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肺癌手术室的应用

2017-02-01 10:24唐光华
大医生 2017年7期
关键词:手术室肺癌研究组

朱 燕 唐光华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撷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手术的患者80例,撷取时间是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男女比例25∶15,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16.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8:12,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7.5±13.2)岁。两组基线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价性。

1.2 方法

对照组:监测生命体征,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观察病情。

研究组:(1)术前:术前进行访视,告知患者术前8h禁食水,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交流过程中,将以往成功治疗的案例贯穿其中,无形中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2)术中:术中将手术室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调整至最佳状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热情的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以及环境等,减少患者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要及时的汇报手术医师,给予对症治疗。术中医护人员要保证说话轻,避免因为嘈杂而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3)术后: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术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的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避免引流管出现松动或者脱落。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疼痛敏感性[1]。

1.3 评价指标

(1)护理满意度;(2)并发症(发热、感染、出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软件统计,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是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优势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的远高于对照组的,差异突出,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2.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远低于对照组的,差异突出,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例)

3 讨论与结论

肺癌是当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男性的发生率更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当前,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该病的发生率有增高迹象。肺癌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期都属于中晚期,即Ⅲ期和Ⅳ期。原发肿瘤是最肺癌主要的首发症状,与其发病部位有关,患者会出现咳血、哮喘、胸闷、憋气、胸腔积液、肺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肺癌患者在手术期间,由于对肺癌以及手术的了解程度较低,所以患者在围手术期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

全程优质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量,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手术治疗的优点和好处,尽可能的消除患者心中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加深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2]。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程度的调整患者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和信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各种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有效减少了并发症。故本文研究示:护理满意度:研究组较高;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肺癌手术室护理中行全程优质护理,有效减少并发症,深化了护理服务内涵,效果确切,广大患者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1] 茅祥芬.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218-218.

[2] 梁美珊,谭红梅,常后婵,等.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广东医学,2013,34(24):3835-3836.

猜你喜欢
手术室肺癌研究组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