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伦理审查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7-01-20 07:18商建伟田金洲唐雪春赵久丽樊怡欣柳红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研课题受试者伦理

商建伟,田金洲,唐雪春,赵久丽,樊怡欣,柳红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北京 100070,sjw313@163.com)

科研课题伦理审查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商建伟,田金洲,唐雪春,赵久丽,樊怡欣,柳红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北京 100070,sjw313@163.com)

通过分析科研课题伦理审查中遇到的关于时机、选择方式、研究方案、跟踪审查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申报程序规范化,方式选择多样化,研究方案标准化,跟踪审查严格化。旨在提高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质量,完善伦理审查体系。

科研课题;伦理审查;伦理审查体系

随着药物研究和临床研究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人体受试者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医院科研管理过程中,许多涉及人的临床科研课题,由于涉及一定的伦理问题,因此在课题的申报、立项、设计实施、论文发表等方面,要求出具通过伦理审查的证明性材料[1]。笔者所在医院于1999年成立了医学伦理委员会, 2011年,医院承担“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其中子课题之一即为“建立国际公认的人体生物医学伦理规范”,自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对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也日趋规范。本文结合近几年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做一简单探讨。

1 科研课题伦理审查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1 伦理审查的时机问题

伦理委员会对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有可能在项目申请前、项目申请批准后,任务书签署之前或者任务书签署之后,临床研究第一例受试者入组之前三个时间点进行审查。多数科研项目要求在项目批准后,临床研究第一例受试者入组前进行伦理审查,但也有一部分科研课题在申报阶段,要求进行伦理审查,并出具伦理学方面的证明。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求,凡是涉及人的临床科研课题,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申请人要在项目申请及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问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并且,在课题申报前,必须经本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出具伦理学方面的证明性材料后,方可申报。 但是对于其中的“书面证明”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并未说明是批准该项研究的伦理审查文件。虽然此类课题要求在申报阶段,伦理委员会需出具同意申报的证明性材料,但在实际审查工作中,往往遇到一定的困难。由于科研课题在申报阶段,没有正式立项,申请者只能提供课题申请书,无法准确地提供知情同意书,通常会导致一些项目在立项后,其批准的研究内容与申报初期有一定的差异,伦理委员会在审查立项前的科研课题时,往往面临无材料可审的尴尬局面,审查与否面临两难的境地。

1.2 伦理审查方式选择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每年科研课题的数量日益增多,选择合适的伦理审查方式是完成伦理审查的第一步。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临床科研课题的数量,从2013年的17项到2016年6月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数量64项,增长近73%,2014年前,笔者所在医院对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主要以快速审查的形式进行。快速审查时,按照医院章程,选择三名委员作为主审委员对项目的方案及知情同意书进行系统全面的审查,根据三名主审委员的最终意见,决定同意临床研究、修改后同意或者转为会议审查。选择快速审查进行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其优点是审查效率比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只是单纯的按是否是科研课题或药物临床试验,而选择快速审查的方式,在审查内容上难免有失偏颇。此外,许多科研课题为临床对照研究,选择三名主审委员进行快速审查,对受试者的保护、风险与收益的评估等,也存在一定的审查局限性。

1.3 研究方案伦理审查中遇到的问题

在伦理审查会议上,经常有委员会提出“国家已经批准了这个项目,我们又如何对其方案的科学性进行审查,即使提出了一些意见,对于方案本身的修改来说,在后期操作中也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多数科研课题都是以上级主管部门发文的形式加以批准,修改起来困难较大。

1.4 跟踪审查中遇到的问题

课题立项前的伦理审查仅仅是临床医学科研中落实伦理原则的第一步,对通过伦理审查的科研课题在进行过程中能否完全按照伦理原则实施,是医学伦理委员会在完成伦理审查以后必须继续进行的工作[2]。尤其对于科研课题的伦理跟踪审查,课题负责人往往认为课题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拿到批件后,就到此为止,后续和伦理委员会就没有太大关系,伦理委员会在进行跟踪审查时,由于课题负责人配合的积极性不大,存在一定的困难。

2 科研课题伦理审查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申报程序规范化

为了提高伦理审查的效率,笔者所在医院对于课题申报阶段的伦理审查,采用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审查制,由主任委员审查同意后,伦理委员会出具同意申报的伦理证明,待项目正式立项后,按照医院伦理委员会章程再进行系统全面的伦理审查。通过对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伦理审查,规范了医院科研课题申报的程序,同时进一步增强了院内医务人员的伦理意识。

2.2 方式选择多样化

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国际SIDCER认证后,根据认证专家意见,修订章程,对其审查标准做了调整,不再视项目的类型来定审查的方式,而是根据快速审查的标准,不大于最小风险的研究,如属于无创性检查(如超声、心电图检查、体重身高的测定等),利用病理标本及常规医疗检查废弃标本等进行的研究项目(如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废弃的血尿标本等),或者不涉及药物干预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证候或流行病学研究等,采用快速审查,而对于如药物干预的临床科研课题,按照会议审查的方式进行,截至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64项的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方式中,仅7项采用的快速审查,其课题研究内容均为中医症候学或中医护理学方面的研究,其余57项的临床科研课题,涉及药物干预、针灸治疗的项目,均采用了会议审查的方式。科研课题的会议审查,同新药临床试验的会议审查的程序及方式一致,均实行主审预审制,选择专业相当的委员提前熟悉审查的项目及进行伦理审查。采用会议审查的形式进行,不仅使临床科研课题在方案的设计上能够更加科学可行,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3 研究方案标准化

对于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尤其是一些校级或院级科研课题,由于课题质量参差不齐,相对于药物临床试验,在方案的设计上,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保护受试者的权益,提高科研课题的质量,伦理委员会在审查方案时,并没有因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区别对待,而是从更好的保护受试者的利益及方案设计的质量方面出发,严格把关,提出了较为具体可行的建议,尤其是对于校级或院级课题而言,申请人多是年轻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在他们刚刚开始从事研究的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保护受试者的伦理意识,这一点尤为重要。院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唯一不同在于,院级课题多欠缺前期研究的基础,资助经费相对偏少,试验设计上也是多为小样本的探索性研究,或是前瞻性观察研究或回顾性观察研究。而国家级课题则有较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更多的是随机对照、多中心的大样本研究。

2.4 跟踪审查严格化

根据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标准操作规程,规定伦理委员会对所有批准的项目进行跟踪审查,包括年度定期跟踪审查、结题审查、严重不良事件审查、修正案审查等。笔者所在医院在课题批准后,负责人领取批件时就告知其进行跟踪审查的期限及注意事项,往往科研课题均有其中期检查报告及结题报告,利用科研处的工作优势,在通知科研课题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时,一并告知其伦理审查的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这样,在工作中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防止了个别人对伦理审查中的跟踪审查的不重视。分析近三年的科研课题的跟踪审查情况,有三分之一的是学生的自主课题,期限一般为一年,因此,这部分的伦理跟踪审查仅涉及提交结题报告,也就是在科研处通知交科研课题的结题报告工作的同时,一并提交伦理审查的结题报告;其余科研课题多为医院职工的,有省部级课题,有国家级课题,其研究周期至少两年,因此,这类课题往往要提交1~2次的年度定期跟踪审查及最后的结题审查,考虑到医院职工的工作性质,日常医疗工作占用了大多数的时间,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对这些项目进行跟踪时,一般是联系项目具体实施的研究生,由他们定期填写相应报告,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查。如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则要求在 24小时内报告给伦理委员会[3]。

3 科研课题伦理审查中的体会与思考

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为了使临床科研更规范,科研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科研伦理审查办法。

加强伦理委员会成员及项目负责人的学习培训。医院定期组织全院人员进行医学伦理及GCP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颁发证书。伦理委员会委员每年参加院内、院外培训不少于1次,对临床研究审查的方法及技巧进行学习。医院对于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要求课题负责人也应具有GCP培训证书,培训证书至少为院级培训,并应5年更新1次,超过5年者,应重新学习并获得证书后方可承担临床科研项目。

对于由大学或医院资助的科研课题,由于其目的是让临床人员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技巧,故对其要求也较省部级或国家级课题低,课题任务书的撰写有时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如缺少中医证型的诊断标准,疗效判断标准不准确,对照组设置不合理等,医院伦理委员会在对其进行伦理审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护受试者的利益,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对方案的审查也较为重视,有时项目的标题、临床指标的选择等,在经过伦理审查后,做了相应的调整。在课题主管部门科研处的支持下,尊重伦理委员会的意见,对已批准的方案的修订做备案处理,这样既保证了受试者的利益,又提高了课题的质量。

由于目前我国尚缺乏对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的具体规范,一些做法仍处于探索学习的阶段,因此,结合国际相关指南标准,根据国内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对于临床科研课题的伦理审查规范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 刘淑萍,周传敬.从医学模式的转变看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的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22(1):60-62.

[2] 陈苑,朱雪琼,连庆泉,等.临床医学科研伦理审查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6):367-369.

[3] Wagner TH,Cruz AM,Chadwick GL.Economies of scale in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s[J].Med Care,2004,42(8):817-823.

〔修回日期 2016-09-25〕

〔编 辑 李丹霞〕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Ethical Revie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SHANGJianwei,TIANJinzhou,TANGXuechun,ZHAOJiuli,FANYixin,LIUHongfang

(IRBofDongzhimenHospitalAffiliatedto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70,China,E-mail:sjw313@163.com)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time, selection mode, research plan, and tracking review in the ethical revie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procedures, diverse selection mode, standardized research plan, and strict tracking review. It aim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thical revie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improve the ethical review system.

Ethical Revie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Ethical Review ; Ethical Review System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9302-006-01;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2016000020124G078

**通信作者,E-mail:lhfdoctor@126.com

R-052

A

1001-8565(2017)03-0336-03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3.19

2016-08-15〕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受试者伦理
2022年度上海市护理学会科研课题申报已启动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创新型制造企业“三位一体”科研课题管理体系研究*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中国教育科学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