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职德育教学改革

2017-01-30 03:48
山西青年 2017年21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德育核心

李 华

大连商业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3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职德育教学改革

李 华*

大连商业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3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教学改革,首先教师明确学科素养,一要了解教材讲了什么,即学科知识与理论。二要了解教材想讲什么,即学科知识、理论与其他学科知识、理论的关系。三要思考教材还能讲什么,即教师在讲课中的生成,也是教师的课堂教育生命所在。其次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注重演绎式教学方式的应用。最后,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注重多方面的评价,尤其是企业对学生的评价。

核心素养;中职德育;课堂教学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意义

中职学校的首要工作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普通劳动者。现今,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专家们探讨如何从未来的‘社会形象’出发去界定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素质要求。这就是当下各国的学校教育之所以聚焦‘核心素养’的背景。”“核心素养”涵盖了两种意涵。其一,不是指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而是指相应于具体职业岗位情境而运用的一连串具体知识技能的习得,谓之‘关键能力’;其二,与此相反,指的是构成理论性、系统性的知识基础的一连串知识、态度、思维方式等的‘基础能力’”。未来的“社会人”需要掌握的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也不是单纯的兴趣、动机、态度,而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课题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这意味着,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各门学科的内容进行思考、判断,并且需要通过记录、概括、说明、论述、讨论之类的语言性活动来进行评价。

二、中职德育教学现状

大连商业学校近十年来针对德育的课堂教学进行着持续的研究和改革,从最开始的“案例教学”到“工作实例进课堂”,解决了德育课学生“不听”、“不信”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事件的报道,如“火锅店服务员开水浇头”“因几块钱而在面馆肢解店老板”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教师也发现新的问题出现:之前的德育课堂教学学生只是听得起劲,情感也与教师共鸣,但课后没有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就要思考:学科素养是什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学生自主、独立地做事情,更好地成为自己。以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德育课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依法治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渠道,是一门树立观念,规范行为的学科,关键要做到知、信、行相统一。学生能否自觉践行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是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表现,也是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目的。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职德育教学改革

鉴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德育的现状,中职德育的教学改革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明确学科素养

教师明确学科素养是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明确学科素养一要了解教材讲了什么,即学科知识与理论。二要了解教材想讲什么,即学科知识、理论与其他学科知识、理论的关系。三要思考教材还能讲什么,即教师在讲课中的生成,也是教师的课堂教育生命所在。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帮助学生做好“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的一门课程。职校现存的普遍问题是,合格的毕业生不等于合格的员工,根源是职业教育没有帮助学生实现“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实现角色转换是职校的根本任务。角色转变要通过两步完成,第一步是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储备,心理的准备,针对岗位的模拟训练,勤工俭学等锻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二步是实习过程中的实践锻炼。因此,课堂教学要把握以下几点:

1.教学要重视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工作问题的思考,要与实际对接。

2.帮助学生认识专业技能要与职业素养结合,软硬兼施才能形成工作能力。

3.评价学生的能力应注意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做事能力,适应新环境能力。

4.要把教育从课堂拓展到家庭和社会。教育既生活,生活既教育,工作既生活既教育。5.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明白和接受这样一个观点

,那就是,群体的存在是个体存在的先决条件,个人的地位是由群体赋予的,也是因在群体中的贡献而获得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群体。任何发达的国家和成熟的企业,都要强化群体意识,都强调纪律,服从,权威的重要性。6.要重视对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企业要忠诚,对顾客要诚信,要感恩工作,热爱工作,日本人对工作的终生热爱和服务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课堂教学方式得改变

社会实践证明德育课更应注重行为的养成,教师要将“能教”改为“教能”,注重演绎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正如大家熟知的鱼牛的故事,如果把鱼看成是孩子的隐喻,青蛙看成是教师的隐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那么这个故事不正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吗,它至少告诉我们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的教并不等同于学生的认识。

教师的教育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由内到外的活动;而学生的学习是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并内化为自己品质的过程,是一种由外到内的过程。教师的教育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也绝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的结果。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调集和展示学生的经验,不断激活孩子的“内存”。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关注学生的社会环境,注重教学内容时代化;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教学内容弹性化。

具体的做法是:学生自己经历和搜集来的体现学科素养的案例编成短剧,教师以导学案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请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感悟。体验引发感悟,感悟改变认知,认知激发行为,行为形成品质。

(三)考核评价的改革

要使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对接,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学生,改革的方向是社会,是企业。最终,对这门课的教学效果的检验是企业的评价。德育教师要在学生在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时,请实习教师将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反馈回来,进行比较,评价学生的行动指数,用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2).

[2]许亚琼,徐国庆.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教论坛,2009(21).

[3]程逊.中职德育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G

A

1006-0049-(2017)21-0133-01

李华,大连商业学校,德育教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德育。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德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德育》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