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2017-02-01 01:52菅晓翠
当代化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换油气水采出程度

菅晓翠

天然气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菅晓翠

(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 天津 300283)

针对海上某油藏天然气气水交替驱开发方式设计了14个开发方案,利用组分模拟器对总注气量、注气速度和气水比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对比各种方案下的原油采出程度和换油率两个指标,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能有效控制气体流度,形成稳定的驱替前缘,对比每个方案采油指标后优选出的该油藏的注入参数为总注气量0.25HCPV,注气速度为20 000 m3/d,气水比为1∶2。

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气水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海上油田注天然气提高采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1,2]。海上某半背斜断块油藏,天然气产量丰富,设计采用天然气气水交替驱方式开采。循环注入的水和天然气除了能补充地层能量,还能降低油气两相界面张力,减小毛管阻力提高采收率[3,4]。此外,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能使原油体积发生膨胀,降低原油密度和粘度,增加原油流度;且随着注气量的增加,原油物性变化越大[5]。在地层条件下气体和原油流度比大于1,单纯注气容易形成不稳定的驱替前缘,造成指进现象,使气体过早突破造成无效注气[6,7],而采用气水交替方式注入能有效控制气体流度,增大气体波及体积[8]。影响气水交替驱油效率的因素包括储层物性以及注入参数。注入参数包括气水比、周期数、注气速度、总注气量等。为了增加驱油效率,需要对该油藏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注气会导致油藏组分组成发生变化,组分模拟器可以模拟不同组分在相间质量交换的情况。因此,本文选用GEM组分模拟器对该油藏气水交替驱的总注气量、注气速度和注水速度、注入周期、气水比等参数进行了优选,研究了不同注入参数对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对该油藏实施合理的气水交替驱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参考。

1 地质模型

该油藏埋3 600 m,原始地层压力37.44 MPa,温度86 ℃。孔隙度主要分布在9.8%~14.8%,渗透率介于120~350.1mD,为中孔中渗储层。原油脱气后密度695.3 kg/m3,原油粘度为1.28 mPa.s(79.8 ℃,35.93 MPa),原油体积系数1.229 3(79.8 ℃,35.93 MPa),溶解气油比为66.3 m3/m3。本文选取一个反五点井网井组进行研究,该模型井距为600 m。平面网格数为21×21个,网格大小为30 m×30 m。纵向上分6个层,每层厚3 m。模型参数具体如表1所示。流体组分越多,模拟计算所花费的时间越长,为了计算方便,将流体划分为7个拟组分,拟组分含量和性质如表2所示。利用Winprop模拟计算在油藏温度条件下注入气和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43.2 MPa,油藏压力接近于该最小混相压力,因此,该油藏气水交替驱过程为近混相驱替。

表1 油藏物性

表2 油藏流体组分及组成

2 参数优化

2.1 总注气量

注入气量不足会减少原油中溶解天然气的量,使原油粘度密度等物性变化大;注入气量过多,容易形成气窜造成无效注气。针对注气量对该井组开发效果的影响,共设计了6种方案(总注气量分别0.18、0.20、0.21、0.25、0.27 HCPV)对总注气量进行优选。在各方案中,生产井定井底流压10 MPa,气水比为1∶1,天然气段塞为7个。注气速度为30 000 m3/d(地面条件),注水速度为100 m3/d(地面条件),生产5 a。

不同方案下的结果见表3,从图1可以看出,当注气量为0.25HCPV时的采出程度最大,当注气量增加至0.27HCPV时采出程度显著降低,这是由于注气量增加会加剧气窜,气体沿着高渗层从注入井渗流到生产井,没有对原油形成有效驱替。换油率指的是采出单位质量的原油需要注入的气量,随着注气量的增加,换油率逐渐减小,综合采出程度和换油率两个指标,确定最优注入气量为0.25HCPV。

表3 不同注气量结果对比

图1 不同注气量下采出程度与换油率

2.2 注入速度

针对注气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在气水比1∶1的条件下设计了5套方案研究该井组注气速度对收率的影响,通过前面优化的总注气量为0.21 HCPV,注气速度分别为10 000、12 000、20 000,25 000,30 000 m3/d。不同注气速度下的采收率见表4,从图2中可以看出换油率随着注气速度的增大而变大,这是因为注气速度过大导致气体过早突破,生产井汽油比急剧上升后换油率也随之增大。在注气速度为20 000 m3/d时采出程度达到22.39%,换油率为111.4 m3/t,此方案采出程度最大,换油率处于平均水平,因此,推荐合理注气速度为20 000 m3/d。

表4 不同注气速度结果对比

图2 不同注气速度下采出程度与换油率

2.3 气水比

合理的气水比能够有效控制气体流度,延缓气体突破的时间,增加采油量,为了研究气水比对采油量的影响,共设计了3套方案,气水比分别为1∶1,1∶2,1∶3。注入气量为0.25 HCPV,注气速度为20 000 m3/d,生产时间为5 a,不同气水比下的开发指标见表5。

表5 不同气水比结果对比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气水比为1∶2时的采出程度为28.32%,换油率为64.4 m3/t,在所有方案中,该气水比下的采出程度最大而换油率最小,因此推荐气水比1∶2为最佳气水比。

3 结论

(1)研究表明,气水交替驱能够有效延缓气体突破时间,增加原油的采出程度,气水交替驱适合该油藏的高效开发。

(2)研究方案说明注入天然气不是越多采出程度越大,合理的天然气注入量需要同时考虑采出程度和换油率两个指标,才能经济有效的气水交替驱。

(3)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对该油藏实施天然气气水交替驱的最优方案为总注气量为0.25 HCPV,最佳注气速度为20 000 m3/d,气水比为1∶2。

图3 不同气水比下采出程度与换油率

[1] 马涛, 王强, 陈文征,等. 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应用现状[J]. 科技导报, 2014(21):72-75.

[2] 郭永伟, 杨胜来, 李良川,等. 长岩心注天然气驱油物理模拟实验[J]. 断块油气田, 2009, 16(6):76-78.

[3] 李松林, 张云辉, 赵健. 鲁克沁油田鲁2块水驱后天然气气水交替驱油模拟研究[J]. 特种油气藏, 2013, 20(1):95-98.

[4] 李士伦,张正卿,冉新权,等.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5] 郭平, 杜志敏, 张茂林,等.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烃混相驱开发研究[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4, 26(4):25-27.

[6] 李振泉, 殷勇, 王其伟,等. 气水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进展[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29(2):22-26.

[7] 田树宝, 何永宏, 冯沙沙,等.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驱不同注入参数优化[J]. 断块油气田, 2012, 19(5):612-614.

[8] 史玉胜, 赵宇明, 张丽颖,等. 泉28断块注天然气混相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 天然气与石油, 2015, 33(1):49-53.

Optimization Study on Injection Parameters for Natural Gas /Water Alternative Drive

(Dagang Oilfield Company No.5 Oil Production Plant, Tianjin300283, China)

Fourteen development schemes were designed for development of a marine reservoir by natural gas/water alternative drive, and the injection parameters of total gas injection volume, gas injection rate and gas/water ratio were optimized by using a component simulator. Oil recovery and gas/oil ratio of various scheme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G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gas mobility, and form stable front drive. The best injection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s: total injection volume 0.25 HCPV, gas injection rate 20 000 m3/d ,and gas/water ratio 1:2 .

Natural gas flood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Gas water alternation; Inject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E 357

A

1671-0460(2017)12-2560-03

2017-02-26

菅晓翠(1990-),女,天津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藏工程,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E-mail: 707666279@qq.com。

猜你喜欢
换油气水采出程度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气水脉冲法在自来水非开挖管道中的应用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聚合物驱油田交替注聚参数优化研究
ExxonMobil公司推出换油期长达1年或2×104mile的内燃机油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
新型自动变速器换油保养详解(四)——新型无油尺式六挡自动变速器换油保养流程
新型自动变速器换油保养详解(一)
新型自动变速器换油保养详解(二)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