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2017-02-14 12:26许芳琴
关键词:有效性提问自主预习优化设计

许芳琴

摘要:一堂高效、精彩的语文课离不开课前的预习、课中的提问及课后的练习三个主要教学环节,这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教学中,通过自主预习、有效提问、优化设计,进一步优化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统整,构筑有效课堂。

关键词:自主预习;有效性提问;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55-1一、优化课前预习

预习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过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主要包括:读、标、查三项。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字字入目,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形式多样,既可以读给父母听,也可以对着镜子读,还可以同学间互读,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加以批注;标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结构、部首、笔顺、字义、组词等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更不是靠说说就能办到的。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提问

1.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所谓的关键处,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重要作用。如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给”永远比“拿”愉快。我围绕这句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父亲教会儿子什么道理?“给”指什么?“拿”指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中心句,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使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语,把握课文中心。

2.在内容的变化上提问。内容的变化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是读者发掘其内涵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局限容易忽略之处,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设疑激思,引导学生的理解向纵深拓展。如《牧童和狼》一文,牧童两次大叫“狼来了!”于是趁热打铁——这两次相同的叫喊有何区别?学生带着问题读一读,很快发现前者是捉弄村民的恶作剧,叫喊中带着幸灾乐祸,后者是真的吓坏了,叫喊中带着惊慌失措。通过前后对比,深刻地反映牧童的心理活动,从而更有效地理解了寓意。这样,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同时培养了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内容的空白处提问。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洁,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如《嫦娥奔月》一文,有四处思维空间:①“她经常接济生活贫困的乡亲。”——嫦娥是如何接济老百姓的?②“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嫦娥是如何与逄蒙周旋的?③“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仿佛对后羿在说些什么呢?④“乡亲们遥遥地为她祝福。”乡亲们祝福时会说些什么?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式展开,深层次发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

三、优化课后作业

1.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形式可以因文而异。教《乌鸦喝水》,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教《荷花》,可让学生为课文画插图,教《推敲》,可让学生演一演。这样的作业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因此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变“苦作”为“乐作”,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出击”,使课堂教学得以更好地优化与延伸。

2.分层练习,发挥训练的主动性。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如教《嫦娥奔月》一课,针对“接济”这个词语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分层弹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来完成。

村东的李家没米下锅了,孩子们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南的老王是个残疾人,嫦娥知道了,就……

村北的丁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只有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嫦娥知道了,就……(发挥想象)

通过分层次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此外,学生的作业还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面向优等生,重在培养创新能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业不再是苦差事了,效果自然理想。

3.设计创造性的课堂练习,达到训练的创造性。语文课应当成为儿童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其创造性地练习。如(1)续写:学习了《滥竽充数》后,让学生续写南郭先生的故事,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写封儿子给高尔基的回信;(2)迁移:学习《变色龙》后,设计练习:把变色龙放在(),它会变成()色。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走进新课程,树立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有效性提问自主预习优化设计
浅论初中物理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生本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浅淡初中信息教学的复习方法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性提问,能否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展开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