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2017-01-19 13:57屈永昌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理实验

屈永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73-01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和高要求,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从评价的角度强化实验教学,按照新课程性质的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养成科学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寓实验课于趣味之中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作一些趣味性的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让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学生做实验培养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学生观察十分认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示范者,特别关注学生亲身的感悟与体验。基于不同的学生对象和不同的实验环境,这些形式可以选择,各有侧重,又互不割断。一是自主活动。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实验活动,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监控实验过程,评价实验结果,从而完成实验任务。活动过程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实验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合作学习。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促进理解,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形成学习团队,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综合检测,是有效的实验学习方式之一。实验设计的特点是情景新、方法活,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对实验器材有所取舍和组合,能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实验的方案,通过实验全过程的描述和具体步骤的实施,得出有关的结论并做出必要的说明。

3.实验优先,开展随堂小实验:手脑并用,激趣益智

"课内小实验是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小实验",即将教材中以住不受重视的认为无足轻重的小实验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物品就能方便开展的实验。内容如新教材上的"说一说"、"做一做"或习题中的实践性的内容,凡是可以在课堂上轻松完成的,就尽量让学生当堂完成。我在学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后,要求学生同桌为一组合作完成"自制打点计时器"的小实验,通过实验测出纸带速度并判断纸带运动情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热情高涨。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解除了被动连续听课的困乏,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后续的学习中。课内小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取材容易,通常就地取材。在学完《自由落体运动》后,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手边能找到的物品"测定反应时间"。学生们除了刻度尺,还用上了课本、铅笔等各式各样长条形的东西,实验中爆发了阵阵开怀的大笑,实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自信心,无疑对学生以后探索知识的奥秘奠定了基础。

4.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激发学习兴趣"是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任务之一,实验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自我解决头脑中的"为什么",总结出合乎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动手寻找知识真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或经过努力能够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例如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实验,在"红蜡块的运动"演示实验中,我先召集志愿者到讲台演示,一人操作玻璃管,使管子慢慢地匀速地水平移动,而另一人则每过几秒就记录一次红蜡块的位置,最后连接这些位置,从而得到红蜡块的运动轨迹。接着向学生提出要求:"大家能否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在纸上画出类似红蜡块的运动轨迹?"很快就有学生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纸做一个比铅笔略粗的圆筒并套在铅笔上,同桌两人合作,匀速地移动铅笔和圆筒,并定时记录圆筒的位置。这样,一个自创的小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就新鲜出笼了。可见,学生缺少的不是创新意识,而是缺少创新的环境和机会。

5.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发挥一切实验条件,让实验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列举以下几种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5.1全面开放实验室。这对实验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在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开放实验室可以提供给他们完成课堂实验的机会;第二,学生大脑里一旦有了好的想法时,能及时地通过实验来验证,这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第三,学生可利用空余时间参观实验室,提前对一些新的仪器有了一定的感知,可大大降低日后实验的难度;第四,可以消除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让他们感觉到实验室就在身边,实验仪器就在身边,增加参与实验的愿望。

5.2改变实验形式,增加探究性实验。现有的教材把实验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实际上,许多验证性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提前到理论课前去上。物理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教科书上的方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法。如重力加速度的测定,教材用单摆法,实际上还可以用圆锥摆法、自由落体法、气垫导轨法和伽利略理想实验法等。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以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5.3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习惯,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失败,要给学生的实验探究留下最大的空间。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出弥补措施并寻求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许多演示实验完全可以改为学生实验,或鼓励有意愿的学生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基于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这一学科特点,教师就应加强实验教学,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总之,新课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而且与制订实验计划、掌握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基本要求有关。在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的实验探究教学目标,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索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展现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实验教学仍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和变革,必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改进,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物理实验
只因是物理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做个怪怪长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