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品种
——苹果青番茄

2017-01-31 15:10
蔬菜 2017年7期
关键词:穗果风口有机肥

曹 华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

苹果青番茄为北京郊区传统名优蔬菜品种,20世纪50—80年代在海淀、朝阳、丰台等二环至四环路之间的近郊区菜田种植。因其成熟时高圆的果实从顶部开始变粉红色,而果肩为似苹果一样翠绿色,故名“苹果青”。目前产品主要采取配送或超市销售的形式销售给讲究生活质量的人群和中、高收入人群,也可供游人采摘,种植经济效益较高,但建议菜农必须在有销路的前提下进行大面积种植,不要盲目发展。

1 品种的特征特性

植株无限生长类型,中熟,从定植到初次采收70~75 d,植株生长健壮,结果性较强,每穗结果4个左右,果实为高圆形,果实刚成熟时顶部粉红色,果肩翠绿色,成熟后果面布满隐约可见的小白点。单果质量180~200 g,口感酸甜适度、具有浓郁的番茄味,特别适合鲜食。抗寒性较好,耐热性中等,皮薄易裂果,抗病性较差,尤其不抗黄化曲叶病毒病。适合在保护地或高海拔山区露地种植。在春保护地种植单株产量3~4 kg,一般667 m2产量4 000 kg左右。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棚室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灌水和排水均通畅,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的壤土棚室和前茬作物为非茄科蔬菜的地块。棚室上下需有两道风口,保温性能好,风口和门口安装防虫网。

2.2 茬口安排

春季温室种植于12月中旬至1月中旬育苗,2月定植,5月上旬至7月中旬陆续采收;春季大棚种植1月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3月中下旬(需扣小拱棚)定植,6月上旬至7月下旬陆续采收;高海拔山区大棚越夏长季节栽培于2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上旬至5月下旬定植,7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收,夏季需采取遮阳降温措施;秋冬日光温室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重点预防黄化曲叶病毒病),11月至翌年2月采收。

2.3 培育壮苗

2.3.1 育苗准备

利用温室或大棚环境,采用50穴的塑料穴盘或6~8 cm的营养钵育苗,也可采用草炭营养块育苗。

塑料穴盘采用60%草炭+30%蛭石+10%腐熟细碎有机肥作为基质,营养钵选用50%~60%草碳营养土+30%~40%无病虫源的园田土+10%腐熟细碎有机肥或生物菌肥为基质,要求孔隙度60%左右,pH为7。

2.3.2 种子处理

把种子放入55~56 ℃的温水中浸泡,同时要用木棍不停地搅动,水温30 ℃时,再浸种4~6 h;或将清水浸泡后的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min,捞出用清水冲净。种子浸泡后用软棉布包好,置于25~30 ℃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投洗1遍。待48 h左右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3.3 播种

穴盘或营养钵浇足水,水渗后4~6 h点种,每穴播1粒种子,覆盖0.8~1.0 cm厚蛭石或细砂土,早春季节育苗需覆盖地膜,70%幼苗出土时及时撤除。

2.3.4 苗期管理

播种到齐苗阶段,日温保持在25~30 ℃,夜温18~20 ℃;齐苗到定植前5~7 d,日温保持在22~28 ℃,夜温15 ℃;早春季节定植前5~7 d 要低温“炼苗”,日温保持在20~25 ℃,夜温10 ℃。尽可能保证光照充足,经常清扫农膜。前期基本不浇水、追肥,在2~3片叶时开始浇水,以后保证水分供应充足;随水追施2~3次氮磷钾液体肥。育苗期间叶面喷肥2~3次,可采用“农保赞”有机液肥(6号)500倍液或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喷施。

2.4 施肥与定植

每667 m2施用腐熟羊粪3 000 kg或充分腐熟、细碎的优质有机肥5 000 kg及其他商品有机肥3 000 kg以上作基肥(2/3体积在耕地前撒施,1/3在做畦时施入),准备平安福固体生物菌肥20 kg,定植前开沟施入或与有机肥掺匀后施用。

2.4.1 覆盖农膜

选用透光性能好的流滴消雾EVA膜或PO膜,春季大棚在定植前30 d扣好棚膜。温室采取留上下两道风口的方式;大棚在棚顶最高处留一道放风口,两侧也要留放风口,即采用四块棚膜的覆膜方式。温室和大棚在所有风口和门口安装0.36 mm孔径的防虫网,阻隔蚜虫、粉虱等害虫进入室内。

2.4.2 整地做畦

按照1.5 m的间距做成高出地面20 cm的高畦或瓦垄畦,畦面宽80 cm,畦沟宽70 cm。采用大小行的种植方式,大行间距100~110 cm,小行(为沟背)间距40~50 cm;采取银灰色的地膜覆盖,没有滴灌设施的在小行之间挖一V型浇水沟,便于膜下暗灌。

2.4.3 定植

每667 m2定植量为3 000株左右,平均行距75 cm,株距30~33 cm。定植以后及时浇水,同时随水施用平安福液体生物菌肥0.5 L。如温度过低,可采取点水的方法,过4~5 d后再浇透水。

2.5 田间管理

在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温度管理。缓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 ℃,夜间在18~20 ℃;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3~28 ℃,夜间控制在15~18 ℃;结果采收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3~30 ℃,夜间在15℃左右。

保持膜面清洁,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6—8月晴天的11:00—15:00在棚顶覆盖遮光率70%的遮阳网来遮光降温。

根据不同生育期对湿度的要求和控制病害的需要,最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指标是:缓苗期80%~90%,开花坐果期60%,结果采收期45%~60%。可通过地膜覆盖、滴灌或膜下暗灌、通风排湿、温度调节等措施尽可能把棚室内的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

在晴天7:00—12:00确保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 000 mg/kg,果实膨大期采取人工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每667 m2悬挂吊挂式二氧化碳施肥袋20~30袋,悬挂高度1.5 m左右。

2.5.1 吊蔓整枝

将竹竿搭架改为用银灰色塑料绳吊蔓来固定植株,采用单干整枝方式,育苗量少时也可采用双干整枝方式,能节约种子投入。每隔3~5 d顺时针方向绕蔓1次,植株生长期间及时去除侧枝和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每株留4~6穗果,长至预定果穗时摘去顶尖,最上部果穗的上面留2~3片叶。

2.5.2 辅助授粉

在开花期室内释放熊蜂或蜜蜂来辅助授粉,也可采用震荡授粉器震荡的方式来辅助授粉。不能采用生长调节剂喷花或蘸花的方法来帮助坐果;在幼果坐住后及早去掉畸形和偏小的果实,一般每穗留果3~4个。

2.5.3 合理浇水

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的方式,定植时浇足水,然后控制浇水,待第1穗果长至3 cm大小,第2穗果坐住时才开始浇水。以后以小水勤浇的方式灌溉,滴灌或微喷等节水灌溉方式下每次667 m2用水量10 m3左右,膜下暗灌浇水方式每次667 m2用水量20~25 m3;结果期维持土壤最大持水量60%~80%为宜。

2.5.4 科学追肥

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和“平衡施肥”的方法,尤其要保证钾肥的充足供应。第1穗果长至3 cm大小即开始膨大时及时追肥,若追肥过早,会促使植株营养生长过旺,若过晚会影响果实膨大而降低产量。可以随水冲施台湾农保赞有机液肥1号和高钾甜号,交替使用,每次667 m2用量1.5 L,以后每穗果长至3 cm大小时都要及时追肥1次,每次间隔8~10 d。也可采取开沟或开穴方式每667 m2追施充分腐熟的麻渣、花生饼等饼肥60~100 kg,但要提前7~10 d施用。还可随水追施其他有机液体肥料,但要保证氮磷钾肥的比例必须配比合理。在植株拉秧前30 d停止追肥。绿色食品生产若钾肥配比不足,可在第1穗和第2穗果实膨大期每667 m2另加硝酸钾肥5~7 kg。在生长期间喷淋或随水施用平安福液体生物菌肥3次,每次用量0.5 L,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缓解重茬障碍,促进生长、提高品质具有一定的作用。生长中后期叶面喷肥4~5次,每次667 m2喷施农保赞有机液肥6号500倍液60~90 kg,或0.3%的磷酸二氢钾加0.5%的尿素混合喷施,要尽量喷洒在叶背面,以利于吸收。

2.6 病虫害防治

2.6.1 晚疫病

结果期间应避免低温高湿的生长环境。发病初期可采用生物农药蛇床子素或寡雄腐霉防治,绿色食品可采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2.6.2 灰霉病

采用覆盖地膜降低棚内湿度,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农业措施来预防。在发生初期用木霉菌或大黄素甲醚防治,绿色食品可采用48%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2.6.3 白粉虱

在风口和门口安装防虫网,保护地设施内每667 m2悬挂40 cm×25 cm规格的黄板20~30块来诱杀成虫。还可释放天敌来降低虫口密度。发生较多时采用生物肥皂50倍液或矿物油喷雾防治,清晨露水未干时喷药,并且采用2~3台喷雾器同时防治效果好。

猜你喜欢
穗果风口有机肥
设施番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地产+露营”新“风口”来临?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圣女果如何科学施肥
活力美妆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番茄整枝有技巧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