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报纸出版

2017-01-25 10:32
中国财政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财经财政改革

2016年,中国财经报纸出版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以《中国财经报》《中国会计报》《中国政府采购报》为主阵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着力提升新闻宣传质量,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一、《中国财经报》宣传情况

2016年,《中国财经报》多篇报道在国内重要新闻评选中获奖。其中,《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荣获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报社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

此外,《开启养老新模式》《人口大省破解养老困局》《GDP新常态下的财政收支之变》分别荣获第28届中国经济新闻奖通讯类一二三等奖,《大棚蔬菜“扎根”世界屋脊》荣获消息类一等奖;《“掌上报告”广受好评》荣获中国人大新闻奖三等奖;《互助幸福院趟养老新路——内蒙古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纪实》荣获全国政法综治优秀新闻作品三等奖。

(一)紧扣财税改革热点、焦点,及时推出系列报道。

1.策划推出“脱贫攻坚看行动”大型报道。2016年是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的第一年,中国财经报社将这一年定为脱贫攻坚主题宣传年。4月起,启动“脱贫攻坚看行动”大型报道,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开设“脱贫攻坚看行动”专栏。一方面,准确解读中央财政在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完善财政扶贫开发政策,构建财政扶贫开发投入体系,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等方面的决策部署和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全面宣传脱贫成就,讲好脱贫减贫故事。组建10余个特别报道组,以省为单位陆续走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立足财政视角,采写了一大批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鼓士气的报道。一些报道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批示和肯定。

2.策划推出“PPP走进地方”系列报道。2016年,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迎来“落地年”。《中国财经报》及时策划推出“PPP走进地方”系列报道,组织记者深入基层采访调研,综合运用消息、通讯、领导访谈、专家点评、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真实展现各地PPP模式推进情况,深入挖掘基层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相关报道在PPP版和“国家PPP”微信公众号两个平台刊出。

3.首次以日报形态推出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财经报》以解读预算报告为主线,紧扣财政改革重点、亮点,聚焦财经热点、焦点,抓住两会关键时间节点,精心策划推出了“解码国家账本”两会特别报道。在人代会开幕到代表委员审议预算报告期间,《中国财经报》及时调整出版周期,3月5--10日共6天以日报形式连续出报,广泛采访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官员等,对预算报告、财政政策和财税改革等进行了集中、全面、深入的解读报道,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预算报告提供参考,为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财政、理解财政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两会代表委员好评。

4.策划推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专题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国财经报社围绕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从“放”“管”“服”“落”四个方面,精心设定报道角度。采访了20多位科技界、财经界知名专家学者,形成各有侧重的专访报道20余篇,一个月内共推出7期专题报道,全面系统解读政策,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高地。专题报道得到财政部领导的肯定。

(二)发挥服务财政工作职能作用,提供精准、高效的新闻宣传服务。一是主动征集财政部各单位和各地财政厅(局)年度宣传重点、宣传意向。根据各单位和地方的需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的采访报道工作。二是加大地方财政报道力度。全年头版头条覆盖22个省区市,二三版头条实现对所有省份全覆盖。各地推进财税改革、落实财政政策、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等系列报道刊发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些报道得到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领导和地方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强化通联工作。报社通过举办全国财政系统财经新闻采写培训班、参与各地财政厅(局)财政新闻宣传培训工作等形式,巩固壮大新闻联络员、通讯员队伍;通过微信群、QQ群等多种手段,加强与基层财政系统的直接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地方报道需求,获取新闻线索;通过电子刊物《飞鸿》等载体,及时向地方财政系统传递报社确定的报道重点等信息。随着通联工作不断深化,《中国财经报》已逐渐形成上下贯通、全面互动的宣传局面。此外,为更好地推动地方财政部门宣传需求与报社宣传重点有机结合,报社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赴8个省份财政厅(局)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各地对进一步做好财政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加快新媒体建设,推进新老媒体融合发展。2016年1月1日,全面升级改造后的中国财经报网站正式上线。新网站从整体架构到栏目设置都做了全面优化和充实更新,在第一时间呈现中国财经报纸质媒体内容的同时,实时更新大量财政、财经新闻资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及时丰富的信息。网站开通了手机版和电子报功能,方便读者及时了解重大财政财经新闻。

二、《中国会计报》《中国政府采购报》宣传情况

(一)做好财会新政策的宣传报道,权威释疑解惑。对《资产评估法》出台进行全过程跟踪,及时约请专家学者进行权威系列解读,推出图说评估法的整版报道。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基本建设财务规则》以及4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等法规出台后,以各种组合报道、系列报道进行宣传和解读。围绕全面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推出“百问营改增”专题报道。

(二)重点跟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十三五”等主题。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了“会计,供给侧”主题策划。此后,开辟了“辉煌十二五”和“美丽十三五”专栏,回顾“十二五”工作成绩和改革创新,展望“十三五”美好会计图景。“十三五”会计行业规划发布后,以“图说十三五”的创新宣传手段,推出两个整版进行解读报道,陆续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得到财政部领导的认可。此后,又组织采访力量,对会计行业“十三五”规划的九大任务进行逐一解读和分析。

(三)走基层,挖亮点,着重加强地方典型工作经验的采访剖析。做好地方会计管理工作和企业理财经验的报道,《冀望人才大通道》《山东会计管理:拓宽入口,畅通出口》《广东:一站式会计服务大厅获点赞》《深圳率先启动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改革》等文章,通过把地方会计工作重点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推动了地方会计工作开展,赢得全社会对会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也为业界互通有无、互相借鉴搭建了独特的行业媒体平台。

(四)策划推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和大型报道。如精心编辑整理2015年的中国财会大事记,开展2015年度中国十大财会新闻评选活动等。

截至年底,《中国会计报》微信公众号关注量接近50万,并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在2016年度《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第19位。

(五)《中国政府采购报》围绕“权威、务实、服务”的办报宗旨,全面增强新闻把握能力,努力提高采编业务能力。一是打破行业报报道内容同质化局面,将编辑工作的重心由对内容的选择加工转移到对选题的策划与开发上来,做出了一系列有个性、有特色的报道。二是主动作为,提升服务含金量。针对《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集工作,搜集整理并刊发了多位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助力财政部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此外,搜集并提供各地关于政府购买服务、代理机构管理等典型经验、做法、制度,为财政部决策提供支持。围绕全国两会中的经济社会热点,基于政府采购行业特点,推出了以“从供给侧改革透视政府采购”为主题的两会特刊,从制度建设、简政放权、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政府购买服务和PPP等相关改革等多个方面展示政府采购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创新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从巩固主流舆论阵地、提高服务指导政府采购工作水平的高度,延伸宣传报道触角,并从幕后走到台前,用培训的方式与行业同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围绕政府采购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专家、资深行业人员授课,以实际行动支持广大政府采购干部大兴学习之风,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

猜你喜欢
财经财政改革
财经日历
改革之路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财经阅读时代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财经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