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地区高山黄瓜设施长季栽培技术

2017-01-31 15:10陈菊芳
蔬菜 2017年7期
关键词:悬浮剂高山粉剂

陈菊芳

(金华市蔬菜技术推广站,浙江 金华 321017)

金华市婺城区盘前村海拔1 000 m左右。2000年开始设施栽培番茄、西葫芦等蔬菜,通过10多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出高山番茄等蔬菜的设施栽培技术。以此为基础,近几年通过设施试种黄瓜,取得不错的效益,667 m2产值在2.75万元以上。因为山区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黄瓜生长、易获高产,高山黄瓜的667 m2产量在6 200 kg以上,而且高山黄瓜品质好,适宜凉拌等生吃,口味极佳,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黄瓜性喜温暖,不耐低温,生长适温15~32 ℃,低于10 ℃会停止生长,甚至会发生冷害。高山黄瓜的生长季节较长,一般在3月下旬—11月中旬,这段时期既会遇到低温、梅雨,又会经历暴雨、大风、高温干旱等恶劣的天气,给高山黄瓜种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当地一般采用设施栽培。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雨水多时设施可以起到避雨作用,高温干旱时又能起到降温、保湿作用,还可以防止大风吹倒瓜蔓。设施栽培模式及所采用的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大棚覆盖栽培:覆盖顶膜用塑料薄膜,侧膜用塑料薄膜或防虫网,采用压膜线作为固定材料,防止大风、暴风、龙卷风等吹毁大棚棚架、薄膜和瓜蔓。

微蓄微灌设施:由微型蓄水池、引水用的塑料输水管和埋于棚内畦面地膜下的塑料滴灌带等组成。滴灌是一种以水滴方式持续、缓慢地滴入作物根部土壤,使作物根区经常保持最优水气平衡状态的先进灌溉技术。滴灌具有节水、促进作物生长、降低土壤温度、节省劳动力等优点。

外层银灰色和内层黑色的双色地膜覆盖栽培:可起到土壤保湿、避虫、防草等作用,同时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减轻了病害的发生。设施长季节黄瓜栽培的技术要点如下。

1 选择适宜品种

高山黄瓜生长季节较长,宜选用特早1号品种,该品种抗逆性、抗病性强,且品质较好,特别适宜生食。

2 育好苗

高山黄瓜一般3月下旬开始播种,播种期比平原黄瓜延迟2~3个月,采用大棚套小拱棚方式育苗。气温较低时采用大棚套小拱棚覆盖地膜等措施进行保温,保持夜间温度高于6 ℃,白天温度高于12 ℃。667 m2播种量为150~200 g。

2.1 播前种子处理

播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和浸种催芽。用55 ℃温水浸种,并不断搅拌,浸泡10~15 min,然后让水温降到30 ℃,再浸种30 min。或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 h,再将种子浸到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经过10 min处理,清水洗净。或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1 h,然后取出洗净至无药味。上述温汤或药剂浸泡过的种子,放在27~30 ℃的环境中,在保湿、透气的条件下进行催芽。24 h左右便开始出芽,然后降低温度至22~25 ℃,种子出芽后应立即播种。

2.2 采用穴盘育苗

采用金色3号基质(杭州锦大绿产业技术有限公司)和228孔穴盘。苗床选择地势高燥、不易积水、避风向阳的地块。将穴盘装入基质,把经过催芽的种子平着摆在穴盘的孔穴中央,每个孔穴放1粒种子,播种后覆盖一层基质,厚度为1.5~2 cm,穴盘上平铺一层薄膜。播后搭建小拱棚,低温期间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待幼芽顶土时把畦面上平铺的薄膜撤掉。一般6~7 d苗可出齐。

2.3 苗期管理

当有70%~80%的种子出苗后,要及时通风,大棚两头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土壤湿度。保持棚内温度在10 ℃以上,以20~30 ℃为宜。白天尽量增加光照,使子叶尽快绿化。视天气情况进行水分调控,一般雨天不喷水,阴天每隔3 d喷1次水,晴天干燥时每隔2 d喷1次水。

2.4 防病治虫

虫害主要是潜叶蝇、蓟马和蚜虫。防治蚜虫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防治斑潜蝇和蓟马用6%乙基多杀霉素(艾绿士)悬浮剂1 500倍液、或20%呋虫胺可溶粒剂5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 整地建棚,预防地下害虫

高山黄瓜种植地块要求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地面平整、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砂壤土,同时要求前茬为非瓜类作物,前茬葱蒜类最好,其次为花椰菜、球菜、莴苣等。首先清理地块,于2月前搭好大棚。每667 m2施50~75 kg的生石灰,结合翻耕施入,土壤经翻耕晒白后,耙碎土块做深沟高畦,畦高20~25 cm,畦宽1.5 m(含沟宽),做畦的同时在畦中间开沟施入基肥,每667 m2准备充分腐熟的鸭粪5 000~6 000 kg,N、P、K质量比为18∶6∶26的高钾复合肥50 kg,定植前15~20 d施入。施后覆土,将畦面整成微呈龟背形,并在畦面喷施95%恶霉灵3 000倍液进行消毒杀菌,撒施1%联苯·噻虫胺(0.5%联苯菊酯+0.5%噻虫胺)颗粒剂,每667 m2用药3~4 kg预防地下害虫。畦面整平后,在畦的中间铺上滴灌带,然后铺上地膜,铺地膜时膜要拉紧,膜四周用土封严、压牢。

4 及时定植

黄瓜幼苗长至2叶1心时进行定植,秧龄一般为20~25 d,合理密植,幼苗行距60 cm、株距35~40 cm,667 m2栽植1 800~2 000株。每畦种2行,定植后把定植穴口用土封严。及时浇灌定根肥水,用稀人粪尿或0.2%~0.3%尿素溶液浇入定植穴。为了防止枯萎病发生,可在定植肥水中加入30%恶霉灵水剂2 000~2 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每株灌药液250 mL。浇定根肥水有利于幼苗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利于早缓苗。

5 大棚管理

植株定植后闷棚2~4 d,具体时间根据温度而定。待植株成活后,大棚的两端薄膜适当揭开,以利于通风换气。用45%甲霜·恶霉灵(瑞毒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2%多抗霉素(多氧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预防枯萎病和霜霉病。

5.1 调节棚内温湿度

黄瓜生育期间要求有一定的昼夜温差,白天25~30 ℃、夜间13~18 ℃,以利于抑制植株徒长,防止落花落果。由于高山地区温度比平原低,开棚和扣棚的时间与平原不一样。

高山黄瓜3月下旬—6月中旬,此期山区温度较低,大棚覆盖薄膜进行防寒保温。大棚两端通风时间:3月下旬—4月中旬,11:00—14:00;4月下旬—5月上中旬,9:00—16:00。大棚内小拱棚揭膜时间比大棚揭膜上午迟半小时,下午盖膜提早半小时;5月下旬—6月中旬,大棚两端棚门不关闭。黄瓜插杆搭架时拆除小拱棚。

6月下旬—9月上旬,当气温高于30 ℃时,大棚一般只覆盖顶膜,起到降温防雨的作用。中到大雨时大棚两侧裙膜或防虫网需盖好,防止雨水溅入棚内,加大棚内的湿度,大棚两头棚门无需关闭。高山黄瓜栽培,畦面覆盖一层稻草或茅草,可以更好地起到降温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保持棚内温度白天25~28 ℃,夜间13~17 ℃,昼夜温差在10 ℃以上。

9月中旬—10月上旬,棚内温度保持在25 ℃左右,夜间控制在10~13 ℃,大棚两头通风。但到了10月上旬外界气温下降较快时,大棚两侧用防虫网当裙膜的棚室应立即换成塑料薄膜,且盖好裙膜,继续保持大棚两头通风。当最低温度低于10 ℃时,大棚两头夜间需关闭。

进入10月中下旬后,高山外界气温逐渐降低,管理以防寒保温为主,大棚覆盖薄膜进行保温,薄膜压紧封严。白天根据不同的温度调整通风时间,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减少放风量,确保棚内温度;夜间要采取保温措施,保证足够的温度,满足黄瓜生长的需要。

尽量延长生长期是管理的关键,同时防止棚内湿度过高造成病害蔓延。当棚内最低温度降至10 ℃时,离棚顶60 cm处增设一层塑料薄膜加强保温。

5.2 肥水管理

黄瓜需肥需水量大,但根系吸收力弱。高山黄瓜定植后,浇1次缓苗水。4月中旬—5月上旬生长初期,需水较少,结瓜前以控为主,要求少灌水;如果天气不旱,直到根瓜采收前一般不浇水,同时注意排水防涝,要及时排出大棚四周的积水。5月上中旬后黄瓜进入结瓜期,植株需水量增多,肥水供应要充足,可视天气情况通过滴灌进行补水,一般连续晴天或阴天3~4 d滴灌开启1次,由于山区水量较小,滴灌时间需要长些,一般滴灌8~10 h,大雨过后及时排水。结瓜旺期(6月下旬—8月),黄瓜蒸发量较大,需水也多,又恰逢山区缺水期,易造成高温干旱。在此期间,晴天滴灌设施白天一直打开,阴天开启6~8 h,雨天开启4~5 h,直到地膜下的土壤湿润为止。8月上旬黄瓜开始追肥,每667 m2用硫酸铵15~20 kg,适当配施速效磷、钾肥,每隔8~10 d,追1次肥,共追4~5次;同时可结合喷药进行根外追肥,如喷施0.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镁、氨基酸、硼等微量元素等,每隔8~10 d喷1次,连续喷4~5次,防止黄瓜植株早衰,可延长黄瓜收获期,增加后期产量。9月上中旬,晴天滴灌白天开启6~8 h,阴天滴灌白天开启5~6 h,雨天滴灌白天开启3~4 h,直到地膜下的土壤湿润为止。黄瓜结瓜后期,即9月中旬后,滴灌次数要相应减少。9月中下旬,晴天每隔3~4 d滴灌1次,时间6~8 h。10月上中旬,晴天温度高时每隔4 d滴灌1次,时间6~8 h;晴天温度低时每隔5~6 d滴灌1次。10月中下旬后,一般晴天每隔7~8 d滴灌1次,阴雨天看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11月后黄瓜生长缓慢,对肥水的要求相对减少,为降低棚内湿度,严格控制灌水,一般8~10 d滴灌1次,时间4~6 h。

5.3 及时搭架、引蔓和绑蔓

5.3.1 搭架绑蔓

拆除小拱棚后,植株长出卷须时,按平均株距插架,用竹竿或木杆插成“人”字架,或棚顶挂尼龙绳进行引蔓和绑蔓。在株高22 cm时开始绑蔓,以后每隔3~4节绑1次蔓,尼龙绳一般绑在瓜下1~2节,绑蔓时应同时摘除卷须和病叶、黄叶,以调节植株生长。引蔓宜在晴天下午进行,引蔓时应将枝蔓分布均匀,并使瓜蔓迂回向架顶伸展,以延长主蔓,促使多结瓜。同时摘除较弱的侧蔓。

5.3.2 打顶摘心

为了提高高山黄瓜的产量,可调节主蔓和侧蔓同时坐瓜。在结瓜盛期,即24~25片叶后及时打顶摘心,控制营养生长,促进“回头瓜”的生长。可利用其侧蔓增加后期产量,在侧枝上留2~3个瓜打顶,促进“回头瓜”的生长。结瓜后期适当摘除底部老叶、黄叶和病叶,减少养分消耗,保证瓜条生长的需要。

5.4 病虫害防治

高山黄瓜生长季节较长,山区雾气较重,湿度较高,病害容易发生,同时虫害也容易成灾,如果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损失。病虫害主要包括枯萎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与蚜虫、瓜绢螟、斑潜蝇和蓟马等。

5.4.1 黄瓜枯萎病

嫁接防治:以黑子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定植嫁接苗时,埋土应在嫁接口以下,防止病菌从嫁接伤口入侵。

发病前药剂灌根或喷雾:定植成活后用甲霜·恶霉灵(瑞毒清)水剂800~1 000倍液喷施,每隔7 d喷1次,共喷3次,也可用25.9%络氨铜·锌(抗枯宁)水剂500~600倍液,每株灌药250 mL,每隔5~7 d灌1次,连续灌2~3次,预防枯萎病发生。在出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病株并撒生石灰消毒,立即选用70%恶霉灵(绿亨1号)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20%络氨铜·锌(枯菌克)水剂500~600倍液、或丙烷脒乳油(恩泽霉)1 500倍液灌根,每穴浇灌200 mL,每隔7~8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5次。

5.4.2 黄瓜霜霉病

用2%多抗霉素(多氧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大生)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预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发病初期喷洒25%甲霜灵·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安克)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或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1 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2 000倍液喷药防治。发病较重时用69%烯酰·锰锌(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6.8%丙森·缬霉威(霉多克)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喷药时注意发病叶片正反面同时喷,喷雾要均匀。

5.4.3 黄瓜白粉病

发病适宜温度为25 ℃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为75%,干旱时亦可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9%绿颖乳油300倍液喷雾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选用50%嘧菌酯(阿米西达)干悬浮剂2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62.25%腈菌锰锌(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烟酰胺(凯泽)悬浮剂1 2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发病较重时可用21.4%氟吡菌酰胺可湿性粉剂和21.4%肟菌酯(露娜森)悬浮剂复配剂1 500~2 000倍液、或60%醚菌酯+20%乙嘧酚(粉必清)水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3~4次。

5.4.4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初期可用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绿亨6号)可溶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4%春雷霉素800~1 500倍液、或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浇根或者根部喷施,每隔7 d喷1次,连续喷2~3次。

5.4.5 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瓜绢螟、粉虱、斑潜蝇和蓟马等。首先采用物理的防治方法,大棚内植株上方20 cm处悬挂黄板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悬挂蓝板防治蓟马。

蚜虫、斑潜蝇和蓟马的防治用药与苗期相同。瓜绢螟:在低龄幼虫盛发期,用24%氰氟虫腙(艾法迪)悬浮剂1 000倍液、或10%虫螨腈(除尽)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2 500倍液、或24%甲氧虫酰肼(雷通)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重点保护植株心叶。粉虱:可用10%烯啶虫胺水剂1 500倍液、或8.5%劲锋乳油600倍液、或20%啶虫脒乳油2 500倍液等药液喷雾防治。

6 及时采收

按照市场的需求及时采收,注意所有农药安全间隔期过后黄瓜才能采收上市。采后用泡沫箱或塑料框装好,因为山路一般高低不平,鲜瓜不耐颠簸,包装不好会影响其商品性状。

猜你喜欢
悬浮剂高山粉剂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高山从何而来?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