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怎么玩转“人工智能”

2017-02-06 17:39戴闻名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客流机器人人工智能

戴闻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AI)是个当下世界的热词。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试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能以跟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如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让工业制造和社会生活有了更加紧密的关联。

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大国之一,在信息通讯领域也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人工智能时代,日本企业有哪些最新的动向?这些新动向,又将如何影响中国市场? `

机器人向导能说多国语言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日本看到,自动驾驶、机器人走上生产线、对话型机器人等基本的人工智能应用,在日本基本已经进入试验或使用的阶段。

其中,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而对话型机器人已经能够简单回答一些问题。

在东京举行的“日立社会创新论坛2016”上,日立公司研发的第三代对话型机器人EMIEW3的展位被挤得水泄不通。展位上,一位“刚刚来到”日本的金发碧眼的女士,想去购买一些特产,但不知道去哪里买。她向EMIEW提问后,后者用英语指引她去了附近的礼品店。

据介绍,EMIEW今后将被用在机场、火车站、大型公共设施等游客集中的地方,它将可以使用不同语言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而且,如果出现了几个人同时向一个EMIEW提问的情况,附近其他的EMIEW会赶过来帮忙,而且无需游客再次提问,新到的EMIEW可以直接回答问题。

EMIEW3之所以如此“聪明”,是因为它具有一个“远程大脑”——将机器人信息技术平台与基于“云”的智能处理系统和远程操作系统相连接,就共同构成了这个“远程大脑”,可以指挥和控制不同位置的多个机器人。

日立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在持续研发对话型机器人,让其具有多语言、多功能、联合提供服务的功能,未来还有可能将它引入中国。

把“制造”变成“智造”

作为以制造能力驰名世界的“百年老店”,日立在人工智能时代思考的更多问题是:如何把“制造”全面转型为“智造”?

在“日立社会创新论坛2016”上,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面对新的时代和挑战,日立提出的概念是“协创”。

具体来说,就是基于日立的制造能力和技术,与客户共同、个性化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日立会和客户共同分析遇到的问题,这被我们称为‘课题共有,然后将问题‘可视化,最后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商业模式,经过效果模拟后,进入实施。”东原敏昭说。

比如,作为全球顶尖的高铁车辆和控制系统的提供商,日立为英国大型城际铁路项目制造的Class 800系列已于2015年运抵伦敦,预计将于今年投入运营。这是英国铁路史上也罕有的新列车制造、置换大单,且涵盖了长达近30年的维保服务,日立在欧洲市场的业务也将同步展开。

为什么日立可以在众多强大的竞争对手中胜出?日立轨道业务单元首席战略官光富真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具有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让日立区别于其他同行厂家。”

更具体来说,日立不仅能够提供车辆、信号设备等,还拥有充足的IT、物联网技术,能够将商务数据、机械数据和客流等重要相关大数据放入物联网平台,通过可视化、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的方式,提出一整套更完备的解决方案与服务体系。

比如,通过日立影像识别技术,能够随时监控车站客流状况,在拥挤人流到来之前,采取分流、增加列车数量等方式,避免发生踩踏事件等。同时,通过对车站客流大数据的分析,能够知道客流年龄、消费喜好等关键信息,指导地铁车站的商业规划。

不再追求一枝独秀

日立把这个诞生于物联网时代的平台命名为“Lumada”,它具有开放、适用性强、高信赖度等特点。最值得关注的,则是它的通用性,任何企业、社团、机构都可以使用。

面对已经到来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北美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概念,欧洲在谈“工业4.0”,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日本的愿景则是建成“让人人充满活力又舒适”的、“超级智能”的“5.0社会”。

放眼看去,具有较强制造业实力的日本企业很多,除了日立,还有东芝、三菱电机、松下、夏普、三菱重工等“群雄”。但让日立真正独树一帜的,是它兼具强大制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综合实力。

前些年,日立提出了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的“软硬兼施”(能提供IT解决方案,同时更能提供相关设备,能够为其进行总装)的概念,并一直坚持在全球推进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创新事业。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之后,日立又把“融合”升级为“协创”,其本质是一种“共赢”。即不再追求一枝独秀,而是以开放和信赖打造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受益的平台,领导新一轮的社会革新。

东原敏昭社长表示,日立愿意积极向中国企业开放Lumada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共赢,促进中日经济的交流。

猜你喜欢
客流机器人人工智能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地铁换乘客流预警及应对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地铁线网客流优化配置研究与应用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