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2017-02-04 02:59肖国学
福建茶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法茶学民族

肖国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BOPPPS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肖国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为逐步提高茶学专业学生对茶学研究法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在对民族地区高校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将国外先进的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民族地区高校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对BOPPPS的应用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反思。

民族地区高校;茶学研究法课程;BOPPPS;应用;反思

BOPPPS教学模式(以下简称BOPPPS)是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1]。其过程可分为 6步: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s)→后测(pre-assessment)→参与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在我国发达地区高校的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成功引入该模式的报道不少,证明在提高学生对相应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上均获良好效果。

本文根据民族地区高校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探讨该模式的应用。

1 《茶学研究法》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目的

1.1 现状

1.1.1 内容繁杂而课时不足

如今,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必须提高实训、实验学时数。受此因影响,茶学实践教学的发展速度很快[2]。在民族地区高校,茶学研究法课程总学时数一般为72学时,亦即每周3学时。但我院茶学本科专业的茶学研究法学时数因多方面的条件所限,只能限定每周2学时。我们用的是《茶学研究法》(叶乃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作教材。该教材的教学内容分散庞杂,而茶学研究法课程在培养茶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上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中,如何向每周2学时要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1.2 仅在多媒体电教室里完成教学过程

调查表明,民族高校中,对于内容较为繁多庞杂、各内容间关联度较为松散的茶学研究法课程,其教学模式普遍仍是按下列3大顺序进行的:(1)课前教师准备PPT课件;(2)整个教学过程仅设在多媒体电教室,主要由教师展示并讲解PPT课件,学生仔细听讲来完成;(3)教师离下课前2-5min结束讲解内容,继而作总结后布置学生作业。实际上,采用这种“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因过于刻板遭到多数学生的诟病而很难调动其积极性,极不利于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1.3 多数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较贫乏

伴随近年全国高校的扩招,地方民族本科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重逐渐增大。但以下原因注定民族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招到的大多数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均较贫乏:首先,他们多来自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边远山区,故在进入高校前,其基础知识缺乏有针对性的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有效梳理;其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最为缺乏的是会学习和会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由于进入高校前,所在学校因办学经费不足,实践、实验操作机会很少,甚至缺乏等[3]。

1.1.4 多数学生尚未养成预习习惯

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刚开学一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曾有过因生活习惯与家乡差异较大而感到很失落。例如,对民族高校的语言环境无法融入、饮食习惯尚未适应,以及自身民族宗教意识较强等,极易产生回归心理[4]。通过深入访谈得知,绝大多数产生回归心理者,最初对大学学习很茫然,因而课前预习均不甚主动。

1.2 改革原因

从以上对民族地区高校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要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茶学研究法的积极性和兴趣,实非易事。国外的BOPPPS正为改变此类情况而创设。为切实解决我院茶学研究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以BOPPPS作为改革手段。

2 BOPPPS在民族地区高校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导入

本阶段的目的是:1)教师根据学生个性,以不寻常的、与授课内容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事例或实例为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向学生提问,适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2)教师用清晰、简明的语言,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的原因和重要性。

如在讲到“茶学科研选题与项目申请”时,可设计以下问题向学生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茶学科研?”、“茶学科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和文化有什么关系?”、“茶学科研与其他学科的科研有何异同?”、“开展茶学科研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和“有效开展茶学科研的第一步是什么?”等,逐步将其思维引入本课主旨。

2.2 目标

本阶段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即将学习目标的组成元素。

例如,“茶学常用试验设计与样品采集”的教学目标可设定为:1)2014级茶学本科班学生必须全面学习掌握本章所介绍的各知识点。2)完成本章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能清晰区分科学试验的基本类型;②完全理解并能在不同场合熟练运用茶学试验常用术语;③在①和②的基础上,能准确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④具备一定的茶学试验场地和必须的样品采集工具。3)具备上述条件后,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其他人合作,能独立将试验场地提供的资源按照预定的茶学试验目标要求进行优化组合。4)学习本章后,学生能独立或与他人完成常用茶学试验方案的设计。

2.3 预测

预测又叫“前测”,主要采用的方式有:1)考试;2)小测验;3)做作业;4)提问等,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关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讲到“茶学研究与仪器分析”时,教师可进行如下预测设计,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技能:1)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2)普通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异同;3)茶叶化学分析的目的;4)在茶叶化学分析过程中,不同的分析目的可否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

2.4 参与学习

本阶段,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与他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例如,在讲到“科研选题的意义”时,可提出“在科研选题的3个方面的意义中,哪部分最能体现科研人员的素质、锻炼科研人员的意志和决定科研人员的价值追求?”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学生仔细阅读并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最后都认为“科研选题确实是一项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但又充满乐趣和充分展现人生的意义”。

2.5 后测

在这个阶段的做法与预测阶段的做法相同,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仍以“茶学常用试验设计与样品采集”为例,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测查学生学习效果:1)茶学常用的试验设计有哪些?各试验设计间有何区别与联系?2)在实施茶树田间试验方案之前,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又必须做好哪些工作?3)在进行茶学试验取样和茶叶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时,必须注意哪些事项?

2.6 小结

此阶段的目的是:联系学习内容与目标,为使教学活动不偏离目标。具体有两种做法:一是师生共同梳理、汇总和回顾所学的课堂知识,准确掌握:1)教学难点、重点和关键点;2)当前所学对后续学习的影响,抑或对未来专业发展、生活,甚至就业的作用。二是由学生独立总结知识要点,教师只在旁作简单而恰当的引导启发。最后,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预告下堂课的内容与学习要求。

3 反思

从学生的各项良好反映,证明BOPPPS在民族地区高校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的应用中所获得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但是,我们发现若BOPPPS专用于茶学研究法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地方。

3.1 实施BOPPPS时,如何保证其各环节顺利展开?

对此问题,我们的做法是:1)课前完全由学生根据志趣、爱好和自愿组合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6-8组,每组4-6人;2)为了既让每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环节中,均有参与小组讨论与组内总结时都有发言的机会,而又不耽误过多的时间,我们建立班级QQ群,课前把讨论题发到QQ群上,然后要求组内组织预习讨论;3)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设在多媒体电教室、茶学实验室或茶学试验地。

3.2 实施BOPPPS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对于茶学研究法包括庞杂繁多知识点的情况,有效实施BOPPPS的关键是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在茶学研究法课程教学中引入BOPPPS的核心目标是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逐渐掌握茶学科研的完整思路:“发现问题”→“开展实验(或调查)”→“得出结果”→“分析结果”→“引出结论”,亦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凝结结论”。

3.3 实施BOPPPS时,应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为充分发挥BOPPPS的强大教学功能,笔者的建议是授课教师课前要做到两点:1)努力寻找时间与学生真诚沟通,充分了解他们,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力求培养其学科兴趣与主动担当的精神;2)与辅导员和其他学科专任教师联合,加强学情研究,共同指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学会理性、独立思考,必须每节课都做到全员积极参与,并能有一定的、甚至较为满意的收获。

[1]Pattison P,Ressell D.Instructional skillsworkshop(ISW)handbook[M].Vancouver:UBC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Academ ic Growth.2006:42-63.

[2]林宏政,郝志龙,金心怡等.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创新发展思路[J].福建茶叶,2016(1):170-171.

[3]丁晓丽,阿里木江·米吉提,吾买尔江·艾麦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生物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6):61-62.

[4]唐茜.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适应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16-18.

肖国学(1967-),男,贵州长顺人,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茶学教学、生物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研究法茶学民族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2007—2016年我国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
探究茶学词汇的英语翻译特点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研究法”教学模式在《功能性食品》理论教学中的实践
前瞻性研究法和经验治疗法在改善妊娠贫血和分娩结果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