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2017-02-07 03:45马卫星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效益棉花机械化

马卫星

[摘 要] 棉花全程机械化,提高了棉花的质量,含杂率低,保护了环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在整个采摘过程中很重要,为机械采摘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采摘水平。

[关键词] 棉花 机械化 技术 效益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25-01

精河县农机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多年努力,在示范推广方面获得了很大进步。其中,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填补了该地区棉花机械化生产的空白,极大提升了机械化操作水平,创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

1.1 机械播种机械化技术

播种时选择地表5cm耕土层持续地温达12℃。结合本县实际,合理选定播种时间,每年最佳播种时间是4月8日-4月15日,4月20日之前必须播完。采用机械播种,株距控制在9 ~11cm,行距控制在“66+10”cm,机具可一次性开展多项工序,如种床平整、铺管、镇压等。交接行距务必为66cm,相较规定行距,各行行距小于±2cm,行距一致性合格率超过90%,邻接行距合格率超过90%。

1.2 高新节水机械化技术

使用一膜两管,滴灌带设置窄行内侧行偏外5~7cm抑或窄行中间。为防止地膜破裂及减少地膜含量,滴灌带浅埋0.5~1cm,播种结束后,接着铺设支管,及时连接毛管,滴出苗水。全生育期,维持滴水8-9次。先采摘棉花,再回收滴灌带。

1.3 缩节及打顶机械化技术

机采棉田坚持的化调原则为“轻、早、勤”。“轻”,单次用量少,控制茎叶生长速度,但不会出现棉花死亡。“早”,化控开始于1~2 叶期,使花芽早分化,干旱时产生花蕾和花朵。“勤”,结合苗情,多次、勤于调整,保证棉花生长符合采棉需要。调控机采棉棉株高度,使第一果枝高度在0.2m以上,控制棉铃节间长度为0.06m ~0.1m,控制棉株高度为0.8m~0.85m。化调时期:先进行第一次化调,然后2~3片真叶期、5~6片真叶、8~9片真叶、打顶后分别进行第二次化调、第三次化调、第四次化调、第五次化调。化调方法:苗期、蕾期、头水前、花铃期、打顶后分别实施微控、轻控、中控、重控、补控。

1.4 棉田植保机械化技术

棉田机械化植保作业往往涵盖喷洒除草剂、农药、脱叶催熟剂等。病虫害药物防治协同棉花化学控制喷洒作业进行。机械化采棉作业转变为机采棉化学脱叶剂喷洒,根据机采棉技术作业需求,为提升采净率及减少棉籽含杂率,使用化学脱叶药剂前,先确保不影响棉花生长及内在质量。把化学药剂均喷在棉叶正面和侧面,内吸式药剂充分喷洒在棉叶和棉株上,温度条件适合时,棉叶为自然绿色态,让棉花从叶柄处自行脱落,便于开展采棉作业。通常喷洒脱叶剂先要棉花吐絮率超过60%。确保药剂均匀充分喷洒棉株、棉叶,停留3周,进行采棉。

1.5 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

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包含了机械化植棉、机械化采棉、现代棉花加工等的技术。主要通过先进的采棉机、机采棉成套清理加工设备、综合管理技术等来完成机械化采摘。机采棉田采收前,填平田间地头的大坑填平,清除铁块、石头等。棉花采净率≥85%、籽棉含杂率≤10%、落地棉损失率≤10%是采棉机作业三项主要综合技术性能指标。

9月28日~11月10日,采摘作业使用大型自走式采棉机。提前5—7天实地调查待收示范区田间。根据要求,搞好机采棉田作业前期筹备工作;提前10天采棉机手备好作业机械技术;根据要求,安排机组与人员的配备,1台采棉机配置4辆拖车;组织示范区种植户开展采摘前的培训工作。做好待采地块的检查和登记。9月27日,符合采棉机作业安全技术标准,组织好防火工作,9月28日,投入采摘作业中。

2 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摘带来的效益

2.1 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摘带来经济效益

以200亩地的整条田为例,土地整合后,可预留15亩地,整合示范区土地20000亩。从每年节省土地中可创造的经济效益为15×100×500=75万元;使用大型机械开展作业,每亩作业成本可节省20.6元,合计节约412000元;相比手采,机采节约110元/亩,合计2200000元;共计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增加了3362000元。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相比常规种植,机采棉种植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2.2 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摘带来社会效益

首先,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应用下,辐射到周边农区,了解农机化新技术,使新型农机具、农机化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机化作业与科技的水平。其次,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应用下,推动了种棉土地的流转与整合,变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棉花生产标准、产业和规模化,是棉花生产的革新。再次,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应用下,实现了棉花全程生产的机械化作业,节省了棉花生产成本,使棉花采摘时间更短,棉花品质高,市场竞争力强;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将留出的劳动力供应到二、三产业。最后,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应用下,形成了新的农业作业合作服务形式,为经济作物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指导农业生产水平。

2.3 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摘带来生态效益

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应用下,加速了生产,延长了棉花从收获开始到土地封冻的时间,为残膜捡拾与清理提供充足时间,保护了周边环境。

结束语

结合棉花生产状况,构建市场导向的、连接经济的集植棉农户、农机合作社与棉花加工企业的统一体,互惠互利,棉花收获机械化,应对市场竞争,促使棉花收获机械化持久发展。通过土地流转促进机采棉技术更好地使用。本县棉地小,耕种道路条件不好,不适应采用体积庞大的采棉机。农机大户、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利用土地流转的形式,集中农户流转的土地,凸显农业机械优势,为大型机采棉机械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晓斌,孙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效益分析报告[J].湖北农机化,2016,03:51-53.

[2]李春梅.伊犁棉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种植关键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15,01:10-11.

猜你喜欢
效益棉花机械化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棉花是花吗?
棉花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心中的“棉花糖”
农业机械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