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

2017-01-25 10:32
中国财政年鉴 2017年0期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拓宽社会资本发展空间,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是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改革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将PPP作为一项重大体制机制变革,会同有关方面多措并举,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PPP项目落地明显加快,民营资本参与度稳步提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PPP改革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的成效日益显现。

一、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动项目加快落地“稳增长”

一是推动示范项目实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了推动项目加快落地,财政部会同19个部委联合推出第三批516个示范项目、总投资近1.2万亿元,实现从财政部示范到全国示范的升级,并建立健全示范项目的跟踪指导、对口联系和动态管理机制。截至年末,743个示范项目中,已落地363个、总投资9380亿元,落地率49.7%。二是发挥PPP基金引导作用,提高项目融资可获得性。2016年中国PPP基金累计签约金额517亿元,涉及项目196个,项目总投资额8315亿元,引导撬动倍数约为15倍。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项目共计11260个、总投资规模13.5万亿元,其中落地1351个、投资额2.2万亿元,与年初相比,落地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增长4倍多,项目平均落地周期从13.5个月缩短至12.8个月。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增活力

一是“两个强制”鼓励民营参与。研究起草深入推进PPP工作通知,在民营参与较多的适合和成熟领域,实施强制应用和强制识别工作,加大PPP推广力度。二是制度保障民营平等地位。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要求,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不得对民营资本设置差别待遇或歧视性条款。三是资金向民营倾斜。在中央财政PPP以奖代补资金分配和中国PPP基金开展投资过程中,对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2016年,中央财政共向42个PPP项目拨付以奖代补资金2.6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参与的项目28个,占比66.7%;在中国PPP基金直接投资的32个项目中,民营资本参与的项目11个,占比34.4%。总的来看,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稳步增加。截至年底,在277个录入签约社会资本信息的示范项目中,共签约社会资本419家(含联合体),其中民营独资和民营控股企业163家,民企参与度39%,比6月末数据提高3个百分点。

三、推动项目规范实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惠民生

一是加强社会监督。为了促进信息披露和资源共享,出台PPP项目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和专家库管理办法,加快PPP综合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实现各地区、各行业项目信息全覆盖,项目基本信息全公开,统计数据全共享,促进项目阳光下运作。二是做好专项督查。联合开展PPP专项督查,督促政策规范执行和项目规范落地,及时发现并解决难点问题,引导地方更好更快推动PPP工作。三是加大正向引导。联合推选PPP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县,发挥正向激励,调动地方规范推广PPP的积极性。从已落地项目的实施效果看,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明显改善。据测算,335个规范开展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示范项目,累计节约建设运营成本1267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节约3.8亿元,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目标。以云南大理洱海环湖截污项目为例,通过引入专业运营商,优化整体设计,改用下沉式污水处理方案,在地面建设停车场,不仅节约投资5.1亿元,缩短工期6个月,而且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规范政府履职行为,营造良好环境促改革

一是健全制度强保障。制定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保障政府履约能力,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开展PPP立法工作,加快起草PPP条例,稳定政策预期。二是转变职能优服务。坚持“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方向,更多放权给市场,减少审批环节;树立公开化、规范化、市场化的PPP管理理念,综合运用第三方成本审计、绩效评估、在线质量监测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有效提升服务意识和治理能力。三是财政监管防风险。财政管理重心前移,更多参与项目前期决策,严格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统筹配置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等公共资源,增强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能力;推进财政资金由补建设转向补运营,由一次性投入转变为逐年绩效付费,建立健全激励相容机制,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宣传合作扩影响。拓宽PPP宣传和培训渠道,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和理念推广,推进形成广泛共识。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等国际组织以及英美等国资金和智力合作,传播和推广中国PPP良好实践,持续扩大国际影响。

五、强化平台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功效

一是加强PPP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结合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平台功能,建立咨询机构库和专家库,加快PPP项目信息录入、审核、发布。二是建立对口联系人制度。及时传达通知和工作互动,召集2次对口联系人会议,研究部署平台建设工作。三是推进信息平台和网站安全升级。按照3级安全标准对综合信息安全加固,建立紧急响应工作机制,加强用户密码管理。四是做好PPP信息统计发布。按季度对外发布PPP项目信息动态,按月向PPP工作领导小组报告PPP项目进展。截至年底,综合信息平台共收录PPP储备项目11260个,总投资13.5万亿,涵盖19个主要经济领域,已落地进入执行阶段项目1351个,总投资超过2.2万亿。PPP已成为地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

六、加强宣传培训,扩大理念传播

一是多渠道权威发布。制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管理办法,做好部官网“PPP专栏”维护,升级改版中心中文网站,开设英文网站,用好微信公众号“道PPP”,开发手机APP“中国PPP地图”,编制《PPP动态》季刊。全年共发布PPP动态信息3200余条,自2月份中文网站改版以来,总浏览量达202万次,日最高浏览量2.4万次。10月份英文网站上线来,浏览量达32万次,日最高浏览量1.2万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7.5万人,信息总点击量达245万人次,日最高点击量4.5万人次,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PPP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二是多类型举办论坛。与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举办中国PPP融资论坛,进行线上直播,现场人数超过1400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近3万人;与《中国经济周刊》在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举办PPP高端对话;联合英国大使馆、中国法学会举办PPP法治建设国际研讨会。利用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在华会议举办“在华会在中国”国际研讨会;联合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在华举办“能力建设风险管理效率提升”国际研讨会;世行秋季年会期间,在世行举办“PPP改革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三是多方式开展培训。举办收费公路、养老医疗等领域示范项目交流会和培训班4期,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次。统筹资源支持各地开展PPP理念宣传和实操培训,提升地方业务能力。为部内PPP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卫计委、交通部、文化部、体育总局等相关部委推进PPP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多元化进行宣传。与《中国经济周刊》策划封面文章2期、特别报道2期,联合发布《中国PPP报告》;与《中国财政》策划推出PPP专题报道。利用人民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政协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布PPP宣传文章。

七、搭建合作平台,协同绘制PPP蓝图

一是全面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集团、亚太财经学院、中亚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面合作。二是支持设立PPP研究机构。支持上海财经大学设立PPP中心,推动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大学等设立PPP研究机构,开展不同专题研究和人才培养。三是促进PPP融资。制定PPP中心投资管理办法和PPP中心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代表财政部入股中国PPP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行使出资人权益。四是广泛合作探讨。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PPP物有所值合作研究,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等广泛探讨合作。

八、PPP模式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成效显现

从实践情况看,PPP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目标,开创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一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惠民生目标。PPP模式能够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发挥社会资本的技术、管理优势,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项目引入民营资本后,优化管理方式,推行节能降耗,实现扭亏为盈,并且室内平均温度提高了2.1摄氏度,居民每年还可免费享受延长半个月供暖期的福利,投诉率减少了80%。二是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进PPP改革,可以打破市场准入限制,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潜力,使企业从“微笑曲线”低端向高端发展。如,在河南洛阳市古城改造项目中,原先从事建筑行业的民营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合作,从单一施工企业转型为集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供应商,实现了企业发展的华丽转身,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在PPP模式下,政府由公共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监督者,会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参与,腾出更多精力去加强监督、优化服务。政府管理方式也从粗放式的被动买单,变为精细化的主动服务,会带动管理手段的升级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如,安徽池州市将PPP业务能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鼓励干部转变观念、主动作为,积极推进PPP项目,从实施效果看,群众对公共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对政府管理能力更为认可。内蒙古赤峰市通过环城水系治理PPP项目,整合了农业、水利、环保等多个专项资金,打破了部门条块分割管理的痼疾,提高了公共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