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探讨

2017-01-22 17:24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科技成果成果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 滨

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探讨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 滨

国防科技工业的主体和我们要服务于地方经济体系中的企业,所有的原则、载体全部都要依据创新设计、智能制造、品牌标准这样的原则,也就是围绕国防工业的体系建设、转型升级,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企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必由之路,就是设计要创新、制造要智能。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美国、加拿大等国则通过出台法律、组建相关组织、搭建军地科技信息平台、建立多渠道资金为成果转化提供财务援助等举措,鼓励科技成果转化。这四个方面的保障,对国外在军用技术转民等方面的成果转化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在覆盖全世界的一系列民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国外相比,我国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是很高,主要是缺乏组织保障、媒介保障、资金保障等,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支撑不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是出台了,但是如何落地、如何实施,以及成果转化之后的利益权属,尚需进一步明确,国家相关的政策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总之,现在的政策还不足以支撑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链条,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瓶颈。二是供需双方信息渠道不畅,缺乏交流平台。许多高校、军工企业、研究院所有大量的技术和产品,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需双方的信息不畅,使得他们找不到需求。三是专业机构建设严重滞后,尚属于起步阶段。我国的专业性成果转化机构并不多,以国防军工为例,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机构只有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心一家。四是国家对研发的投入很大,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却严重不足。我国很重视基础科研,研发投入也十分可观,但是应用于转化用的二次开发、市场研究的资金并不多。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6月,主要开展的工作就是:军转军,军转民,民参军。中心服务地方经济的主要模式:共建推广转化平台、为地方提供四证培训、编制推广转化目录、开展双向技术交流会等。

在新的形势下,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心将不断探索,进一步深化和地方的合作,加强军民资源的整合,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延长成果转化的链条,把一些市场分析领域的专业化团队和地方区域经济的不同特点相结合,形成个性化的成果转化服务的形式,共促国防军工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成果加速转化。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科技成果成果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