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与任务*

2017-01-26 03:01杨瑞珍陈印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产品生态

杨瑞珍,陈印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与任务*

杨瑞珍,陈印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方法]采用探索性分析法,对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由此梳理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结果]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展望:(1)生态农产品的国内外份额逐步增加; (2)现代高新技术将更加广泛地渗透于生态农业之中; (3)在投入上向高效和谐方向发展; (4)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升; (5)生态农业将带动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结论]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强化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2)建立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农业发展创新机制; (3)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建设; (4)努力拓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多种功能; (5)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6)加大宣传培训与推广力度。

现代生态农业 现状 演变特点 发展趋势 重点任务

0 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21435亿t,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但是,农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凸显,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在此情形下,如何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五大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数量与质量的有效供给,是新形势下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现代生态农业作为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并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紧密联系的农业生产方式,将会成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发展继传统农业时代、现代农业时代之后迈向的新时代。

那么何谓现代生态农业?就理论定义而言,现代生态农业就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先进的设施和经营理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就实践意义而言,现代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既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1],其内涵涵盖了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循环、低碳、绿色、高效等几个方面。积极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 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演变特点

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经过30多年的实践,无论是发展理念、推广范围还是发展模式以及技术、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现代生态农业这一新的发展理念与实践方式逐渐形成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1984~1992年的探索阶段和1993年以后的稳定发展3个阶段。在这30多年里,我国的现代生态农业在内涵和外延上已基本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且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各试点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事实证明,我国现代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资源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它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一种战略决策,也是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维持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现代生态农业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已逐步形成,并在全社会中基本达成共识。

1.2 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示范的范围不断扩大

从起初的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逐渐扩大到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市,再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示范的范围不断扩大。截止2014年底,中国已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100多个,省级5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200多处[2]。为了进一步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建设, 2015年,农业部在全国初步建立了2个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100个美丽乡村以及13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个试点省是浙江省和安徽省,其分别作为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和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省。2016年,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从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 2017~2020年建设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300个左右。

1.3 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不断提升

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其发展模式与技术不断提升。从最初单一的模式与技术的示范,逐渐发展到多种技术的集成,再进展到多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综合应用,以及多种模式与技术的系统化示范。近年来,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十大生态农业模式:(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2)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3)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模式; (4)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农业模式; (5)生态种植农业模式; (6)生态畜牧业生产农业模式; (7)生态渔业农业模式; (8)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模式; (9)设施生态农业模式; (10)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从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看,已从过去主要的高效种养技术、立体种植技术等逐步扩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信息化与精准化技术、安全健康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良技术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节水节肥节药技术、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业清洁生产的研究和示范推广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1.4 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

30多年来,生态农业已经从理论发展到实践,并最终上升到国家决策的高度。在2004~2016年中央连续发布13个“一号文件”中,其中有多份“一号文件”明确提到“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同时,中共十八大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思路,其中就涵盖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生态农业方面。出台了很多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在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在《宪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国家层面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的规章条例中均有体现。同时,一些相关部委也出台系列标准、规定和条例。如农业部制定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条例》(试行)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财政部会同各部委推出一系列生态农业补贴政策。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推出“优势特色示范种养项目”、“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给予100万元的资金补助。又如,农业部从2014年开始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引导农民减少高毒农药使用[3]。

2 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展望

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也是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期,在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强力推动下,现代生态农业必将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态农产品的国内外份额逐步增加

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食品保健,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无公害蔬菜、无污染水果、绿色食品已初步显示它潜在的市场,现代生态农业的经济价值将大幅度提高。一方面,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也不断提高和转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和要求不断提高,对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多,未来的市场空间和潜在消费群体不断的培养和壮大。市场需求变化将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逐步完善,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等不断推广应用,大水大肥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将得到转变,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将得到提高。同时,随着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的不断健全,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将更加强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

2.2 现代高新技术将更加广泛地渗透于生态农业之中

现代生态农业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效益和无污染,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更多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才能实现。除地膜覆盖、温室培养、无土栽培、营养配合饲料、网箱养鱼等常规技术外,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微观工程技术,将与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宏观生态工程技术相结合而成为生态农业技术的一大特色。随着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环保新技术如污水处理、生物活性肥料等环保生态工程技术也将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这些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必将会更大地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另外,现代生态农业将由信息技术作支持,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等。可以说现代生态农业是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2.3 在投入上向高效和谐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有各种误解,以为生态农业就是不施农药、化肥、甚至不用机械电力,以为只有这样才是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实际上这只是单纯地倒退到传统农业阶段,而不是真正的生态农业。这种倾向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合理的投入对于生态农业来说包括两方面:适当的投入物与适度的投入量,就是要保证使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有相应的足够的物质循环强度和能量流动通量,这是由于生态农业的开放度大及要求高效生产所决定的。适当的投入物质是指有选择地进行投入,避免那些重污染、难以降解的、易于通过食物链富集的物质进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那些降低农产品品质的导致农业生产不和谐的因素,都应摒除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外。

2.4 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升

随着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城乡统一市场体系不断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逐步破除,以技术、资本为代表的现代生产要素、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将全方位、大规模向农村渗透,势必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农场的提出更是为现代生态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城市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扩大生态农产品消费需求、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生态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随着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的积极推进,以及生态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粮经饲统筹发展水平将不断提高,农林牧渔结合程度将不断加强,种养加一体化水平将不断提升,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将进入加快发展的时期。

2.5 生态农业将带动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为突破口,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生态农业建设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现代生态农业依据区域资源优势潜力,强化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促进了农业生物种群多样化、农业产业多样化、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达到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可以预料,现代生态农业可以为美丽乡村提供了农业产业转型,建设“青山绿水”的基础保障和有效途径,是优美乡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内容,能够带动和加快美丽农村建设步伐。

3 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建设中国现代生态农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前的主要任务如下所述。

3.1 强化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强生态农业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包括现代生态农业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生态农业研究方法论的建立与完善、生态农业模式规划设计的定型化以及各种模型的优选化、生态农业的价值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完善、现代生态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度的建立、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与对策研究等。

3.2 建立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创新机制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必须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和有效发展创新机制,促进和保障其能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针对有机、绿色以及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已经给出了相关的规定,如《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建立了较完备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规定,这也可视为我国现代生态农业标准体系中有关农产品质量方面的标准。然而,中国的生态农业不单以高质量产品为唯一目标取向,这就决定了我国生态农业的标准体系不能简单地归同为生态型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4]。现代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从生态农业整体性、共同性的角度,在环境控制、组织管理、监督和评估方法以及产品质量、认证和标志管理等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也包括从过程控制的角度,对具体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针对其主要生产环节,制定生产技术规程、配套的技术方法相关的标准和规范[5]。另外,生态农业发展的创新机制还应该制定和完善法制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等。

3.3 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建设

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一定要走市场化的道路,离开了市场,生态农业就没有生命力,这是我国30多年生态农业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因此。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生态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科+农+工+贸一体化”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化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同时,要顺应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潮流,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制定不同类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生产技术规程与相关标准,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与产品信息服务网络。同时要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一体,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信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紧密型企业联盟。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主体,创建一批生态农场、生态农庄和生态企业。这是推动当前我国生态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

3.4 努力拓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多种功能

现代生态农业具有生产、生态和文化多种功能。然而,生态农业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对生态农业生态和文化功能的拓展将为新时期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以通过生态质量附加值产品和文化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以及生态文化休闲功能的开发来实现。生态质量附加值产品的开发需要通过生态型农产品向绿色、有机以及无公害农产品之间的转化来实现。文化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使得农产品和地域文化、地理和历史实现有效的嫁接,通过“历史商标”、“人文商标”、“地域商标”和“文化商标”等品牌战略,充分挖掘农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5]。另外,对生态农业生态功能的拓展,还可以通过生态补偿的途径来实现。

3.5 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农产品投入品使用监管制度,加快农业标准化和清洁化生产,实行分区域分阶段休养生息,根据耕地和水资源污染严重程度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开展集中修复行动。强化例行监测和质量普查,扩大农兽药残留、水产品药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范围,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构建覆盖全国的检测技术研发和推广网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建设,动态掌握风险隐患。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3.6 加大宣传培训与推广力度

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民的参与,需要领导决策者的重视和参与,需要全民的参与。因此,应该加大生态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宣传、教育、培训、示范与推广力度,使得生态农业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管理技能及相关技术人员获得生态农业的最新技术知识。地方农业部门可以依据生态农业的标准体系编写发行简明、实用的技术手册,以促进信息向农户的送达。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公共媒体如广播、电视和报纸以及网络等积极作用。同时,积极培育农业技术推广和中介服务体系,以在政府“农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农户之间建立起坚实的纽带,促进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 翁伯琦.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要实现新跨越.福建科技报, 2011-09-21

[2] 王宝义. 中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现代经济探讨, 2016,(3): 42~46

[3] 巩前文, 严耕.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进展、问题与展望.现代经济探索, 2015,(9): 63~67

[4] 邱建军, 李金才,李哲敏,等.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基本框架探讨.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5): 1263~1268

[5] 张予, 林惠凤,李文华.生态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 2015,(7): 95~99

DEVELOPMENT TREND AND KEY TASKS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CHINA*

Yang Ruizhen,Chen Yinju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 China)

To find out the main task and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rend and tasks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China using the exploratory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2) The modern high technology was much widely used i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3) The investment was more efficient and harmonious; (4) The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degre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5)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The main tasks of the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were: (1)to strengthen the Chinese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ory and technology guarantee system construction; (2) to establish ecological agricul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mechanism; (3)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4) to expand the functions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5)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6)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training and promotion.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current situati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rend;key tasks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525

2017-05-02

杨瑞珍(1960—),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区域发展。※通信作者:陈印军(1960—),男,河北衡水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区域发展。Email:chenyinjun@caas.cn

*资助项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东北黑土地地力提升与可持续利用研究”(CAAS-XTCT2016008-8)

S181; F32

A

1005-9121[2017]05167-05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产品生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生态养生”娱晚年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