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

2017-01-25 10:32
中国财政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税制货物营改增

一、试点的基本情况

为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国务院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实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此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逐步扩大,截至2015年底,试点已覆盖“3+7”个行业,即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3个大类行业和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广播影视7个现代服务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二、试点取得的积极成效

实施“营改增”试点,逐步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是消除重复征税、充分发挥增值税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增值税制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地方、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全面推开试点平稳有序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统一货物与服务税制,确立了比较完善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1994年实行新税制改革,将增值税征收范围扩大至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服务,形成了对货物和部分服务征收增值税、对绝大部分服务征收营业税的流转税制度体系。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纳入抵扣范围,推进增值税制度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从2012年1月1日启动“营改增”试点到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完成奠定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基础的“双扩”改革,即税基扩大到所有货物服务,抵扣范围扩大到服务和不动产等所有外购项目,结束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分设并存的二元流转税制度体系。中国从此迈入统一的消费型增值税时代。

(二)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税收公平。一是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无论是新纳入增值税范围的行业还是原实行增值税的行业,都因建立或延伸抵扣链条避免了重复征税。二是减少了税制差异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扭曲。在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情况下,企业经营需要考虑税制差异对组织架构、定价策略、商业模式的影响。对货物服务统一征收增值税后,税制差异的影响大大减少,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增强了出口竞争力。营业税没有出口退税制度,仅对少量出口服务实行免税政策。营改增后,所有的服务纳入出口退(免)税政策范围,提高了出口服务竞争力,促进了服务贸易增长,出口货物也因将购进服务和不动产纳入计算退税的进项税范围,其退税力度进一步加大,增强了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

(三)减轻企业税负,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2016年5-12月累计减税4889亿元,其中新增试点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累计减税1747亿元;2016年5月1日以前已进行“营改增”试点的行业,在自身税制转换减税的基础上,由于将不动产纳入了进项税抵扣范围,以及新增的四大行业进行试点后增加了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累计减税1486亿元;1994年已经实行增值税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随着2012年试点逐步推开和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可抵扣的进项税不断增多,减税效果更加明显,累计减税1656亿元。再加上2016年1-4月减税847亿元,2016年全年“营改增”累计直接减税5736亿元。营改增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增强了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四)促进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将服务业改征增值税,促进了服务业规模快速增长。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科技型、研发型等企业外购机器设备、租入不动产较多,允许这部分支出所含增值税抵扣,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创新和研发成本,带动服务业水平提升。此外,服务业是最大就业容纳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了民生。二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随着“营改增”试点的持续推进,制造业企业可抵扣进项税范围不断扩大,一直享受净减税的改革红利,特别是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后,减税效应进一步放大。在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减税将更多的资源留给企业,改善了市场预期,激发了制造业企业加大投资、升级改造的积极性,带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型升级。三是促进创业创新。大量小微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由营业税下依5%税率和含税价计税,改为按3%征收率和不含税价计税,税负下降约40%,是减税幅度最大的群体,大大激发了劳动者创业创新积极性。

(五)拉长产业链,催生新业态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国民经济各行业都纳入了环环征收、道道抵扣的链条机制,解决了制造企业外购服务不能抵扣、服务企业外购货物和服务不能抵扣的问题,为产业分工细化创造了更好的税制环境。一方面,促进了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服务外包。大量制造企业把研发、设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从主业分离出来,或采取服务外包方式。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加优化,有利于提高核心业务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服务业的分工再细化,孕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服务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创新商业模式,成立效率更高、专业更强的创新主体,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涌现出大量新业态。

(六)培育新税源,为财政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制度基础。一是推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为更好适应新税制,企业主动从产业链构建、财务管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完善企业治理,强化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明显提高,带动了其他税收增长。二是促进公平竞争。增值税严密的抵扣机制,使原来不开发票的“隐性”经营行为和“隐形纳税人”显性化,减少了暗箱操作、地下经济等不规范的做法,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有利于规范、诚信经营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了税源质量。随着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进一步健全,这一作用还将更加明显。三是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实现了金税三期征管系统全面覆盖,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全面推行,有效遏制了税款跑冒滴漏,提高了征收效率。

猜你喜欢
税制货物营改增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税制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实证检验及税制结构优化
逛超市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税制变革与财政治理学术研讨会综述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路遥知马力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