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2017至2018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

2017-01-25 10:32
中国财政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香港政府

主席、各位议员、所有香港市民:

我谨动议二读《2017年拨款条例草案》。

引 言

2.我在今年1月16日接任财政司司长一职,摆在我面前的首要工作,就是编制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在我构思这份预算案的时候,我不停的问自己:香港目前最需要的是甚么?市民对政府有甚么期望?我们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呢?怎样才会感觉幸福?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应如何定位?

3.我出身贫寒,成长于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香港人普遍但求有瓦遮头、两餐温饱,就是幸福生活。但香港经历了增长快速的八、九十年代,其后更经历了两次金融风暴。我相信香港人现在不会再只求温饱,大家会希望社会可以向前迈进:年轻人对前景怀有希望,中年人不必担忧下一代缺乏竞争力,老人家不会恐惧被遗弃。

4.我们不是没有能力缔造这样的一个香港,但我不会奢言,单凭一份预算案,就可以为香港开创一片新天地。我只想尽力,运用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积累下来的财富,照顾社会上有需要的市民,纾缓中产家庭的生活重担,以及为香港建设美好的将来作出恰当的投资。

5.我明白社会不同阶层对财政预算案都抱有不同的期望,希望政府可以回应他们的诉求,但现实是资源不是无限,没有任何财政预算案可以满足所有市民的需要,以及获得所有市民的赞赏。我们只能尽我们所能,照顾有需要的人士,在政府有充裕盈余的时候和市民共享,并投放资源于可以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领域上。

6.未来一年,外围环境复杂多变,令香港的经济发展充满变数。但我期盼,凭着大家的智慧、团结和努力,我们会有足够的力量闯过所有难关,对未来怀抱希望。

2016年经济表现

7.2016年环球经济增长缓慢,录得后金融海啸时期最慢的增幅。年初时的情况较为严峻,亚洲以至香港的外贸同样受到影响。其后,外围下行压力有所减退,香港货物出口亦随之反弹,全年计录得1.7%的实质升幅。服务输出在年内亦相对改善,第四季重见增长,但全年仍下跌3.1%。随着旅游业回稳,零售销货量的跌幅整体在第四季显著收窄至3.6%,但全年计仍下跌7.1%。

8.内部需求在去年下半年转强。由于就业及收入情况良好,加上财政预算案中纾缓措施的支持,有利市民消费意欲。私人消费开支增长在下半年加快,投资开支亦明显反弹。

9.整体而言,香港经济增长由首季只有1%,逐步加快至第四季的3.1%,全年计温和增长1.9%,大致符合我们在去年财政预算案所公布的经济增长1-2%的预测。

10.去年失业率全年平均为3.4%,整体而言仍处于全民就业状况。通胀压力温和,去年整体通胀率为2.4%。撇除政府一次性措施的影响,基本通胀率为2.3%,连续第五年回落。

2017年经济展望

11.展望今年,发达经济体的增长会缓慢不均,加上世界各地政治局势转变,衍生新的变数,民粹和保护主义情绪升温,令环球经济前景更为复杂多变。

12.美国经济近期持续改善,但新政府的经济政策仍未清晰,尽管美国或会推出财政刺激措施,将有利环球经济增长,但现时市场更关注的是美国会否陆续推出贸易保护措施,窒碍现时全球贸易正在改善的增长势头。美国联邦储备局(联储局)将会持续甚至加快利率正常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歧将更为显著,会继续影响环球经济及金融环境。

13.欧洲经济增长仍受制于结构性债务问题。此外,英国「脱欧」的发展,以及多个主要欧洲国家会在今年举行大选,都令欧洲政经局势变幻莫测,影响当地经济以至全球货币和金融稳定。

14.内地经济的增长模式迈向更多由内需和服务业带动,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经济增长幅度稳健而可观,也有充裕的政策空间,估计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是环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15.日本方面,经济增长仍然乏力,通缩风险偏高,一系列财政刺激及货币措施能否奏效,实属未知之数。

16.新兴市场方面,国际能源及金属价格在过去一段时间从低位反弹,减轻了依赖商品出口经济体面对的经济下行压力。亚洲新兴市场继续是环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7.环球经济近期稍为好转,有利香港出口表现。我们的货物出口如能保持近期的增长势头,今年的货物出口表现将较去年为佳。不过,正如以上所述,外围环境仍存在不少风险因素,亚洲及香港出口仍有隐忧。在这情况下,维持内部需求,对稳定香港经济发展,支撑就业市场,依然十分重要。此外,近期访港旅游业表现已有改善,访港旅客人次回升,这情况若能维持,零售市道可望进一步回稳。

18.本地方面,过去一段时间就业市场状况良好,市民收入上升,对消费信心会有支持作用。基建工程及楼宇建造活动料会持续扩张,可为内部需求提供动力。考虑到近期的形势,只要没有重大的外来冲击,我预测今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应可达到2-3%。

19.不过,外围环境阴晴不定,利率走势不明朗,资金流向随时急剧波动,或会大幅牵动本地资产价格,影响消费市道、投资意欲,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过去几年,在住宅单位供应偏紧、利率超低及资金流入的迭加因素影响下,本地物业市场十分炽热,楼价升幅与经济实况脱节。

20.本届政府一直积极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并推出多轮需求管理和宏观审慎措施,有效确保了整体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加上早前推出的调高从价印花税等措施,亦成功大幅减少短期炒卖活动、非本地需求及投资需求。随着过去几年政府积极增加的土地供应逐渐建成住宅单位,未来几年住宅楼宇供应将会大幅增加。倘若今年联储局利率正常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会密切注视相关的发展。

21.环球通胀依然偏低,美元强势持续,减轻了国际油价回升的影响,输入通胀仍然轻微。通胀压力短期内预料仍然温和。我预测今年全年整体通胀率为1.8%,基本通胀率为2%。

公共财政的目标与方向

22.香港的经济规模虽然不大,却是世界上先进经济体之一。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高达4.4万美元,超越日本和不少欧洲先进经济体。我们今天的成功,是几代香港人自强不息、辛勤工作、不断创新而建立起来,也有赖于「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自由、廉洁的制度,法治的精神,以及公平、开放和高效率的市场。但我相信,在认同市场力量的同时,政府也必须积极发挥促进者的角色,善用公共资源,推出合适的政策,方能建设一个关爱、公义和多元的社会,并推动香港成为一个宜居、可持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城市。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3.具体来说,公共财政应该有三大目标。第一,政府必须适度有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我们要努力巩固和提升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和开拓新市场;支援优势和新兴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令香港经济能够持续和多元化发展。我相信,只要各行各业百花齐放,蓬勃发展,我们的年轻人就可以有更多优质的就业选择、向上流动的空间,和实践梦想的平台。只有让年轻一代对明天抱有希望,我们的城市才可以朝气勃勃、开心积极。

24.政府财政取之于民,也必须用之于民。政府施政必须「以人为本」,资源也应首要用于改善民生,让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得到照顾。在有限的资源下,政府的民生政策目标不可能全部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按缓急先后用得其所,在各项措施的成效和政府财政承担能力之间取得平衡,循序渐进,逐步朝着目标迈进。

投资未来、宜居宜业

25.第二,政府必须目光远大,为香港的未来持续投资,创建发展和环境的容量,提升竞争力,让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26.在硬件方面,政府持续投资基建,并配合香港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发土地和扩展海陆空交通网络。在2012/13年度,政府在基本工程的年度开支只有624亿元,预计2017/18年度将大幅增至868亿元,整体建造业对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就达到4.7%。我想指出,这些项目除了能改善市民的生活质素,提升营商环境外,也为建造、运输和其他行业创造数以万计的职位。

27.人才是香港最重要的资源,面对其他经济体的激烈竞争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全新经济格局,政府必须继续投放大量资源,培育知识型人才,推动香港经济朝高增值方向多元发展。本届政府大力推动创新科技(创科)发展,2015年11月成立创新及科技局(创科局),至今已投放超过180亿元以完善创科生态系统,并资助大学和业界进行研发,以及扶助初创企业。

28.为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政府致力将香港发展成智慧城市,利用创科提升城市管理。政府已开展全面的研究,为智慧城市订立政策目标及发展蓝图。

29.政府亦在保护和优化环境方面大力投资,进一步改善空气质素、水质、蓝绿资源和废物管理,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各方面工作以及自然保育,使香港成为更宜居的城市。

公平公义、共享成果

30.第三,政府必须善用财政资源,以建立公平公义的社会为愿景,让各阶层市民可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目前,不少低收入人士的生活仍然捉襟见肘,社会上贫富差距明显。

31.扶贫、安老和助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重点之一,过去四年多我们已投入大量资源,致力改善基层市民的生活。相比本届政府上任之初,社会福利经常开支在这五年间,即2012/13至2017/18年度增加了71%,由428亿元增至733亿元,同期的贫穷数字整体向下。我们会继续在这方面投放资源,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支援有需要的人士,同时鼓励及支援有工作能力的人士通过就业自力更生,多劳多得;目标是纾缓跨代贫穷,帮助向上流动,促进社会关爱共融。

32.香港今天的繁荣,长者们功不可没,我们应表达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33.行政长官在今年《施政报告》公布政府会从两方面优化长者生活津贴,包括向合资格的较有经济需要长者提供每月3435元的高额津贴,以及放宽现行资产上限,让更多长者受惠。预期措施全面实施首年约50万名长者受惠,每人每年多领约1-3万元,将长者生活津贴的覆盖率由37%扩大至47%,进一步巩固社会保障这根支柱的退休保障功能。政府亦会把长者医疗券的受惠年龄由70岁降至65岁,让额外约40万名长者每年获得2000元的私营基层医疗津贴。上述措施是重大和长远的承担,未来十年涉及的额外政府经常开支平均每年约90亿元。

34.目前,政府正就逐步取消强制性公积金(强积金)与遣散费或长期服务金「对冲」的建议与主要持份者展开讨论,我会因应结果在财政资源上作出配合。

35.此外,我会继续投放资源优化医疗和安老服务,并加强对残疾人士的照顾和支援。

稳中求进的公共财政政策

36.主席,在编撰这份财政预算案时,我详细考虑了各方的意见,我认为社会上就政府的财政存有不少误解。容许我藉今天的机会,厘清当中几点,并因应上述三个公共财政目标、宏观经济形势和政府财政状况,提出一些方向。

年度盈余

37.坊间有意见认为,政府今年录得巨额盈余,应减税及推出更多恒常措施,以纾缓市民生活压力。

38.众所周知,本港税基狭窄,而且政府收入来源集中。利得税、薪俸税、印花税、差饷和卖地收入,共占2015/16年度政府总收入约七成半。然而,作为一个细小而开放的经济体,香港的经济表现容易受环球经济波动影响,并非政府所能控制。倘若外围经济环境突然恶化或波动,政府收入将直接受到冲击,而且结果可能会意想不到。根据过往25年的数据分析,政府收入与本地生产总值的走势大致吻合,但政府收入的波幅往往较后者大很多,为公共财政带来挑战。以本年度为例,政府所录得盈余,絶大部分源自卖地收入和跟房地产市场有关的印花税收入远超预期。香港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近八年的大牛市,目前楼价仍在历史高位,成交量相对淡静。未来的私人住宅供应将逐步回复年均近2万伙的水平,日后的卖地收入能不能继续屡创新高,属未知之数。事实上,过去十年的卖地收入波幅极大,2008/09年度低至不足170亿元,但2016/17年度却超过1170亿元。

39.虽然政府收入随经济周期大上大落,但政府开支的弹性却非常低,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随意减少或暂停。举例来说,本届政府在扶贫助弱方面推出了不少全新的措施,包括长者生活津贴和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随着本港人口快速老化,相关措施的承担也会快速增加。以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2元交通优惠)和长者医疗券计划为例,2012/13至2017/18年度期间的经常开支分别增加超过4倍和10倍,达至接近12亿元和21亿元,升幅非常大,但这些措施都惠及市民,不能轻言删减。

40.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我们应时刻保持儆醒,在推出新措施、承担新的经常性开支时,必须确保有关开支长远在财政上可持续承担。我们不能因为某一财政年度的非经常性收入较高而轻言大幅增加经常性支出。情况就好比「打工仔」某年收到一笔大额的年终花红时,会开心地增加一点消费,但不会因此而草率地作出长远不能应付的财政承担。因此,我认为处理年度盈余的时候,应考虑其来源和性质,结合当年的经济情况和外围环境,以及社会未来的需要和市民的期望,作出平衡的分配。

财政储备

41.我也听到不少意见,指政府坐拥九千多亿元的财政储备实在太多,政府不应吝啬,应大幅减税或加大力度纾解民困。我认同以政府现时的财政实力,可以更积极有为,但不能轻率,资源必须用得其法、用得其所。

42.《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我同意这条文的落实应不是每年收支的紧箍咒,而是存在一些弹性。事实上,香港作为细小的外向型经济体,易受外围环境和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短期的收支不平衡也许不能完全避免。何况有些时候,我们的一些工作是在追落后,例如过去几年加大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一些工作则是投资未来,潜在回报在未来才可体现。我认为最重要是应使则使并审慎行事,务求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大体上财政平衡。

43.事实上,政府总开支由本届上任时2012/13年度的3800亿元,按年递增至2017/18年度逾490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5.4%,经常开支平均每年更增加7.2%。相比同期5%的名义经济增长和3.4%的政府收入增长,本届政府的开支承担相当进取。但开支增长超越收入增长的情况,不可能长期持续,否则结构性财赤的危机会出现。

44.在判断财政储备的水平是不是合适时,既要考虑政府现时恒常开支的水平,亦必须考虑政策措施,例如上文第39段提及的2元交通优惠和长者医疗券计划,以至今年《施政报告》提出的长者生活津贴和强积金「对冲」补贴等,全面实施后的财政承担,以及其对政府中、长期开支的影响。此外,政府的中、长期承担,还包括超过3000亿元进行中工程的承担额,以及未来十年政府须支付约4500亿元的公务员退休金。政府的财政担子不可轻视。

45.事实上,政府善用盈余,投资未来的决心和承担已体现在房屋和医疗方面。我们在2014年设立房屋储备金,支持庞大的公营房屋发展计划,至今已达770亿元。去年,政府也预留了2000亿元推行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改善公共医疗设施,为市民提供适切的医疗服务。稍后在分配本年度财政盈余的时候,我亦会在安老和残疾人士康复服务,以及体育发展方面,作出承担。

46.过去十年,不少欧美国家先后面临财困而引发危机,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事实上,在1998年至2004年间,本港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科网股泡沫爆破,经济陷入困境,政府收入锐减,其跌幅远较本地生产总值的跌幅大,出现五年财政赤字。面对严峻的经济困境,当时政府财政储备在这几年间就消耗了四成,超过1800亿元,由相当于28个月的政府开支,降至13个月的政府开支。

47.我认为公共财政政策的两个重点是:确保财政稳健及对经济波动具有抗御能力。我们不能只从「倒后镜」回看过去的安稳丰年,要居安思危。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我们调整货币政策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必须依赖稳健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须时刻保持实力,留有足够资源持续增加公共投资、提升竞争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善民生;并且在经济面对逆境时,能够迅速推出稳定经济的反周期措施,减低经济波动对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48.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香港和对国家都非常重要,而金融稳定的基石是信心。要成功维持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政府稳健的理财,以及雄厚的财政实力至为重要。一场金融风暴,欧美多个先进经济体的过度透支无所遁形,国际评级下滑,对金融和经济造成连锁打击,元气大伤。前车可鉴,香港不能掉以轻心。早前香港再次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肯定,赞扬我们拥有强而有力的政策框架,包括联系汇率制度、健全的金融体系监管,以及充裕的缓冲空间,具备足够条件应对外来经济风险。

49.因此,我认为应使则使,善用储备造福社会,同时必须严守财政纪律,确保开支的增长适度,并与整个社会的财政承担能力相称,保留足够的财政储备,以支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应对不时之需和人口急速老化的挑战。

衡工量值、用者自付

50.为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政府应恪守「衡工量值」原则,修正不可持续的政策,以及调整重复、错位和低效的支出。为确保资源运用更具效益和保障政府的收入,各部门应继续按「收回成本」和「用者自付」原则,适时审视其收费。

税务政策

51.另一个经常有人讨论的课题,就是我们的税收政策。不时有意见认为,香港应减税,提供税务宽免以支持个别产业发展,及扩阔税基。

52.香港一直奉行简单低税制,按地域来源征税,并以直接税为主。香港崇尚自由贸易,除四类应课税品外,并没有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关税。这是过往我们赖以成功的重要竞争优势,但国际竞争环境正不断变化。邻近的国家、欧美、以至内地的自由贸易区均以税务优惠为手段,争取投资,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有些还调整了自身的税制结构。近期个别欧美国家表示考虑下调利得税,以加强竞争力。此外,国际社会正推动打击洗黑钱和应对企业侵蚀税基及转移利润的措施,香港须作出配合。我们如何确保竞争优势不会被削弱呢?

53.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政府在扶贫、助弱、安老、教育、医疗、房屋、基建和地区设施等各方面的开支不断增加。但本港税基狭窄,收入来源集中在少数产业,容易受经济情况影响而大幅波动。以2015/16年度为例,卖地收入和利得税收入分别占政府收入14%和31%,利得税中超过四成来自金融和地产行业。如果环球经济及金融市场在未来出现波动,又或资产价格显著调整,将会大幅影响政府的收入,继而影响政府的财政承担能力。

54.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我们要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维持庞大的公共开支,不能轻言减税而动摇政府收入的基础;亦不应经常调整税率,因为这会影响税制的可预测性,损害投资者的信心。因此,我们要检视香港税制的国际竞争力,并正视税基狭窄的问题。我准备在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成立税务政策组,从宏观的角度整全地审视这些重要的课题,一方面检视香港与国际税务规定的接轨,积极研究如何通过包括提升科硏开支的扣减等税务措施,促进支柱、优势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务求使香港在国际新形势下持续维持竞争力,为香港创富;同时优化香港的税制结构,研究扩阔税基和增加收入,务求有足够资源支持社会的持续发展。

2016/17年度修订预算

55.2016/17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订预算为5595亿元,较原来预算高12%,即613亿元,主要反映卖地和印花税收入的增加。

56.卖地收入较原来预算高508亿元,即76%。一直以来,土地收入的波动性很大,极受市况影响,2015/16年度,我们曾因个别土地未能出售,令该年的卖地收入较预算少收近91亿元。至于印花税,由于去年有一段时间物业市场交投十分炽热,令全年印花税收入比预期多80亿元,即16%。

57.政府支出方面,修订预算为4667亿元,较原来预算低4.1%,即202亿元。主要是由于原来预算为医院管理局公私营协作基金拨款的100亿元,已于2015/16年度提早支付。

58.总括来说,我预计2016/17年度盈余为928亿元。财政储备在2017年3月31日预计为9357亿元。

投资未来、关爱共享

59.行政长官在今年已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扶贫、安老和助弱措施,改善基层市民的生活;市民期望政府能体恤有需要人士,协助他们应付生活负担;而中小企面对不稳定的外围环境以及经营成本上涨等压力,也希望政府扶持。

60.针对当前的经济情况,来年复杂多变的国际政经形势,并考虑到政府的财政盈余状况,我会推出以下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让市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亦能刺激内需、稳定经济和支撑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善用政府的资源投资未来。这些措施包括:

(一)宽减2016/17年度75%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为2万元,全港184万名纳税人受惠。有关扣减会在2016/17年度的最终应缴税款反映。政府收入将减少164亿元;

(二)宽减2016/17年度75%的利得税,上限为2万元,全港13.2万名纳税人受惠。有关扣减会在2016/17年度的最终应缴税款反映。政府收入将减少19亿元;

(三)宽免2017/18年度四季的差饷,每户每季上限为1000元,涉及321万个物业。政府收入将减少109亿元;以及

(四)向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的人士,发放金额相当于1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额外开支约35亿元。此外,就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及鼓励就业交通津贴,亦作出相若的安排,额外开支约1亿元。

61.除了以上的一次性措施,为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我在考虑了政府短中期的财政状况后,建议由2017/18年度起推行以下五项恒常的税务宽减措施,包括:

(一)把薪俸税的边际税阶由现时4万元扩阔至4.5万元,将减轻130万名纳税人的税务负担。政府每年的税收会减少15亿元;

(二)增加伤残受养人免税额,由现时6.6万元增至7.5万元,将惠及3.5万名纳税人。政府每年的税收会减少5000万元;

(三)增加供养兄弟姊妹免税额,由现时3.3万元增至3.75万元,将惠及2.38万名纳税人。政府每年的税收会减少1300万元;

(四)延长居所贷款利息扣除年期,由十五个课税年度增至二十个课税年度,最高扣减额则维持每年10万元。政府每年的税收会减少4.3亿元;以及

(五)增加个人进修开支的最高扣除额,由现时8万元增至10万元,将惠及3500名纳税人。政府每年的税收会减少800万元。

支援楼宇复修

62.楼宇老化是社会面对的一大难题,隐藏着卫生和安全风险,适时维修是业主的责任,但过程中亦对不少小业主造成很大的困扰。有见及此,政府会预留3亿元,让业主以优惠费用参加市区重建局推行的「招标妥」楼宇复修促进服务,协助他们取得所需的技术支援。估计在未来五年约4500幢楼宇的业主因此受惠。

63.以上涉及351亿元的税务和短期纾缓措施,连同其他的支出,可为2017年的本地生产总值提供1.1%的提振作用。

扶助中小企

64.政府一直重视中小企的发展,并重点扶助中小企开拓市场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现时外围经济仍有不少不明朗的因素,我们将继续为本港的中小企提供以下三项的支援措施:

(一) 延长「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的申请期五年至2022年6月,以协助香港企业在内地的业务发展;

(二) 延长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特别优惠措施的申请期至2018年2月28日,以协助企业应付资金周 转的问题;以及

(三) 建议提升出口信用保险局(信保局)的承保能力,把信保局根据保险合约所负的或有法律责任上限由目前的400亿元增加至550亿元。

65.此外,为支援中小企应用科技提升竞争力,我们去年11月推出科技券计划,为每家合资格中小企提供最多20万元的补贴,推动中小企善用科技服务及方案,提升营运效率,同时亦为创科业界缔造商机。各界对计划反应积极,已有超过900家中小企登记意向,准备参与计划。

电动车首次登记税

66.多年来,我们积极推广市民使用电动车代替柴油车及汽油车,以改善路边空气质素,其中措施包括豁免电动车的首次登记税,以减少它们和传统车的价格差距。豁免将于今年3月31日届满。考虑到过往几年私家车的整体增幅,以及电动私家车渐为驾驶人士接受,政府决定修订有关安排。由今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电动的商用车、电单车和机动三轮车将继续获全数宽免其首次登记税。但电动私家车首次登记税的宽免额将会以九9.75万元为上限。环境局会公布详情。

自愿医保计划

67.为鼓励市民使用私营医疗服务,我们会为购买受规管医保产品的市民提供税务扣减,政府正研究相关细节。

盈余运用

68.本年度的盈余较预期为高,我会以前瞻方式善用当中610亿元盈余,推行以下的工作:

(一)预留合共300亿元以加强安老和残疾人士康复服务。政府会推出措施确保院舍照顾服务质素,并会加强长者社区照顾服务。政府亦会推出措施,加强对残疾人士学前训练、住宿照顾、日间照顾、社区支援、就业、以及无障碍设施和交通等范畴的支援,让他们能全面融入社会和享有平等机会;

(二)为配合今年《施政报告》对体育发展的支援,预留200亿元,在未来五年在各区推展26项体育和康乐设施,包括增建和重建运动场、体育馆、足球场、游泳池、单车场、网球场以及休憩用地,让市民享用更佳的社区和体育设施配套;

(三)预留100亿元支援香港的创科发展;以及

(四)动用10亿元推动青年发展,包括预留7亿元予教育局加强推广职业专才教育、支援校长和教师的进修和专业发展,以及增加支援修读自资专上课程在内的本地专上学生;另外,在2017/18年度拨款3亿元予民政事务局进一步扩展多元卓越奖学金和国际青年交流计划,让年轻人有更多体验和扩阔视野的机会。有关发展人力资源这个课题,我会在稍后时间再详细谈及。

巩固及提升支柱产业

69.香港的地理位置优越、基建设施一流,自由开放的经济制度具高度弹性和效率。我们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实行简单低税制,市场高度开放和公平竞争,人才、资金和货物自由流通,社会多元包容,重法治,公营部门规模小而具效率,金融系统完善,服务业发达,在区内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支柱产业在2015年贡献近六成本地生产总值和本港约一半的就业机会,对香港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巩固及提升支柱产业的优势至为重要。

贸易及物流

70.贸易及物流是香港商业的命脉,占本地生产总值22%,就业人口约75万。去年香港对外商品贸易总值约7.6万亿港元,相比十年前,升幅达50%。按2015年贸易总值计算,香港是全球第八大贸易实体,排名比十年前上升三位。

71.最近环球的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情绪有升温迹象,个别经济体开始提出甚至实行贸易保护措施,加上全球经济增长持续疲弱缓慢,在这个不明朗的大环境下,作为小型及开放的经济体,香港更应坚守自由贸易的信念。我们会继续与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开拓更广阔的自由经济市场,强化香港作为区内投资、金融及物流枢纽的地位。

自由贸易协定

72.香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的创始会员,一直坚守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政策,亦是世贸框架下多边贸易制度的坚定支持者。我们透过以规则为本的多边贸易制度,促进贸易自由化,并与贸易伙伴携手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有利及可持续发展的营商环境,以及保障香港的商贸利益。

73.香港以单独关税区的身分与不同经济体签订贸易协定,持续扩大香港的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与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投资协定)网络。

74.《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是香港签订的首份自贸协定,也是内地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相关协定。我们正与中央政府商讨,进一步扩大和优化CEPA,期望于今年年中取得实质成果。另外,我们会继续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和位处「一带一路」「陆上通道」的格鲁吉亚及「海上通道」的马尔代夫进行自贸协定谈判。

75.香港与加拿大的投资协定已于去年9月生效,加上去年11月与智利签署的投资协定,香港签订的投资协定现已增至十九份。今年1月,我们完成了与墨西哥的谈判,并草签了文本。展望将来,我们会继续努力与伊朗及俄罗斯进行投资协定谈判。

贸易单一窗口

76.筹备建设「贸易单一窗口」是政府一项重点计划,方便业界以一站式电子平台递交贸易文件,并促进跨境海关合作,提高报关、清关效率,便利贸易。专责的项目管理办公室正紧密联系业界,优化货物付运前后的报关安排,确保清关只须提交最基本资料,冀能尽快分期推出计划,紧贴国际大趋势。

海运业

77.政府于去年4月成立新的香港海运港口局,与业界合作,共同推动高增值海运服务业和港口的长远发展。未来五年,投资推广署会加强向海外及内地宣传,重点发展香港成为区内的海运服务枢纽,建立香港为联系国家与世界海运业的服务平台。

航空业

78.按三地政府组成的联合工作委员会的评估,港珠澳大桥整体工程可望于今年年底完工,将因应跨界通行政策落实措施等因素,争取早日三地同步通车。我们正研究在大桥通车后,加强以不同方式连接香港及珠三角地区,包括利用跨境直升机服务连接香港及珠三角城市,进一步优化区内的跨境运输服务,以期带动区内更多元化的商贸和其他经济活动。

79.为方便日后经港珠澳大桥往来香港国际机场与珠三角地区的中转旅客,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建议提供双向陆空转乘接驳巴士服务,让中转旅客可直达香港国际机场禁区转飞海外。旅客从海外经香港国际机场前往珠、澳口岸亦同样受惠。我们现正与两地政府、机管局及相关机构积极商讨细节安排。

80.近年民航业在亚洲发展迅速,带动市场长远对飞机租赁的需求。全球以租赁形式融资新飞机的比率已超过30%。预计在未来二十年,全球航空旅客每年增长约5%,而付运的飞机预计超过3.9万架,价值相当于约5.9万亿美元。

81.航空融资业是前景可观的全球性业务,而税务是航空融资公司选择业务地点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政府计划于2017年向立法会提交修订《税务条例》的草案,推出税务优惠,吸引飞机租赁公司在香港发展业务,为金融及航空业创造职位,并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航空货运业

82.我想特别一提,香港国际机场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航空货运机场。以货物重量计算,香港国际机场处理的货物占香港总货物量少于2%,但以货值计算,却占进出口贸易额接近四成,对本港经济贡献重大。

83.近年,跨境电子商贸发展蓬勃,为航空货运业带来新的机遇。机管局正多管齐下把握机遇,包括在南货运区预留陆侧和空侧土地,以支持转运、跨境电子商贸及高增值空运货物的发展,并与香港邮政探讨方案,提升香港国际机场空邮中心的邮件处理量和运作安排。

84.此外,机管局与业界现正从硬件及软件两方面积极提升香港国际机场处理高价值温控货物(例如药品)的能力,吸引更多高价值的温控货物经香港转运往世界各地。政府亦会与机管局积极研究各项促进本港空对空转运的便利措施,提升香港国际机场作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竞争力。

85.高增值的第三方物流业在过去十年发展迅速。为推动这方面的发展,政府一直物色合适的土地,以提升香港物流业的优势。政府在青衣提供了三幅共占地约6.9公顷的土地,这些土地已于2010、2012及2013年透过公开招标出售,合共提供约28万平方米的楼面面积。另外,政府已在屯门西预留两幅共占地约十公顷的土地作高增值物流用途,并会致力尽快推出用地给业界使用。

86.我们会继续推动高增值物流服务的发展,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金融服务

87.在外围不稳定的环境下,香港金融服务业发展依然蓬勃,占本地生产总值18%,聘用超过25万人,是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大动力。环球金融市场在可见的将来会持续波动,但我相信香港有实力克服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把握当中的机遇,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监管制度

金融机构

88.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地均意识到加强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香港一直积极参与相关讨论,并参照国际标准,增强我们预防危机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当中包括落实《巴塞尔协定三》(Basel III)所订立的监管框架、改革场外衍生工具市场,以及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处置机制。

打击清洗黑钱

89.此外,香港是财务行动特别组织的成员,致力参与全球打击清洗黑钱的工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现正就加强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监管制度的立法建议进行咨询,以便在今年年中把相关修订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

改革上市实体核数师监管制度

90.我们正积极推动上市实体核数师监管制度改革的工作,使有关监管独立于审计业。修订条例草案会提升财务汇报局的职能,使其成为独立的上市实体核数师监管机构。预计在今年第二季把有关修订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

上市平台

91.去年,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为251亿美元,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一。香港自2002年起每年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均名列世界首五位,这成绩实在得来不易。为了维持香港上市平台的竞争力,我们必须竭力维护市场质素。

92.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及香港交易所去年就「建议改善上市决策及管治架构」进行联合咨询,目的是令上市监管架构及流程更能应对市场迅速的发展。两所机构收到很多意见书,现正审慎地考虑及分析有关意见。

93.政府一直十分关注市场质素问题,包括创业板股份出现股价大幅波动等现象,并支持证监会致力透过监管及执法工作,打击违规行为,例如最近针对创业板新上市股份进行配售的情况,就中介应达到的操守标准发出指引,以及联同香港交易所就申请人及中介的角色发出联合声明。政府亦希望进一步推动香港上市平台的发展。香港交易所现正研究如何持续提升香港上市平台的竞争力,包括检视创业板的定位,以及探讨设立新板的可能性。当研究有较成熟的进展时,会就相关构思进行公众咨询,以制订长远发展路向。

94.健全的监管制度为我们的金融体系奠定良好根基。与此同时,我们亦需研究如何更好把握香港的优势和机遇,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竞争力。

本地债券市场

95.政府自2009年推出政府债券计划,透过有系统地发行政府债券,为市场的债券定价提供指标,吸引本地和海外投资者及集资者参与香港债券市场。在计划下发行的零售债券,深受市民欢迎,促进了本港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又透过政府债券计划发行不同架构的伊斯兰债券,为香港发展成为伊斯兰金融中心奠下基础。去年推出的银色债券试验计划促进了有关市场的发展,我们会如期在2017/18年度发行第二批银色债券,并因应市场环境,制订包括发行量及年期等适当的发行条款。

绿色金融

96.去年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二十国集团确认绿色金融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并倡议落实自愿可选措施,包括提供清晰的战略性政策信号与框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香港具备成熟的条件发展绿色金融。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已率先在去年10月透过发行绿色债券筹集资金,以把握绿色金融市场的潜力。我们将加强宣传香港资本市场的优势,鼓励业界充分把握绿色金融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人民币业务

97.现时,全球约七成的人民币支付交易是经香港处理的。国际结算银行去年9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香港的人民币外汇交易量稳居全球首位。这印证了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随着人民币在国际上愈来愈被广泛应用,我们会继续与内地当局探讨扩大跨境人民币双向流通的渠道。

资产/财富管理

98.我们将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发展香港成为亚洲的资产管理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

基金业

99.为推动香港成为全面的基金服务中心,我们建议把利得税豁免的范围扩大,涵盖在岸以私人形式发售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从而吸引基金来港注册,发挥香港的基金制造能力。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快将就立法建议咨询业界。

100.香港「背靠内地,面向国际」的优势,为金融业带来了不少机遇。沪港通及深港通相继开通,对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有开创性的意义。此外,2015年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为两地的基金业带来更多产品选择,并加深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101.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联通的市场并不限于内地。我们一直努力与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建立联系,此举不但可促进香港与这些市场的双向资金流通,更可发挥香港作为国际与内地市场之间资金流通枢纽的作用。去年,证监会与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就双边基金互认安排签署备忘录,容许合资格的本港公募基金透过简化的审核程序,在瑞士市场直接销售予公众投资者。证监会现正积极与其他地区商讨,期望能陆续达成协议。

102.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政府除通过发行不同种类的债券来发展香港的债券市场,亦正与内地有关当局研究如何进一步便利两地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优化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联系。

消费者

打击与放债业务有关的不良财务中介手法

103.政府在去年落实了不同措施,打击与放债业务有关的不良财务中介手法,包括按照《放债人条例》就所有放债人牌照施加额外牌照条件,以加强保障借贷人。额外牌照条件已于2016年12月1日生效。我们正严肃跟进执行额外牌照条件的情况和成效,以及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市民对理债的认识。

强制性公积金计划

104.我们未来的工作目标是研究建立「积金易」或eMPF中央电子平台,以提升强积金计划的行政效率,让收费有下调的空间。为此,我已要求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成立工作小组,成员将包括强积金管理局及业界代表,专责研究可行方案及参考海外经验,从而制订一个既能提升行政效率,又令计划成员直接受惠的电子化强积金管理平台。

公共年金计划

105.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内提出研究公共年金计划的可行性,探讨能否由公营机构营运终身年金计划,协助长者将资产转化成每月稳定的退休收入,从而减少不确定性。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已就有关建议展开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并会尽快提交报告给董事局考虑。

税务合作

106.国际社会在提高税务透明度及打击跨境逃税方面亦提出了不少新措施。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应对「侵蚀税基及转移利润」(BEPS)方案,香港加入了有关工作的国际合作框架。

107.我们亦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全面性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网络,现时已签署37份协定。我们会继续扩展有关网络,为香港营造更有利的营商及投资环境。

旅游业

108.旅游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约5%,就业人口约27万,同时亦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包括零售、酒店及餐饮业的发展,对香港经济发展贡献良多。过去十年,访港旅客人数由2006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至2016年的5600多万人次,增长1倍多,令香港成为世界上接待最多旅客的城市之一。

109.去年,旅游业进入调整期,我们已适时调整旅游业发展策略,向多元化及吸引高增值过夜旅客方向发展,并以平稳、健康及长远发展旅游业为目标。虽然去年的整体访港旅客人数因为内地旅客减少而下跌4.5%,但近月已有回升迹象,而非内地旅客,特别是东南亚旅客的人数,更连续数季录得增长。此外,会展旅游的过夜旅客人次去年增长9.9%。邮轮旅游方面,去年启德邮轮码头的邮轮停泊次数录得近100次,比2015年增加约70%,预计今年会上升至大约200次。去年启德邮轮码头的出入境旅客人次亦达约42万,比2015年增加约60%。

支援措施

110.虽然本港旅游业的情况已较稳定,但我们预期来年仍然充满挑战。考虑到相关行业面对的困难,我会推出三项短期措施,涉及豁免1.37亿元的牌照费用:

(一)豁免1800间旅行社一年的牌照费用;

(二)豁免约2000多间酒店和旅馆一年的牌照费用;以及

(三)豁免食肆、小贩及受限制食物售卖许可证一年的牌照费用,有2.7万间食肆和商户受惠。

提升吸引力

111.今年的《施政报告》重申,政府会继续吸引高增值的过夜旅客。我们会依循这政策方向,在2017/18年度对旅游业额外作出共达2.43亿元的支援,推出五方面的措施:

(一)支援灯光汇演、举办本地盛事,以及继续资助业界为本港带来更多中小型规模的会展旅游活动;

(二)进一步推广旅游产品多元化,包括邀请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分别就具本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和绿色旅游产品,向活动主办机构和旅游业界提供资助,以鼓励发展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旅客访港;

(三)致力吸引更多高消费旅客,包括透过旅发局推出过境旅客留港优惠计划,与本地航空公司、景点、酒店及旅游业界合作,向过境或过夜旅客提供优惠;政府亦会资助业界推广邮轮旅游,包括继续推广「飞航邮轮」旅游,以及与邮轮公司合作开拓更多邮轮客源市场及产品;

(四)增加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包括透过旅发局继续在内地市场宣传香港优质和诚信的旅游形象,以及加强向海外市场宣传香港年内举行的盛事,务求吸引更多内地与海外旅客访港;以及

(五)透过香港旅游业议会资助旅游从业员的培训,提高行业服务质素;并继续推行旅游景点配对基金,以及豁免本地业界参加海外推介会的参展费用。

工商及专业服务

112.工商及专业服务一直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占本地生产总值12%,就业人口共约52万。全球贸易环境不断变化,我们致力推广香港在环球市场的重要营商平台角色,促进香港与世界各地的商贸联系及往来。近年世界经济发展重心东移,内地企业积极到海外投资和拓展海外市场;香港的专业服务优质多元,加上具人文优势及丰富的国际营商经验,可以把握这方面的商机,作进一步的发展。

支援发展

113.我们一直多管齐下支援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包括磋商自贸协定,为业界争取更佳条件进入其他市场;透过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推广本港专业服务的优势;以及提供多方面的资助。去年11月,为数2亿元的专业服务协进支援计划正式推出,重点支援本港专业服务界别对外交流、推广及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我鼓励业界踊跃善用这项计划。

开拓市场

114.为协助香港工商界和专业人才开拓市场,我们去年在印尼设立第12个驻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加强我们与东盟国家的联系。我们正积极筹备在韩国设立经贸办,同时亦为在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南非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增设经贸办展开前期工作,以加强香港与其他经济体的商贸和文化交流。

115.本届政府一直积极扩展驻内地办事处的网络,今年上半年会在天津、浙江、广西及陕西共增设四个联络处,使我们在内地的经贸办(包括驻北京办事处)和其下的联络处总数由2012年6月时的7个,将增至共16个,较均匀地覆盖全国。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16.我们会继续与中央政府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尽快完成香港以非主权地区身分加入亚投行的程序。香港拥有各类专业人才、丰富的建造、管理及营运基建项目的经验、以及成熟的金融市场,可以为亚投行作出贡献,同时进 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

117.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香港可在促进区内基建投资及融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去年成立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汇聚不同领域的主要持份者,提升他们对投资基建及相关项目的认识和兴趣。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将会继续与主要持份者共同推广和发展香港成为基建投融资中心。

多元发展

118.香港社会多元开放、中西文化荟萃、人才汇聚、科研力量强、资讯流通发达、资金充裕,具备发展多元化产业的条件。在强化支柱产业的同时,我们须把握机遇,大力支持发展优势和新兴行业,让经济进一步多元发展,以及应对不断转变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竞争环境,并为年轻一代和创业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事业发展机会,让他们发挥创意与才华,实现理想。

创新及科技

119.创新及科技是推动香港经济持续和多元化发展的新引擎。创科局在2015年11月成立后,政府推出涉及180亿元的多项措施,悉力与持份者完善香港的创科环境,推动创科发展。

产业发展

120.随着经济结构转变,制造业对本港经济贡献的比重,从2006年占本地生产总值2.7%(即397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1.2%(即272亿元)。制造业涉及不同的技术范畴,以及不同形式的产品及程序,我们认为创新和科技可以驱动香港「再工业化」,发展适合香港的高端制造业,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优质的就业机会。

121.为此,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协助工业升级及转型,向高增值生产迈进。在硬件配套方面,政府斥资82亿元,让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公司)在将军澳工业邨兴建先进制造业中心及数据技术中心。政府并已委托生产力局设立「知创空间」,推动转化科技创意为工业设计或产品,以培育本港的初创文化及支持「再工业化」。

122.我会成立创新、科技发展与「再工业化」委员会,统筹香港的创新及科技发展,以及香港「再工业化」的进程。同时,税务政策组会就提升科硏开支税务扣减等建议,积极展开研究。

初创企业

123.近年,「创业潮」兴起,不少青年人凭着创意及科技知识,加上企业精神及努力,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为初创企业提供设施、财政、技术及业务咨询等方面的支援,这对缺乏资金及经验的青年创业者尤其有用。为鼓励更多私人资金投放于本地的创科初创企业,我们将推出20亿元的「创科创投基金」,透过大约一对二的资金配对比例,与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在香港创立的初创企业,为香港的科技初创企业注入新资金和动力。

124.为鼓励公营机构试用初创企业的科技产品及服务,我们于去年年底把公营机构试用计划扩展至科技园公司及数码港的培育公司,为每个合资格项目提供最多100万元的资助。我们亦优化了实习研究员计划,除了提高每月津贴金额外,亦把计划推展至科技园公司及数码港的培育公司和中小企租户,以培育更多创科人才。政府会继续支持本地初创企业的发展,让更多有志创业的青年人能够实现梦想。

创科融入生活

125.为推动把创科融入生活,创科局即将推出五亿元的「创科生活基金」,资助可以改善市民日常生活和惠及长者或弱势社群的创科项目。

126.电子竞技(e-sports)过去数年在本港和其他城市的发展迅速,甚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体育比赛项目。电子竞技是一个具经济发展潜力的新领域,有助推动本地游戏市场和创科的发展(例如应用虚拟实景技术)。我们会邀请数码港探讨有关的最新科技及产品发展,研究进一步在本港推广电子竞技。

金融科技

127.金融科技使交易和理财更便捷、安全和具成本效益,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便利市民生活,电子支付是例子之一。金管局于去年发出了共13个储值支付工具牌照,而《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自11月正式实施以来,香港的电子和流动支付生态系统日趋完善,市民能使用的支付方式林林总总,包括流动电话付款、个人对个人转账、电子支票,以及电子帐单及缴费服务。

128.为进一步强化支付基建,金管局正在建立一个全新的「快速支付系统」,当明年完成推出时可提供一个无间断运作的跨银行即时支付转账平台,让银行和支付工具营运商向用户提供更快捷、方便和全面的支付和转账服务。同时,政府会积极探索为各种政府帐单及收费提供新的支付渠道,便利公众使用政府服务,并鼓励更多市民采用创新的支付产品及服务。

129.此外,生物认证和金融服务的结合为消费者提供理财便利。不少金融机构提供指纹、声纹等认证方案供客户选择,以提高交易安全。个别使用生物认证的金融机构更利用金管局在去年9月实施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在风险可控的环境和弹性安排下试验其生物认证服务,令新服务可以更快推出市场。我们期望业界能善用沙盒的测试环境,为市场带来更多应用新科技的产品和服务。监管沙盒的发展,也体现了适度的监管创新可以同时兼顾保障消费者和推动科技应用。

130.展望未来,分布式分类账(Distributed Ledger)技术(包括区块链)和网络安全是金融科技的其中两个发展重点。我们会继续推动业界发展及应用这些具庞大潜力的金融科技,并推动香港成为订立并采用这类科技标准的枢纽。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联同金管局和多家银行去年合作探讨分布式分类帐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并于11月发表第一阶段《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研究白皮书》,探讨利用该技术进行物业估值数据管理、贸易融资和电子身分管理等的可行性。此外,金管局联同应科院于去年9月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中心,让银行业界利用中心的系统和支援,开发利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支援贸易融资和其他应用的原型,试验相关概念如何能够应用于不同的交易场景。应科院会在今年下半年的第二份《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研究白皮书》中公布有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另外,香港的金融机构和初创企业亦推出和积极研究应用方案,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保险理赔和跨境汇款等服务,以减低成本及虚假交易风险,并增加交易透明度。

131.随着金融科技进一步普及,网络安全更形重要。金管局网络防卫计划下的网络防卫评估框架、专业培训计划和网络风险资讯共享平台,刚于去年12月实施,在加强对消费者使用银行网络服务保障的同时,也提升了本港网络安全的水平和能力。

132.我期望这些项目可以与业界的研发发挥协同效益,令方案更完善,让金融机构、初创企业和市民受惠,以及令本港以至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企业都能获得优质和全面的金融服务。

创意产业

133.香港人才华洋溢。我们的愿景是让具创意、肯拼搏的人汇聚香港,一展所长,使香港成为带领时尚的创意之都,具文化艺术素养的大都会。

134.过去十年,政府先后向创意智优计划和电影发展基金合共增拨15.2亿元,支援创意产业的发展;另外又把创意智优计划的部分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提供5亿元以支持时装业发展。

135.各项措施渐见成效。设计创业培育计划为181家初创公司提供了支援,这些公司赢得超过50多个国际设计大奖。贸发局去年举办首届CENTRESTAGE年度国际时尚汇演,展示约200个时尚品牌的最新系列和设计,吸引近8300名买家参观采购。

136.动画支援计划为65家初创企业或中小企提供支援,当中有公司赢得由日本电视台TBS主办的DigiCon6大赏亚太区奖项,亦有公司获得国际品牌Prada委聘以制作多媒体动画广告。

137.我们亦资助了支援广告和音乐人才的计划,惠及66家初创企业,当中有公司获聘为迪士尼制作StarWars电影宣传广告,是迪士尼唯一在美国以外聘请的公司。

138.过去十年,我们为超过四十部电影提供融资或资助,这些电影在不同电影节共赢得约一百个奖项,成绩有目共睹。

139.2017年是特区成立二十周年,我们会资助和举办一系列活动,向香港以至世界各地展现我们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会资助在香港、内地五个城市和海外三个城市举办设计展览,展示和推广香港的设计产业。我们亦会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十个城市举办香港电影专题影展,展示香港电影的成就。

140.同时,我们会资助在香港和欧洲举办香港漫画家作品展览,资助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香港回应展览会,以及资助举办时装表演等,多方面展示我们在不同创意产业范畴的成果。

文化艺术

141.香港一向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多元和包容,这在文化艺术上可见一斑。展望未来数年,相信不少市民都会怀着兴奋的心情,期待多项文化设施陆续落成。除了扩建香港艺术馆和兴建东九文化中心外,西九文化区内多项设施,例如戏曲中心、艺术公园、自由空间和M+博物馆等,亦会在未来数年相继落成。

142.2017/18年度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经常开支超过40亿元,较2012/13年度上升逾三成,主要用于艺术的教育和推广,为艺术活动提供场地支援,以及资助艺术团体。当中单是给予9个主要表演艺团的经常资助,在同期已增加约一成。为扶助中小型演艺团体和培育新进艺术家,政府在2011年推行艺能发展资助计划,过去五轮申请共资助了73项计划。此外,政府在去年推出艺术发展配对资助试验计划,为不同规模和发展程度的艺团和艺术机构筹得的捐款提供配对资助,以扩阔其财政来源和鼓励社会支持文化艺术的发展,第一轮的配对资助将于今年内批出。

143.除了继续透过民政事务局和香港艺术发展局的恒常资助计划,支援艺团和艺术家的交流活动和演出外,我们还会藉着特区成立二十周年,在2017/18年度投放额外资源,支持更多本地艺团和艺术家到海外及内地的主要城市演出,展示香港的文化实力。

创造容量

144.土地和人力资源是影响香港经济发展的两项重要制约。引进视野广阔、具跨文化能力和熟悉国际事务的人才,有助推动知识型经济多元发展,拓展更多新市场。政府一直大力投资教育,以培育人才,促进香港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

全人教育

145.2012/13至2017/18年度期间,教育经常开支累计增加接近三成至786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21%,每年平均增幅约为5.4%,显示政府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和长远承担。

146.政府会由2017/18学年起落实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取代自2007/08学年推出的学前教育学券计划。政府在学前教育的开支,会因而每年大幅增加约27亿元。

147.职业专才教育为中学离校生及在职人士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为他们增值,亦为各行各业培育所需的人才。政府已拨款2.88亿元予职业训练局(职训局),由2014/15学年起以先导形式推行一项计划,结合有系统的学徒培训和在职训练,为人力需求殷切的行业吸引和挽留人才,惠及四届共4000名学生。政府亦已拨款2亿元供职训局,由2016/17学年起推行兼读制专业课程学生资助试行计划,课程涵盖建筑、工程和科技学科,预计惠及三届合共约5600名学生。

148.为培育切合本港社会及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政府决定由2018/19学年起,把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恒常化,资助学生修读指定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并将资助学额由每届约1000名增加至3000名,已入读有关指定课程的学生亦可在该学年起享有资助。预计每学年约有1.3万名学生受惠,涉及款额每年约8.5亿元。

149.另一方面,政府注资10亿元成立的资历架构基金,致力发展和推行资历架构,以持续提升本港整体工作人口的质素及竞争力,并积极争取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发展资历架构。教育局正与新西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有关当局,进行资历架构的相互比较研究。这些国际合作可推动资历的互认,促进劳动人口的流动。

持续进修

150.持续进修基金为有志进修的成年人提供持续教育和培训资助。基金至今的总注资金额为62亿元。我建议在2017/18年度向基金额外注资15亿元,并会探讨优化基金的措施。此外,我们亦会增加个人进修在税务上的最高扣除额,由现时8万元增至10万元,以鼓励市民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增值、并为香港保持优质的劳动力。

青年发展

151.为了培养有视野、具创意、能领导、肯承担的青年成为香港明日的接班人,我们近年积极提倡多元卓越文化,并持续增拨资源,推出各项青年发展措施。在2017/18年度,我会向多元卓越奖学金注资2亿元,支持在学术成绩以外,例如体育、艺术、社会服务等方面有卓越表现的本地学生升读学位课程,藉此宣扬和推动多元卓越文化。我并会增拨1亿元,扩展国际青年交流计划,鼓励青年人放眼世界,拓阔视野。

土地资源

152.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是特区政府施政重点之一,这不但涉及觅地和开发的技术工作,在过程中更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需要及期望,困难重重。政府要继续全方位和全力增加土地供应,以应付香港在房屋、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需要,更要未雨绸缪,为未来建立土地储备。

房屋用地

153.在房屋用地上,截至去年年底,预计未来三至四年可以供应市场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约有9.4万个,是自2004年9月政府按季度公布相关供应统计数字以来的新高。根据政府已知「熟地」上已展开或将会展开的私人住宅项目,初步估计,未来五年私人住宅单位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约2.03万个,比过去五年的每年平均落成量增加约七成。公营房屋供应方面,在2016/17至2020/21年度的五年期内,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及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公营房屋单位预计约有9.45万个,当中公共租住房屋单位约有7.18万个,资助出售单位约有2.26万个。

154.2017/18年度卖地计划共有28幅住宅用地,可供兴建约1.9万个单位,其中20幅是新增用地。计及铁路物业发展、市区重建局、私人重建和发展项目,我们预计2017/18年度私人房屋土地潜在供应量可供兴建约3.2万个单位。发展局局长明天会公布下一年度卖地计划。

155.要达至十年建屋目标,在公营房屋方面的土地供应仍有相当缺口,我会通过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全面统筹和督导土地供应的工作,力争尽速缩窄这个差距,让轮候公屋的市民,早日上楼。我再次恳切呼吁区议会、地区人士以至立法会议员,以整体社会利益为重,支持政府改划房屋用地和其他土地、建屋工作,让苦候「上楼」「上车」的市民,早日有一个安居之所。

工商业用地

156.要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我们必须确保办公室,尤其是甲级写字楼的供应持续不断。与此同时,我们亦须提供较具弹性及可负担的工商业营运空间,供各行各业发展。

157.政府会继续透过各种措施,增加不同经济用地的供应,以维持香港的竞争力。政府卖地方面,在2012/13至2016/17年度,合共售出/推售23幅工商业用地,可提供约102万平方米楼面面积,比过去五年增加了约1.8倍。同一时期,政府售出三幅酒店用地,可提供约1900个酒店房间。

158.下一财政年度卖地计划包括三幅商业/商贸用地和一幅酒店用地,可分别提供约17.2万平方米楼面面积及约550个酒店房间。

159.政府会继续循不同途径增加商业楼面面积。除了重置观塘和九龙湾两个行动区内的现有政府设施可释放约56万平方米商业/写字楼楼面面积外,未来数年可陆续推出市场的大型商业用地包括金钟廊用地、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总站上盖、中环新海滨第三号用地、加路连山道用地、洗衣街用地和多幅启德用地,合共可提供约110万平方米楼面面积。

长远发展

160.在大规模开拓土地和建立土地储备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完备的发展策略,特别是如何应对人口和楼宇双老化,以及就业人口下降等挑战。发展局和规划署正就《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进行公众参与工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方针和建议,目标是为香港的可持续发展作好长远规划,并为社会创造足够的发展容量和环境容量,并兼顾土地资源的需要和自然资源的保育。《香港2030+》公众参与将于今年四月底完结,希望社会各界可以将心比心,考虑彼此需要,力求达致共识,为香港的未来提出宝贵意见。

公共财政

2017/18年度财政预算

161.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宣布的主要新政策措施,共涉及250亿元经营开支及610亿元非经营开支,我会在财政资源上全面配合。

162.2017/18年度的总收入预计为5077亿元。入息和利得税预计为2089亿元。卖地收入预算为1010亿元。由于来年政府拟推出数幅贵重的市区用地,因此,卖地收入预计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163. 2017/18年度政府总开支预计达到4914亿元,较上年度修订预算增加5.3%。经营开支预计为3842亿元,按年增加8.5%,即301亿元。经常开支占经营开支超过九成,为3710亿元,按年增加7.4%,即256亿元。在2017/18年度的经常开支预算中,教育、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共占约六成,即超过2100亿元。而近五年,这三个经常开支范畴的累积增幅更达43%。我想介绍以下的主要开支项目:

教育

164. 2017/18年度教育方面的经常开支预算为786亿元,按年度修订预算增加31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的21%。主要新措施包括:

(一)由2017/18学年起实施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的经常开支会增加至约为67亿元;以及

(二)由2018/19学年起把指定专业/界别资助计划恒常化,并将资助学额增加至每届约3000个,涉及款额每年约8.5亿元。

165.在教育的非经常开支方面,我们在2017/18年度会推行第七轮配对补助金计划,提供最多5亿元供合资格自资本地学位颁授院校申请,协助这些院校增聘及挽留人才、改善设施、优化教学、举办学生为本活动等;又会向持续进修基金额外注资15亿元,探讨多项优化措施,以照顾有不同进修需要的人士。

166.另外,正如上文第68段所述,我已在今年的财政盈余中预留7亿元以支援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同时,我们亦关注学童的学习环境。为此,学校恒常修葺机制拨款将增加9%至12亿元,政府亦已预留足够资源,因应其特有设计,改善26所「火柴盒式校舍」的设施。

社会福利

167. 2017/18年度社会福利方面的的经常开支预算为733亿元,按年度修订预算增加95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的20%。主要新措施包括:

(一)增拨2.53亿元以加强对长者的照顾,提供资助安老宿位和长者日间护理服务,以及改善现有合约院舍的服务,合共758个名额,并增加疗养照顾补助金及照顾认知障碍症患者补助金的拨款;

(二)在广东计划下再度实施一次性的安排,在一年时间内,豁免已移居广东省的合资格长者须在紧接申请日期前连续居港最少一年的规定;并参考相关做法,推出「福建计划」,向选择移居福建省的合资格长者每月发放高龄津贴。两项措施在全面落实后的首年开支共约1.74亿元;

(三)在长者生活津贴下增加一层高额援助;并放宽长者生活津贴的资产上限。两项措施在全面落实后的首年开支共约65.3亿元;

(四)在支援残疾人士方面,增拨1.76亿元,提供住宿照顾、日间训练及职业康复服务,以及学前康复服务等名额共898个;增加地区支援中心提供日间照顾服务名额80个和加强外展服务;加强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人手,以及将「在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单位推行朋辈支援服务先导计划」常规化;

(五)增拨5.82亿元,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家长,包括把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试验计划常规化,并分阶段提供约7000个服务名额;豁免特殊幼儿中心的服务费,并让正在轮候特殊幼儿中心的儿童,无须经家庭入息审查可获学习训练津贴;以及

(六)增拨1.45亿元予日间及提供住宿幼儿照顾服务和学前康复服务的单位,以提高幼儿工作人员的薪酬,挽留及吸引幼儿工作人员;并增拨7100万元,提高各项寄养津贴,以及分阶段增加240个寄养服务名额,招募更多寄养家长。

168.在社会福利的非经常开支方面,我们会在2017/18年度向创业展才能计划注资1亿元,为残疾人士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此外,正如上文第68段所述,我已在今年的盈余中预留300亿元,以加强安老和残疾人士康复服务。

医疗卫生

169. 2017/18年度的医疗卫生经常开支预算总额为619亿元,按年度修订预算增加32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的17%。主要新措施包括:

(一)增聘医疗人手,加强服务及改善轮候时间,例如增加病床和普通科门诊诊症名额、提升专科门诊和急症室的服务量、增加精神科医疗人手,以及扩展临床药剂和药物协调及咨询服务等;

(二)加强为长者提供的医疗服务,例如在指定急症医院设立骨折治疗协调服务,并加强物理治疗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老人评估小组对居于安老院舍的临终病人的支援;

(四)让较年老和较有经济需要的长者生活津贴受惠人免费使用公立医院及诊所服务;以及

(五)将长者医疗券的受惠年龄由七十岁降至六十五岁。

基础建设

170.在2017/18年度,我预计非经营开支为1072亿元,包括868亿元基本工程开支。政府在未来几年会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推展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务工程项目。

171.在运输方面,除了正处于建筑高峯期的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沙田至中环线、中环湾仔绕道和东区走廊连接路、港珠澳大桥本地项目(即香港口岸及香港接线)、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等大型基建项目外,政府亦大力推展多个跨境及境内项目,包括莲塘/香园围口岸、将军澳蓝田隧道、中九龙干线等,目的是扩展和改善我们的铁路和道路网络、便利市民日常出行,以及提升香港的城市效率及国际竞争力。在中、长期土地供应方面,除了正在规划的潜在铁路物业发展项目(例如小蚝湾车厂用地),我们会继续推展东涌新市镇扩展,以及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及元朗南等新发展区计划。

172.为提升医疗设施和服务并应对人口老化,政府宣布了涉及2000亿元的十年医院发展计划。计划包括在启德发展区兴建一所大型新急症全科医院,提供2400张病床和设立全港首个神经科学中心,以及重建或扩建超过十间医院,包括玛丽医院、广华医院、联合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葵涌医院及葛量洪医院等,透过更新现有的医疗设备,提升服务质素和服务量。

173.在发展体育方面,政府除了预留200亿元推展地区体育和康乐设施外,更会向财务委员会申请约319亿元,开展启德体育园的建造工程。该项目主要提供一个可容纳五万人的主场馆、一个公众运动场,以及一个大型室内体育馆。

174.现时多项工程正处于施工高峰期,加上一系列即将推展的基建工程项目,预计基本工程开支在往后数年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我谨呼吁各位立法会议员在审议有关拨款申请时不要拉布,让这些民生工程可以早日上马,市民早日受惠,同时避免因拉布而造成工程量大幅波动,影响建造业界的就业和生计,甚至波及其他行业,影响本港经济的稳定。

175.在2017/18年度,公务员编制将达18.1705万个职位,较上年度增加3378个,增幅约为1.9%,主要原因是各部门均需增加人手,推行新政策和改善现有服务。

176.总括而言,我预计来年账目将录得163亿元的综合盈余。在2018年3月底,财政储备预计为9520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37%。

中期财政预测

177.环球经济近年增长偏低和不均衡,未来几年外围政经环境复杂多变。中期而言,香港经济在2018至2021年间,预计平均每年实质增长3%,与过去十年2.9%的趋势增长大致相若;基本通胀率则预计平均为2.5%。中期的经济预测是建基于期内没有重大外来冲击的假设,并考虑到人口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过,外围环境变数不少,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178.中期预测主要从宏观角度估算政府2018/19至2021/22年度期间的开支需求。值得留意的是基建开支快将突破每年1000亿元,明显较上届政府平均每年约400亿元的开支为高。这估算还未反映多项一旦准备就绪,政府必须作出巨额承担的土地发展、公路和铁路工程。另外,中期预测估计2018/19至2021/22年度期间,政府经常开支增长介乎每年5.3%至9.8%不等,持续高于同期平均每年4.5%的名义经济增长,开支增长的可持续性需要注意。

179.收入方面,2017/18年度的卖地收入以来年的卖地计划和土地供应目标为依据,而2018/19年度起则以过往十年卖地收入占本地生产总值的平均水平(即为本地生产总值3.3%)计算,有别于近年用的假设(过往三十年的平均数,即本地生产总值2.8%)。我亦假设利得税和其他税项的增长率,未来几年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若。

180.基于以上假设,我估计经营账目在这五个年度每年都会录得盈余,但非经营账目则会自2018/19年度起持续出现赤字。综合账目会在2020/21年度和2021/22年度出现轻微赤字。在2022年3月底,预计财政储备会有9429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30%,或18个月的政府开支。

181.上述测算未有计及政府类似过去数年般提出的退税及纾困措施。

182.总括而言,政府未来五年的收支大体平衡,但开支增长压力相当大,面对人口老化、劳动力下降、经济波动以及政府的长远承担,我们须小心谨慎,对公共财政的长远可持续性保持警觉。

结语

183.主席,曾经有人说:赚钱是本事,守业是学问,花钱是艺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放眼未来,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是责任;审慎理财,为未可知的将来储备弹药是本份;纾解民困,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支援是应有之义。

184.很多人可能只关心财政预算案的开支和税收部分,但在我眼中,财政预算案不只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它蕴含的是政府投放资源的优次,反映我们的价值观。

185.如何善用资源,去建设一个公平、公义、关爱、共享、多元价值的社会,并将香港建造成一个低碳、宜居、智慧、具抗御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巨大的挑战。正如我刚才所说,这不是单靠一、两份财政预算案就可以达成的理想,甚至并非一、两届政府可以成就的愿景,而是一个旅程,一个令社会一起去走、共同努力的方向。

186.今时今日,我们对政府有甚么期望?我们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呢?怎样才会感觉幸福?不少香港人,尤其年轻一代可能会回答:幸福的生活不是为物质的追求而活,而是可以自由地追求心灵满足。他们希望有空间、有机会去追梦,从事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他们希望有一个安身之所,可以组织自己的家庭;他们希望保育和传承自然和文物,追求文化艺术和生活内涵。这是社会的多元价值,是值得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187.一如以往,我会在财政资源上全面配合《施政报告》提出的各项措施。在环球政经局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政府除了做好资源调配的工作,改善民生,更要投资未来,提升整体竞争力,巩固和提升支柱产业,鼓励优势和新兴产业,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优质多元的就业,才能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更亮更光。

188.生于斯、长于斯,我和大家一样都非常热爱香港。在过去几十年,香港经历过不少困难险阻、困惑与不安,但风雨过后,总会更见精采。

189.我深信香港人有勇气、智慧和能力去克服任何困难,一起面向未来,为香港再创不朽传奇。

190.多谢主席。

猜你喜欢
香港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香港ifc商场夏日呈献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必须真正落实责任
香港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