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2017-02-01 04:55李夸巧张云娴彭丽超罗平县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品

□ 李夸巧 张云娴 黄 豆 彭丽超 罗平县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 李夸巧 张云娴 黄 豆 彭丽超 罗平县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保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得到更好的控制,本文主要分析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与检测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引起食源性疾病,严重影响食品安全。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本文主要分析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来源,包括其污染与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技术,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

1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来源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微生物病原菌能够引发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致病菌的种类比较多,比较常见的主要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与空肠弯曲菌等。大部分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与肠毒素型大肠希菌等,由于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毒素过多,会引发严重的食源性疾病。沙门菌与空肠弯曲菌能够在保护细胞活动的基础上,有效穿透胃肠道粘膜层,志贺氏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会侵入粘膜层,降低细胞的存活率[1]。

2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与危害

2.1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根据国家相关食品要求,如果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过多,会严重影响食品的正常食用,降低人体细胞活性。在低温环境下,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研究人员需要将采集到的样本直接放入无菌袋内部,并做好密封工作,在低温环境下,将其输送到实验室中。

在一定条件下,食源性致病菌繁殖速度不断加快,会污染食品,影响食品的口感。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认真遵守各项规定,并结合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沙门菌与李斯特菌进行合理的检测,包括大肠杆菌的检测,针对菌落的分布情况,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

2.2 食源性致病菌危害分析

如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含量过多,其产生的代谢物会对食品产生一定危害,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引起急性中毒,如急性肠胃炎症、腹痛、呕吐与发烧等,患者需要接受有效治疗,才能够逐渐恢复健康。另外,当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含量严重超标时,人一旦食用,会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正常运行,如果不及时挽救,还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

当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含量较少时,食品的毒性较低,人体食用之后,不会引发急性中毒。但是,如果长期食用该食品,则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为了有效减小食源性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针对食源性致病菌含量过高的食品,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保证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3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析

3.1 免疫学检测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在众多的检测技术中,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已经被研究人员广泛应用到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免疫胶体金技术主要利用胶体金为示踪标志物,能够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采用免疫学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了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针对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分布情况,采用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传统方法检测

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主要指的是在微生物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传统的检测技术需要将前增菌与选择性增菌,保证样品中需要检测的致病菌得到更好的修复,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将增菌进行有效分离。

由于传统的检测方法操作比较简单、成本较低,已经被研究人员广泛应用到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但是,采用传统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灵敏度也比较低,研究人员需要依靠右眼观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3]。

3.3 结果分析

导致食源性疾病的病菌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葡萄球菌、沙门菌与大肠杆菌。为了有效减小食源性致病菌对人体的影响,研究人员需要结合食品生产情况,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卫生环境,并构建合理的产品监督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生产质量。

根据食源性疾病报告能够得知,为了有效保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人员需要结合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情况,采用合理的检测技术,并结合各项监测数据,构建合理的监督管理系统。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学习与改进,从而有效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1]康立超,王东健,刘长勇,等.新疆餐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7):700-703.

[2]李建兵,张璟,胡晓宁,等.嘉峪关市即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1):3733-3736.

[3]赵静,孙海娟,冯叙桥.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5):1353-1360.

李夸巧(1987—),女,彝族,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检测。

猜你喜欢
食源性致病菌食品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食品造假必严惩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