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控制法作曲技术研究

2017-01-28 11:16
黄河之声 2017年2期
关键词:控制法同音音响效果

王 晔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同音控制法作曲技术研究

王 晔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作曲家们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大、小调式,而是在统一音乐音响结构方面积极开展探究。同音控制法是一种运用同音变化进行作曲的技术,通过使用不同音色、音区、力度的“单一音”使得作品在音响结构上获得统一,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本文通过简述同音控制作曲技术及其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充分展现这一作曲技法的独特魅力。

同音控制法;作曲技术;现代音乐

一、同音控制法简述

同音控制法是意大利作曲家贾钦多·歇尔西首创提出的,其在传统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基础上,从众多繁杂的音乐元素中提炼出共性内容,创新提出“单一音”作曲理念,使形式多样的音乐元素获得整体上的统一。受中东、印度地区文化因素影响,贾钦多·歇尔西创作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哲学、宗教内涵,其丰富的变化和戏剧性张力打破了同时期音乐作品中普遍使用的精巧结构形式,在20世纪现代音乐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同音控制法是利用“单一音”制造出一个泛音列并将其分布在作品音响结构中的作曲技法,泛音列体现了旋律元素,单音的强度变化影响了音高的浮动,通过改变同一个音的音区、时值、力度来表现不同的音色,制造出复杂多变的音响效果的同时使整首曲目获得一定的统一性,有效的控制了作品的音乐结构,增强了作品的凝聚力。

二、同音控制法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一)《唤凤》

唢呐协奏曲《唤凤》是一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以中国神话故事“凤凰涅槃”为创作题材,用乐符为听众展现了凤凰浴火永生的壮丽画面,充分诠释了生命的顽强,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质。《唤凤》是中国民族音乐曲中使用同音控制法的典型代表之一,作品以唢呐为主奏乐器,D音为乐曲的主音,中音唢呐、低音唢呐同时对D音进行着不同节奏的演奏使唢呐热情、豪放、泼辣的音响特色得到充分发挥,高音笙、中音笙和低音笙的辅助协奏更赋予了主奏乐器唢呐生机勃勃的力量和浪漫主义风格特质,相同度数和不同度数音响的叠加配合打造出高亢、辉煌及富于个性色彩的音色,将凤凰涅槃后展翅高飞的画面展示的活灵活现。该作品通过“单一音”不同层次的音色对比以及利用速度和力量的变化完成了乐曲的整体组织构建与表现,民族乐器和同音控制法的运用,实现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完美融合。

(二)《五月的圣途》

《五月的圣途》是一首与藏传佛教相关的交响乐作品,该作品在“单一音”的特色展现和腔化处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是一首极具中国韵味的杰出音乐作品。《五月的圣途》的音乐主题也是建立在D音上的,但是同一乐器演奏的D音不在同一个八度,音响力度的交替变换让乐曲的节奏错落有致,使得单个“D”音变得鲜活明快。“人骨号”等低音乐器的穿插使用也给乐曲增添了一种神秘感,让人联想到藏传佛教中举行的某些仪式。作曲家在创作时没用沿用传统的民间乐调或旋律来展现音乐主题,而是运用现代作曲技术对“单一音”进行特色陈述,多样变化的单个音展现出不同的色彩风格,仿佛将青藏高原湛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呈现在听众面前,单个音的腔化处理也充分体现了我国藏族、蒙古族的传统音乐特色。

(三)《太阳的影子Ⅲ》

《太阳的影子Ⅲ》是一部反映作者内蒙古大草原情愫的室内乐作品,这一音乐主题与作者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秦文琛成长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该作品是作者内心深切感情的流露,充分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的向往。该曲目通过乐器演奏力度的变化和不同音色乐器的运用使作品音乐色彩变幻,不同音响效果的余音交织在一起,使乐曲音乐结构复杂但又不缺乏统一性,有张有弛却又不失凝聚力,作品的宽度和广度都实现了完满的展现,聆听时就仿佛在面前呈现出一幅巨大的油画,内容简单并且充斥着大量的缤纷瑰丽的色调,不仅具有中国山水画作的感性思维,还有着西方油画的强烈写实感。同音控制作曲技术布局策略虽然简单但是艺术效果极其丰富,用简单诠释了变化和多样,让“单一音”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多重审美表现效果。

(四)《黎明》

大提琴协奏曲《黎明》具有复杂的节拍节奏,为了满足曲目特定的音乐表达需要,作曲家将四分之四拍,十六分之十二拍等不常用的节拍在作品中交替变换,打破了传统的节奏变化思路。如此复杂多变的节拍节奏下,作品的流动性却没有被影响,横向、纵向结构上同一音不同时值,不同的力度,不同演奏技巧和手法的应用使单一音不缺乏流动性,这与蒙古族长调音乐元素是相切合的。单一音的推动力较弱,但是由这个音演变出的音却能使曲目变得丰富,同音控制技巧既达到了音响效果又实现了结构的凝聚力。精心的结构设计和精准的节奏控制使单一音在各声部中充分展现,对比中又有融合,使音乐变得更加饱满。为了展现蒙古族长调音乐风格,作曲家选择了让大提琴来演奏,因为大提琴与民族乐器马头琴有着相似之处,既保留了民族乐曲的特色风格又不失生动,同时大提琴与乐队的完美融合将音响效果充分激发,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同音控制法作曲技术运用单一音的变化打造了复杂多变的音响效果,实现了对整首音乐作品的结构控制,乐曲在此种控制和凝聚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统一,这种简单、有效的作曲手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应用。■

[1] 孙慧.新潮音乐”之路混生何以涅磐——由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之单音技法与“整体结构节奏”的折返而引申[J].中国音乐,2014,03.

[2] 韩钟恩.通过声音发掘太阳的影子——我听秦文琛音乐作品并由此想到其他[J].人民音乐,2012,03.

猜你喜欢
控制法同音音响效果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浅谈舞台音响效果的艺术设计
“四定”控制法在卫生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同音》二字格探析
不对称电压的综合有源控制法
特许经营协议(IFRIC 12)运营方的会计核算与启示
浅谈戏曲舞台音响的应用
浅谈潮剧舞台音响的要求
浅谈音响效果在舞台艺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