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

2017-01-24 20:26西汉贾谊
中国民政 2017年6期
关键词:故国贾谊官吏

◎ [西汉]贾谊

以民为本

◎ [西汉]贾谊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命也。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故国以民为存亡,君以民为盲明,吏以民为贤不肖。此之谓民无不为命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功也。故国以为功,君以为功,吏以为功。国以民为兴坏,君以民为强弱,吏以民为能不能,此之谓民无不为功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力也。故国以为力,君以为力,吏以为力。故夫战之胜也,民欲胜也;攻之得也,民欲得也;守之存也,民欲存也。故率民而守,而民不欲存,则莫能以存矣;故率民而攻,民不欲得,则莫能以得矣;故率民而战,民不欲胜,则莫能以胜矣。故其民之为其上也,接敌而喜,进而不能止,敌人必骇,战由此胜也。夫民之于其上也,接而惧,必走去,战由此败也。故夫灾与福也,非粹在天也,又在士民也。呜呼,戒之戒之!夫士民之志,不可不要也。

(原文据中华书局2000年版《新书校注》)

【译文】

我认为关于政事,无不是以民为本的。国家、君主、官吏都要以民为本。所以说,民众的状态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君主的威侮、官吏的贵贱。这就是所说的政事没有不以民为本的。我认为关于政事,无不是以民为命的。国家、君主、官吏都要以民为命。所以说,民众的状态关系着国家的存亡、君主的盲明、官吏的贤愚。这就是所说的政事没有不以民为命的。我认为关于政事,无不是以民为功的。国家、君主、官吏都要以民为功。所以说,民众的状态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君主的强弱、官吏的能与不能。这就是所说的政事没有不以民为功的。我认为关于政事,无不是以民为力的。国家、君主、官吏都要以民为力。所以说,战争取得胜利,是民众想要获胜;进攻取得成效,是民众想要成效;守卫获得成功,是民众想要成功。所以说率领民众守卫,而民众不想守卫的,就无法守住;率领民众进攻,而民众不想进攻的,就无法攻克;率领民众作战,如果民众不想获胜,就一定不会获胜。所以那些以民众为上的国家,民众与敌人交战时会很兴奋,奋勇前进不可阻挡,敌人肯定会恐惧,战争也就会获得胜利。那些不以民众为上的国家,与敌人交战时就会害怕,一定会逃跑,战争因此而失败。所以说灾难与福报,无关于天,而在士人与民众。唉,小心啊小心啊!士人与民众的心志,不可以不去理解并满足。

【简析】

本选段出自西汉名儒贾谊所著的《新书》,集中论述了国家应以民为本、以民为命、以民为功、以民为力的观点,可谓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概括式论述。在贾谊看来,民本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人民为政治之主体,国家、君主、官吏都必须以之为根本、为命运、为功业、为力量,才能安泰、富足、强大;因此,国家、君主、官吏必须围绕着民众的心志与诉求而运行政治,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与帮助。针对汉代思想流行的“天意论”,贾谊反其道而旗帜鲜明地提出这种“民意论”,其目的正在于拨乱反正,呼吁统治者要重视政治的本源与基础。

民本思想源自《尚书》的“民惟邦本”之说,后来经过孔子倡扬,最终在孟子那里得到了明确建立,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中意涵最深、影响最广、传续最久的基本政治理念,不仅对中国士大夫精神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激励作用,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矫正与疏导亦居功至伟。在厉行大一统政治的汉代,贾谊自觉接续先秦民本思想的光辉,体现出的是士大夫为民请命的珍贵品质。在今天,如何以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理念与现代民主思想交融、涵摄,应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摘自《领导月读》2016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故国贾谊官吏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聪明的官吏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故国·青铜
漫画
故国·青铜
一钱斩吏
怀才不遇的贾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故国(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