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一样老去的城市梦
——倪田金新著《开往会稽山的客车》赏析

2017-01-28 10:50牛殿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名作欣赏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学梦客车爱情

⊙牛殿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与时间一样老去的城市梦

——倪田金新著《开往会稽山的客车》赏析

⊙牛殿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倪田金新著《开往会稽山的客车》把城市梦这个主旨隐含在爱情故事之中,那个年代农村人都怀揣着一个“跳出农门”的梦想,为此他们开辟了不同的路径,牺牲和奉献了金钱、爱情、尊严等,甚至触犯了法律。小说注重人物活动场景的设置,围绕城市梦,展开爱情梦与文学梦;结构线索清晰,主辅线交叉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

倪田金 《开往会稽山的客车》 城市梦 爱情梦 文学梦

在前卫先锋标新立异的当代文坛,在物欲横流纷繁浮躁的“互联网+”时代,倪田金这位五十多岁的高校学生处处长,能够拔冗剔繁沉静下来把他陈酿多年的爱情故事,装在一辆通往会稽山深处的客车上,让我们闭上双目,重新温习一下那与时间一样老去的爱情梦、文学梦、城市梦……

一、中国梦城市梦

十八大后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构建整个中国复兴之路中国梦的实现一定要靠城市梦的实现,以中国为代表的城镇化是21世纪影响全球的两件大事之一,另一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科技。中国梦城市梦是指现代理想城市建设,即社会学意义上的城镇化建设。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倪田金长篇小说《开往会稽山的客车》,所展示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梦,是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青年人人都怀揣着的一个梦想,就是进城工作成为城市人的梦想。

小说是写那些从越州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会稽山区128所乡村学校后所演绎的进城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我”马波是1986年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会稽山区的一所中学任教的,包括“我”父母认为,“我”和许多人一样,进城之路犹如李白的“蜀道之难”。“但愿我有朝一日能调到城里工作”,是“我”父亲今生最后的愿望。

作者在表达城市梦这个主旨时,是把它隐含在爱情故事之中的,是让读者跟在客车上艳遇而又陶醉凄美无私不了而终的爱情故事后,感受那个时代普通的农家子弟大学毕业想要留在城里工作该有多难?就在“我”对城市梦消极期待四年之久后,这个“穿一件低领短袖猩红色的连衣裙,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项链,头上戴一顶镶边的白色草帽”,名叫程水娟的师范学院外语系的大学生,给了“我”一个爱情梦,填补了我“感情的空白”。

是什么让这个大学毕业四年在父母不断施加相亲压力的情形下,还苦苦捱着寂寞时光的青年孤守空房呢?一是工作。这是一种日常行为,正如吃饭睡觉。二是文学梦。课余时光读书写作,填补寂寞时光,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成城市梦。三是城市梦。这是中国人半个世纪的梦想。在文章《中国将在2050年完成城镇化》中说道,2012年开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止步不前。2011年城市人口超过50%,2013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可这其中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身份、平等享受城镇居民各项社会福利和政治权利成为城镇居民的过程,还有待时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颁布,城镇化在中国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浪潮。但是现在乡村社会开始逆袭,农民工和村民往往都不愿意加入城市户口,所以说新世纪的这半个世纪,不能叫中国人的城市梦,只能说是国家社会学意义上的城镇规划。四是爱情梦。或许是没有遇到浪漫而真挚的爱情,这个梦一直枯竭着。对工作,作者在文中涉猎甚少,尽管会稽山深处这所乡村中学是作者有意无意间塑造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景,也有对这所学校精心的描写,比如对三层高的教工宿舍楼的深刻描写:“就像直立在溪边超级偏瘦的火柴盒,让人担心会被一阵突来的狂风吹倒”,还有对这宿舍楼里属于“我”独居的十二平方米的房间的留恋。

二、城市梦的路径选择与诠释

这部小说所表达的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梦,农村人尤其是农村的青年人都怀揣着一个“跳出农门”的梦想,对于进城的路径,倪田金在这部小说中有所展示:

一是靠政策办厂挣钱进城。程水娟的姐夫在上海承揽建筑工程,崔小石女友的父亲曾是乡村教师也在上海做了包工头子。

二是靠着父辈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这首先要看大学毕业生是城里人还是乡村人。来自乡村的人自然要分配回到乡村支援家乡教育事业,这是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与“我”同寝室的朱文的父亲是城里当官的,朱文毕业后分配到了城里的一所名牌中学,后来又是他父亲托关系把他调到了《越州商报》工作。

三是靠金钱敲开城市的大门。包工头子的儿子,就是带着漂亮女友和表妹来“我”校跳交谊舞的张一江,就是花了二十万托关系进了城。

四是要有“深厚背景”。“我”所在的山村中学的校长,一干就是几十年,五十岁出头进了城,按能力本该当个中学副校长,因为没有“深厚背景”,只当了个校办主任。这是不论功劳论关系。

五是靠美貌。那些貌美如花的村姑们,竟然把一个小小的公交客车视为进城的救命稻草,为此不惜奉献青春和肉体。有一个标致的女孩嫁给了矮个子售票员,进城了,当了劳务商场卖货的营业员,这点燃了多少村姑进城的希望啊!数学老师周明的女友不惜退掉已有两年的婚约,在一个夏天的雨夜走进车站城里司机的卧室,后来进城无望婚约遭退梦醒时分喝下农药自杀了。

最后一类,就是无权无势无背景无金钱的“我”等一些穷教书的想通过个人奋斗了却城市梦。喜欢书法的小李老师想通过刻苦修练书法然后赢得城里姑娘的芳心。“我”是想通过文学梦完成城市梦,就是“文学进城”的梦想。

那个年代为了进城,青年们牺牲和奉献了金钱、爱情、尊严等,甚至触犯了法律。张一江的父亲为了张一江进城花了二十万,最后东窗事发。像周明老师的未婚妻一样为了进城奉献肉体的又有多少妙龄村姑?问题是她们奉献的对象在今天来看是不能理解的,不就是一个大巴司机吗?这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记忆。要知道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营业员是那个时代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坐在司机副驾驶位置上的美丽村姑,就是客车上的一道美丽风景,“不用买票”和“特殊地位”赢得了多少羡慕的目光啊!

因为毕业分配回到乡村的小李老师的爱情不再生长,张一江的小师妹与他友好地分手,分手礼物是给他最后一次吻。因为乡村教师这么个可卑的名字,连相貌平平的粮栈营业员,就是周明老师的女友都看不起。爱好摄影的小陈老师,崔小石老师都与有钱人家的女儿恋爱,亦被人冷眼相待。乡村教师这个身份,是被人看不起,又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这是一个悖论。是一个上不着边下不落地的角色。

可一旦进了城的人们又抛弃了什么呢?

张一江进城后的两个月,就与山里供销社如山茶花般秀丽的售货员分手了,成了人们口中的现代陈世美。“我”呢?明里与程水娟如胶似漆,私下里却接受了朱文的牵线搭桥,半推半就地拿爱情当筹码搭起了进城的栈道。尽管作家费了很多笔墨让人勉强可以接受水娟那无私的真爱理论。真爱,就是让爱的人什么都好!善良的水娟一直希望“我”马波进城成为一名有出息的作家,所以常常给以鼓励。这一方面是真爱的力量,另一方面,同是山里人有个通感的作用,就是他好就等于我也好,这需要一个人异于常人的修养,有一颗包容的心,反之就是狭隘自私,一旦对不起自己,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水娟是这部小说作者倾心塑造的一个成功的文学典型。当她听到马波与部长女儿思怡在暗中交往,她就敬而远之了,最后只身远赴深圳打工。真爱,就是远远地看着爱的人幸福,而不是转过身即为仇家。

客车的起点也是城市的终点,时间在这里打了一个旋儿风就走了,载着许许多多青年的城市梦。于今,城市已经围城了,那些厌倦了城市钢筋水泥垃圾的人们,都在想着法往农村奔呢,乡村里人少清净环保养生。

三、经营故事的技巧

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山村客车上一段“艳遇”的爱情,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落入俗套。可作者处理故事经营小说的能力是高明的,在这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巧遇故事中加入了很多问题,如山村教育、城乡差别、社会分配不公、党风腐败、权力集中等,并且通过诸多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出来,令人痛心,促人思考。“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作者倪田金深谙此道。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以第一人称“我”来说故事,很容易就把人带进了故事里。“我”马波和水娟的形象是成功的文学人物典型,朱文、思怡、父母妹妹、学校的同事、客车上的人,等等,有的着墨不多,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为这些形象都是真实的,他们是根植在作家头脑中的生活记忆,是一个时代的文学符号。伍尔夫在《贝内特先生与布郎夫人》中说:“风格是有价值的,情节是有价值的,观点的新颖独创是有价值的,但是,它们中间没有一项像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那样有价值。如果人物是真实的,那部小说将会有一个生存的机会;如果人物是不真实的,那部小说的命运必将是湮没无闻……”“他有力量使你们不仅想起,他本身,而且使你通过他的眼光来认识各种事情,如宗教、爱情、战争、和平、家庭生活、乡村舞会、夕阳的余晖、上升的明月、不朽的灵魂。”这样说来,倪田金笔下的这些人物就是唤起我们回到过去的理由。

二、线索清晰,主辅线交叉推进。这部小说的情节线索清晰,主线领航与辅线(隐线)交叉推进是这部小说结构上的重要特点。主线是以“我”和水娟在山村客车上一见钟情,而后相知相爱。思怡的出现是这部小说的中介线,也是这部小说的隐线,这条线索出现后与水娟这条明线也是主线交叉进行。其间插入母亲使尽手段骗“我”回家不断相亲,又插入了学校的系列人物,都是主辅线上的一些结点。主辅线与结点的合理布局,就形成了这部小说大故事套着小故事的结构特点。

“我”和水娟的爱情这个大故事,其间穿插了乡村中学诸多人物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那个时代的符号,金钱梦、文学梦、爱情梦、城市梦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梦,为此中国人苦苦挣扎了半个多世纪。

由于线索清晰,即使这部长篇不设章节,也是有条不紊的。

三、围绕城市梦,展开爱情梦与文学梦。作者紧紧扣住进城梦这个题眼,这就使人物的悲欢离合都在这个追梦的路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一号男主角“我”的命运转机是从后来调入《越州商报》任编辑部副主任朱文开始的,朱文介绍了一个叫陈思怡的二十岁的女孩给“我”,因为是部长女儿,因为爱情做筹码,“跳出农门”进城的门悄悄开启了。陈思怡的出场是文学之梦打动了少女的心扉,才敲开了城市的大门,是文学梦借爱情梦之手完成城市梦的一个美丽的弧线,为了城市梦,会稽山客车上“我”那美丽的爱情就这么破灭了。可作者又写道:“我”妻子“思怡说,她很羡慕那些以笔抒写自己人生感受的作家”。还说是先认识了“我”的诗,后结识了“我”的人。她崇拜“我”,“我”需要她,爱情就这样后来居上了,这只不过是“我”马波的自我安慰罢了。这与张一江给一笔爱情分手费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主角的欲盖弥彰罢了。

这恰恰揭开了那个时代的伤疤,考上大学就与未婚妻分手的、进了城就抛妻弃子的、分到乡下后女朋友就挥手再见的,男陈世美女陈世美都是那个时代城市梦惹得祸。今天有钱人开始下乡种菜了,不开汽车骑自行车了,农村户口越来越宝贵了,今天的城市梦是社会性的,那时的城市梦是个人的。

四、注重小说人物活动场景的设置。这部小说在典型场景的设置上也颇见功力。人物活动的场景十分集中,会稽山客车、山区学校、溪滩这是几处大场景,还有家庭、报社编辑部等一些小场景,或许这是借鉴了电影艺术的特点,或许这就是作者的精心设计。

在这个山区中学的场景里,“我”写了一篇关于七名学生救山火的报告文学,这是张扬“我”的文学成就时,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在这个典型场景里,那些如围城出也出不去、留下来又不安分的教师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那短命的文艺沙龙、迪斯科舞会、只有两个女伴的交谊舞会,点染了乡村教师更加单调的文艺生活,也给那个时代留下了符号记忆。也是这个场景里,陪着客车司机和售票员在校园里偶尔走一回的乡村妙龄少女,给这个寂寞的乡村留下了美妙的一笔,也给这部小说的城市梦点染了深入骨髓的痛。那个时代的城市该有多么令人向往啊!

溪滩浪漫的爱情场景是这部小说十分重要的典型环境。溪边散步引出森林火灾,引出十七名学生救火,引出“我”的报告文学。这也是这篇小说文学梦的题旨,不断成型的文学梦丰满了城市梦的羽翼。

会稽山客车是乡村通往城市的移动连接点,也是这篇小说的典型环境,它代表了城市,满载城市的信息和气息而来,又满载对城市的渴望而去。车上有偶遇爱情的程水娟,有误把客车司机和售票员看成进入城市的媒介的乡村姑娘,这是乡村世界对城市世界的误读。

此外,这部小说的穿插技巧也十分成功。穿插是通过讲故事的手段进行的,明线在谈恋爱,“我”说故事给水娟听,“我”的形象就在故事中站立起来,故事涉及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山村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男教师婚姻问题,等等。对山村教师的定位很有特点:“山村最文明的乞丐”,周明老师的爱情可证,他们更是爱情的乞丐。

山里学校的老师想出去,城里户口的老师来到山区学校也是临时性的。女教师嫁到城里了,“我”梦想“文艺进城”实现了,水娟又回山村学校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她没有门路,上面又有政策。三十年过去了,如今城里的人想到农村落户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没有耕地!

是文学梦、城市梦打破了美丽浪漫的爱情梦,人是进城了,可真爱却丢失了,那些年因为赶潮流,我们牺牲得太多太多。

[1] 李凤桃.中国将在2050年完成城镇化[J].中国经济周刊. 2014(3).

[2]童庆炳.文艺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作 者:牛殿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文学梦客车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浅谈文学梦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塑造作用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