。

4.加强中学生德育建设,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从根本上去遵循教师的引导

中学生,还处于思想、心理发育尚不完善的时期,很多学生的自制力很差,教师在给其布置作业时,学生并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正如教师引导得再好,学生不去做,其结果跟教师不引导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加以引导的同时,更不应该忘记要时刻去鼓励学生、督促学生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在学生犹豫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点明方向,鼓励他们放下心中的疑虑,明确对错,积极完成正确的事情,及时改正错误的事情;在学生放弃时,要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希望之火,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去完成放弃的事情,并及时劝解学生,成功与否,并不关键,关键是要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在学生辉煌时,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加以鼓励,但不应过分鼓励,从而适得其反[4]。完成这些的关键是,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老师及时向学生询问情况,做到老师了解学生,学生理解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班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班干部便发挥了重要作用,班级干部就相当于一座桥梁,连接着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当班级学生有问题不能和班主任及时联系时,可通过班级干部向班主任传递;班主任工作不方便时,可通过学生干部向班级学生传达。

5.结语

学生是新时代文化的继承者,教师是新时代文化的传播者,这个时代既需要继承者,又需要传播者,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又需要学生的努力,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日渐增多,要想改变社会道德,便需从根本抓起,从小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而此任务的最佳拍档无疑是中学生了。由此可以看出,加强中学生德育建设,不仅是学校、家庭的任务,更是社会的任务。作为教师,要协调学生一起,更快更好地加强中学生德育建设,从而为祖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忠东.以人为本是夯实学校德育的基础[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2003, (1).

[2]刘念群.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问题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3]韦冬雪.对"道德教育"、"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之辨析[J].探索, 2007, (1).

[4]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2).

猜你喜欢
中学生德育建设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