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产业发展方向探讨
——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研讨会会外篇

2017-02-08 06:08赵海平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2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年11期
关键词:鹿茸深加工研讨会

●赵海平(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112)

鹿茸产业发展方向探讨
——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研讨会会外篇

●赵海平(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112)

自李春义先生2013年组织召开第一届鹿茸科学研讨会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研讨会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盛会,被众多专家和鹿业各界人士寄予了厚望。作为研讨会的组织人员,当看到一双双充满求知和希冀的眼神时,我倍感压力,同时也感慨良多。尽管李春义先生已经为鹿茸的科学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但作为动物药材之首的鹿茸,其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与之齐名的植物药材之首——人参。鹿茸深加工之路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结这五届鹿茸科学研讨会的历程,在此抛砖引玉,发表一点对鹿茸产业发展的毫末之见,以供有志于鹿业发展之士参考和探讨。

鹿茸的产业发展已经被压抑了太久,为行业的“刚需”。从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研讨会的发展历程可见一斑,前三届鹿茸科学研讨会并没有专门设计产品技术内容,而产品技术相关的学术报告占到了40%。第四届研讨会召开之前,应胡铁军教授的要求,将“产品技术”加入到研讨会题目中,产品技术与产业发展方面的学术报告已经超过50%,第五届更是超过70%。

产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鹿界人士的“切肤之痛”。当前的鹿茸产品基本上还是处于原材料的粗加工状态,虽然也有部分所谓的“深加工”产品,但是往往存在两方面的弊病:一是科技含量太低,深加工程度不够,附加值太低,利润空间不足;二是由于产品质量不可检测,深加工产品不仅难以取得消费者信任,更因为无法承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而失去生存的空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鹿茸产业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可以用科技的力量来解决,尤其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和质量不可检测这两个最主要的问题。压抑的刚需,必然会反弹。我们深信鹿茸科学及产品技术研讨会能够搭建起实验室与生产车间的桥梁,让科技为鹿茸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业内人士都知道,目前的产品实在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方面,简单的初加工产品很难大量进入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产品本身缺陷众多。例如不同区段和不同发育时期的鹿茸,在组织结构、组成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差异巨大。虽说目前市场上鹿茸产品种类也不算少,却很难见到哪类产品标明“来源于二杠茸还是三杈茸,来源于蜡片还是骨片”。市场上基于提取技术的产品也很多,但是鹿茸属于动物药,很难溶于水和酒精。鹿茸在水中的溶解度在15%左右,很难超过25%,在酒中的溶解度在3%左右,很难超过5%,所以这类产品的功效微乎其微。

李春义先生认为,鹿茸产业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笔者在此延伸,在质量评价“有标可依”的前提下,下一代产品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基于提取技术,向“精准入药”的方向发展。通过各种现代技术将鹿茸中的成分尽可能多地提取出来,针对该提取组分(不同方法提取或者自不同区段提取)所具有的功效,“精准化”开发各类产品,让消费者方便服用的同时,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随着全球化的“大健康”趋势,鹿茸产业的发展已经占尽“天时”。正如徐莉女士所言,现在正是“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占据了“地利”优势。接下来的事情就取决于“人”了。有句话说得好:认准一个好的方向,选择一个靠谱的人,组建一个靠谱的团队,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望鹿界人士充满斗志,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即将到来的发展高峰,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研讨会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让科研人员用技术来助力鹿茸产业的腾飞。

猜你喜欢
鹿茸深加工研讨会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杨凌:双创“沃土”铺就特色扶贫路 深加工让土特农产品大放异彩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鹿茸发生与再生
最佳代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花鹿茸与马鹿茸的生物活性与应用比较研究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
中国鹿茸国际竞争形势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