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灭中前行
——论《二月》中萧涧秋的心理行为模式

2017-01-28 10:50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名作欣赏 2017年2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爱情

⊙常 玲[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在幻灭中前行

——论《二月》中萧涧秋的心理行为模式

⊙常 玲[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柔石中篇小说《二月》中塑造的萧涧秋形象是现代文学中独特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往的研究认为萧涧秋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道主义者,这个观点在众多的研究中被反复提及,成为小说主人公的标签。其实细究萧涧秋在芙蓉镇的精神演变过程,我们会发现男主人公的归来——离去中,存在一种隐秘的心理行为模式,即寻找模式:一个孤独、悲观、怀有理想的人道主义者在江南一隅寻找自我价值的认同,到价值失落决定遁走继续寻找和探索的过程。

《二月》 萧涧秋 幻灭 寻找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哪里的地下了……我又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去了很好的青年……”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沉重地悼念了左联五战士。柔石作为左联五战士中的成员,其代表作《二月》更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0世纪20年代末正是普罗文学运动兴起之时,许多作家为了追赶这股潮流,纷纷投笔创作“革命的罗曼蒂克”式的作品,如蒋光慈、洪灵菲、华汉的小说中众多的主人公最终投身于革命运动。柔石的《二月》在那个年代如阳春三月湖面的微风,给文坛吹来了清新的空气。小说没有强烈的革命气息,没有罗曼蒂克的爱情,更多的是表现在风雨飘摇的社会中,一个怀着爱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失望于从前的生活,来到江南一隅试图寻找有价值的人生,其中的孤独、彷徨、思索、理想幻灭,继而觉醒最终离开继续前行的过程。本文联系时代背景、作家背景和小说文本,通过文本细读,试从归来和离去间,探寻萧涧秋的情感变化过程和心理行为模式,剖析萧涧秋形象在《二月》中的独特性。

萧涧秋离开芙蓉镇来到女佛山后,在给陶慕侃的信中写道:“我从一脚踏到你们这土地,好像魔鬼引诱一样,会立刻同情于那位自杀的青年寡妇的运命。”萧涧秋决定来芙蓉镇当中学老师时,就下定决心在这片土地开始新的生活。轮船上文嫂一家凄惨的处境是萧涧秋步入芙蓉镇开始新的生活、寻求自我价值认同的导火索。

萧涧秋自身的性格气质——将自己的快乐反映到人类的不幸上去——使他在精神上无意识地同情弱者。而文嫂的丈夫李先生的遭遇和萧涧秋的经历有几分相似:二人是师范学校的同学,都是胸怀大志的人,都在外漂泊流浪而不得志。因此,轮船上的所见所闻在萧涧秋的心里留下了沉重的阴影,引发了他的命运共鸣。到芙蓉镇后,陶慕侃、陶岚、钱正兴和方某等人对文嫂一家、信仰主义的讨论,使他模糊地意识到自己是游离于这个圈子之外的孤独人。这时心中的念想占据了上风,救助文嫂一家就成了萧涧秋在芙蓉镇实现自我价值的寄托,萧涧秋将这份救助升华为一种责任和担当,这种责任和担当实际上是他的人道主义关怀使然,或者说是一个牺牲主义者的自我认同。

作家柔石不仅正面描写萧涧秋对妇人一家的人道关怀,而且通过环境烘托萧涧秋的心境,小说中清澈明丽的环境描写是人物的真实写照。当萧涧秋探望完妇人一家,在回校的途中,作家这样写道:“萧涧秋在雪上走,有如一只鹤在云中飞一样……他的内心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微妙的愉悦”。采莲第一次去上学的那天,萧涧秋去桥边迎接她,从作者对春景的细腻描写中可以看出萧涧秋的内心无比喜悦,因为妇人和采莲将他看成人间的天使,感激他、爱戴他,而陶岚也因之敬重他、倾慕于他。随之萧涧秋将现在所为之事看成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部分,此时改善妇人一家的生活境况是萧涧秋停留在芙蓉镇的动力,或者说是他存在于此的合理性。

而妇人一家命运的急剧变化对萧涧秋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怀着爱和理想的热血青年认为人的生命在于战斗,直到最后一刻不能动弹,而不是轻视生命,一死解千愁。小弟弟的死是尽人事后无法挽回的命运,而妇人的死是对生活、生命的践踏。妇人的自杀行为让萧涧秋无形地背上了罪孽的外衣,他认为是自己的犹疑和胆怯造成妇人一家悲惨的命运。此时,一个梦想在芙蓉镇寻找人生价值的青年知识分子,前一刻在弱者、被需要者面前找到的自身价值和身份认同,一夕间被不可知的命运摧毁。一己的牺牲终究无法战胜愚昧和保守,也阻止不了看客的心理。萧涧秋在自我的忏悔中看到了理想的失落、幻灭,因此下定决心离开芙蓉镇,继续寻找有价值的人生。

萧涧秋在芙蓉镇接触最多的除了文嫂一家外,当属陶家。陶慕侃之妹陶岚是《二月》中迥异于其他女性的女子,一方面她的个性和热情吸引了萧涧秋,另一方面她对萧涧秋的不懈追求和不理解又困扰着这位青年。如果说萧涧秋救助文嫂一家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将悲悯情怀付诸实践的行为,是现实中的寻找模式。那么他与陶岚的感情历程则是一个茫然的知识分子看清自我内心的成长过程,是精神上的寻找。只是这种心理寻找模式是他自己未意识到的,也许这也是作家未意识到的。

陶岚被公认为是芙蓉镇的女王,她自称自己“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社会以我为中心,于我有利的拿了来,于我无利的推了去”。可是与萧涧秋相识后,陶岚开始反省以前的生活,觉得那是没有青春、假的人生,是萧涧秋唤醒了她,使她开始走进真实的人生,追求生命的价值。这位与众不同的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解剖自己的灵魂的美丽女子也吸引了萧涧秋。不同于方某、钱正兴等知识分子的矫揉造作,也异于文嫂的戚愁哀苦。陶岚在沉闷、保守的芙蓉镇的特立独行和真实性情如冬日的一米阳光,照亮了萧涧秋的内心。然而他的自身气质、人生经历以及在芙蓉镇的地位和陶岚是截然相反的,因此虽然有了爱情的萌芽,也无法茁壮成长。萧涧秋在与陶岚的交往中时时因这种差异性在情与理之间徘徊、犹疑。

小说中萧涧秋对待陶岚的感情具有转折性的变化过程:开始意识里的模糊不清到渐渐意识到爱情的存在,最后逃离爱情。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精神上陶岚是芙蓉镇唯一支持、鼓励萧涧秋的女子,萧涧秋跌入她的情网亦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但是钱正兴的恶意诽谤、陶岚对他的不理解时常困扰着他,渐渐萧涧秋产生了摆脱爱情枷锁的想法。“陶岚却一味责备他,正似他也是一个要杀她的刽子手,他不能不悲伤了!”文嫂自杀迫使他的人道理想幻灭,并开始正面思考自己和陶岚的爱情。一场大病之后,这位在感情上延宕的知识分子明白自己无法摆脱爱情的困扰,理智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以逃离避之,于是决定遁走获得新生。

柔石在《二月》中塑造的萧涧秋形象是个矛盾的结合体,正如鲁迅在《二月》小引中所讲:“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终于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我想鲁迅所言的“矜持”不仅是指萧涧秋在追求人生理想时表现出来的性格,对待爱情也同样适用。可贵的是萧涧秋最终肯定了他对陶岚的感情,并且看清自我—— 一个孤独的徘徊于人世的寻梦者。萧涧秋与陶岚的爱情过程是一个茫然的知识分子内心不断寻找、不断清醒的过程。

前文提到萧涧秋人道主义的实际行动和他与陶岚的爱情都具有寻找模式的特征,而在这一寻找过程中,萧涧秋生活的乡村——芙蓉镇是社会环境的缩影,人们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不得不受之影响。小说正是通过萧涧秋与芙蓉镇关系的变化过程,隐射男主人公寻找自我价值认同的失败。萧涧秋初来芙蓉镇,感觉一切都是那样新鲜,乡村自然清新的空气洗去了他一身的风尘,他对学校的满意使他相信自己会在这里新生。然而仅仅一个月,萧涧秋就受到校内外人们的攻击,非议和不满不仅源于他救助一个寡妇,也有人人都爱的陶岚对他的殷勤所引发的妒忌。表面上他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依然将帮助寡妇一事当作快乐之事。然而一个陌生人的来信在他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心想自己在芙蓉镇住不长久了。随着事态的严重,萧涧秋变得悲观、消极,越发感到自己在芙蓉镇的孤独和凄怆,他对陶岚说:“环境可以改变我,极大的漩涡可以卷我进去”。经历了文嫂的死,萧涧秋逐渐意识到二月以来自己不由自主的变化,这个变化已经慢慢远离他本身的性格、气质和追求,因此主人公毅然决定逃离芙蓉镇。“他其实并不能成为一小齿轮,跟着大齿轮转动,他仅是外来的一粒沙子……幸而还坚硬,没有变成润泽齿轮的油。”

小说在表现萧涧秋与芙蓉镇代表的黑暗社会间的矛盾时,用梦魇的方式隐射穿插其中。萧涧秋梦见自己跳入水中,漂入大海;采莲梦见一头狼衔走了萧涧秋;文嫂梦见老虎追赶她。杨义认为“这种以梦幻浓化了的命运感,实际上是芙蓉镇社会以黑暗吞没人道主义的闪光,以阴险摧折‘我行我素’的孤独奋斗者人格所产生的一种诡谲变幻的折光”。芙蓉镇虽然只是中国大环境中的微观场域,但是也不乏形形色色之人和奇谲荒诞之事。只有萧涧秋不高谈信仰,不参与群众之间索然的话题,信仰却处处表现在生活实处。这样一个特立独行者在芙蓉镇与众人的隔膜可想而知,孤独如影随形,最终彷徨于无地。因此萧涧秋在芙蓉镇欲有所作为、寻找生命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尝试会以失败告终也就很好理解了。

《二月》真实地再现了革命风雨未来之前,一个怀有人道主义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一个看似宁静和谐,实则凝滞浮躁的小镇上的人生选择和思考。通过研究萧涧秋的心理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萧涧秋具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的共性,也有作家柔石融入的个性。相比同时代的作品,柔石小说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意蕴在今天显得尤为可贵。

注释

① 鲁迅:《鲁迅全集·南腔北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88页。

②③④⑤⑦ 乐齐主编:《青年和妇女的人生写照:柔石小说全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183页,第74页,第68页,第79页,第136页。

⑥ 柔石:《柔石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页。

⑧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6页。

作 者:常玲,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爱情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