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

2017-01-25 10:32
中国财政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市县财政资金

2016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86.2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8.5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147.1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6240.53亿元,增长8.9%。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266元,比上年增长7.3%。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0.1:48.0:4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43.8%和4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23.20亿元,比上年增长9.6%。进出口总额1216.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总额277.40亿元,下降3.0%;进口总额939.51亿元,增长6.0%。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全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530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23元,增长7.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4.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2.74亿美元,增长6.9%。全年实际利用外省资金7649.36亿元,增长12.0%。

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126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税收收入872.95亿元,增长0.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58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4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1.49亿元,增长24.7%。平衡情况: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47亿元,加上一般债务收入、中央补助收入、市县上解收入、上年结余和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省级财政收入总计3173.06亿元。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1.49亿元,加上省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结转下年支出等,省级财政支出总计3173.06亿元。省级实现财政收支平衡。2016年省级对市县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共计1624.29亿元,其中,税收返还性支出83.81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873.6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666.88亿元。

一、坚持定向精准调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一)落实国家和省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取消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结构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全面落实。

(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预算安排、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争取中央支持等多种渠道,筹措拨付资金115.4亿元,支持铁路、公路、机场和重大水利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筹措拨付资金24.6亿元,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国家试点项目建设。

(三)支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筹措拨付资金10.1亿元,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攻关、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科技创新平台、中试中心、省内重点院校“双一流”建设,支持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发起设立投资基金和增加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逐步做大投资基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的“领投”作用,带动和引领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省财政累计为投资引导基金注入资本金85.5亿元,总规模112.6亿元,支持各类创新创业类项目224个。

(四)支持国企改革攻坚和民营经济发展。筹措拨付资金25.7亿元,支持煤炭和钢铁行业去产能、粮食去库存。拨付资金25.5亿元,支持中央及中央下放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筹措拨付资金7.6亿元,支持企业贷款贴息、技术改造、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五)支持打好服务业攻坚战。筹措拨付服务业发展资金11.4亿元,通过基金投入、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养老、旅游、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实施冰雪运动强省战略,把服务业培育成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和增强发展后劲的新引擎。

二、落实托底保障政策,促进民生改善

(一)支持创业就业。筹措拨付资金35.1亿元,以公益性岗位援助、社会保险补贴,初创企业补贴、孵化基地建设补助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补助为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

(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筹措拨付资金198.1亿元,确保278.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发放和调待政策落实;筹措拨付资金25.1亿元,支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在国家提高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5元,达到月人均80元。

(三)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扶持力度。筹措拨付资金49亿元,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分别达到城市月人均371元,农村季人均436元,保障了全省150多万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

(四)支持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筹措拨付资金70.5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暖房子”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

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一)支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筹措拨付资金82.7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等。

(二)认真落实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筹措拨付资金101.4亿元,用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全省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顺利实施,95.1亿元补贴资金全部拨付到位。

(三)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筹措扶贫资金17亿元,其中2016年省级预算新增安排6.5亿元,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专项资金支出结构筹集10.5亿元,最大限度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十三五”期间筹集6.4亿元,支持部分市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四)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筹措拨付资金6.8亿元,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抓好建制镇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

四、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筹措拨付资金158.4亿元,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提高高中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发展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支持高校内涵式发展。

(二)促进科技事业加快发展。落实省本级科普经费年人均0.45元的投入要求,重点支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开展农村科技富民科普超市试点等。

(三)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筹措拨付资金65.6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380元提高到420元;筹措拨付资金15.3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及传染病防治体系和村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

(四)支持文化繁荣发展。筹措拨付资金10.3亿元,实施农村文化大院、送戏下乡、全民阅读、公益演出、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

五、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一)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将原有42项省级专项资金进一步清理整合为22项,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数由上年的159项整合归并为70项。稳步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对绩效评价不高的支出项目予以取消或调整使用方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按照集中统一的公开原则,2016年省级和各市县全部公开了本级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

(三)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衔接。全面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稳定经济增长和保民生等方面支出。2016年全省财政存量资金比2015年底下降90%,其中各级财政收回的存量资金99.7%形成有效支出。

(四)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按照国家要求,2016年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减轻企业负担。

(五)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制定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从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划分、完善省与市县支出责任划分、推进市县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3个方面,明确了改革的主要内容。

(六)推广PPP运作模式。建立全省PPP项目库,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进度,省财政PPP项目库入库项目115个,项目总投资2868.2亿元;设立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对符合条件、规范实施的PPP项目,按照项目投资规模给予奖励。首期PPP母基金设立并运营。省财政联合长春市、延边州和梅河口市财政局共同发起设立了13亿元的PPP母基金,并与中国PPP基金合作,在全省设立45亿元子基金,为吉林省PPP项目融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七)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编制工作,制定印发《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省直部门制定印发了56个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八)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管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建立债券分配与债务风险预警联动机制,加强对各级政府违规举债的管控,建立健全全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市县财政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年度赶考
——省审计厅召开市县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述职报告工作会议
大考之年第七届中国市县医院论坛特辑
多个省的市县机构改革开始实施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