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欧美风为何秒变“农家乐”

2017-02-08 02:24◎黑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传教士清宫西洋

◎黑 逗

乾隆:欧美风为何秒变“农家乐”

◎黑 逗

与雍正喜欢素雅的瓷器相比,乾隆更喜欢乡村非主流气息的瓷器:“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甚好,再烧造些……洋彩红地锦上添莲花挂瓶大小二对。”这些农家乐瓷器的名字里都充斥着“洋彩”“洋花”的词汇,但“洋彩”可不是随便一件花哨瓷器就能叫的。洋彩瓷器上的花卉、人物必须采用西洋明暗阴影透视技法,纹饰上应用西洋花卉蔓草题材……这表明生活在18世纪的乾隆追捧欧美风,有着一颗喜好西方艺术的时尚的心。

是谁把欧美风吹进了乾隆的心房呢?传教士。

从15、16世纪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国家的海外扩张,西方传教士也来到了中国,在传教的同时,带来了西方的科学与艺术。这些传教士在清宫中被分配了各种差事:懂天文的去编历书,搞地理的去画地图,而会画画的则被安置在紫禁城内的画院与造办处的工匠合作,绘制器物上的画样,或直接用珐琅料在玻璃器、铜器以及瓷器上绘画。

富丽堂皇的欧美艺术之所以到了中国就变成农家乐代表作,这与那些传教士脱不了干系。

首先,这些传教士画家的整体绘画水平并不高,他们没有准确地把握欧美艺术的精髓。更有传教士对每天伺候皇帝的工作深感厌烦,故意画得很差,以便从“艺奴”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即便如此,与中国艺术画风迥异的西洋艺术还是将乾隆深深吸引,豪华的欧美风更是与乾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性格十分合拍。

见到皇帝如此,清宫中的中国画家、画匠也纷纷投其所好,向传教士讨教西洋绘画术。因此,这些装饰风格与西方同时期艺术风格颇为相似的器物迅速在清宫中流行开来,形成了乾隆时期工艺品的特殊的“农家乐”风气。

猜你喜欢
传教士清宫西洋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清宫饽饽桌
清宫中的西洋医生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
传教士进驻以军鼓士气
传教士与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