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修身先正心,知止方心安

2017-02-17 07:49○夫
学生天地 2017年34期
关键词:品性亲民心思

○夫 子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天子还是庶人,都是以修身为本,以德育来教化后人的。“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小学,而“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为大学。古时的大学跟如今我们口中的大学并非一个意思,并且差之千里。古时的大学,是躬行君子的学习与生活心得。而《大学》则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我们暂时还不能达到君子或者“知之至”的理想境界,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得启发,不断进步,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严于修身,扫除心灵重重雾霾

自然界中,日月星辰的运转,春夏秋冬的更替,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当这一规律投射到人的身上时,就表现为做人的原则。

当人的心灵被物欲所拘时,就会产生违背做人原则的想法,如果任凭这种想法去处理问题,不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甚至还会带来不幸和灾难。因此,就需要凭借修身来扫除心灵的重重雾霾,还它的原貌。

明明德于天下

当一个人做到了严于修身,达到了心思纯正的境界之后,就该步入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3个“明明德”的阶段。

在古代,想要把自己的道德品性昭明于天下的人,首先一定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先要整饬好自己的家族;要想整饬好家族,先要升华自己的内外修养;要想修养好自身,先要心思端正;要想心思端正先要意念真诚;要想意念至诚先要达到知的本根。到达知的本根就可以知道万事万物的性理;理清万事万物的性理后就能达到知的极致;到达知的极致就能达到起心动念至诚;起心动念达到至诚就能心思纯正;做到心思纯正才能达到自身德性修养;达到修养自身道德品性后整饬家族才能整齐,家族整饬整齐后国家才能得到治理,国家得到治理,整个华夏才能太平、和谐。因此,“明明德”的阶段,便是君子的心性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下面的例句中,便可悉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作学问修养的根本,对自身的要求是:明心见性。对社会责任说是:热爱、关注人们。对内心修养和外在修为要求是:达到善的极致。大学的道,首先在明白道德品性的修养,然后才能深入民间做亲民的工作,达到极其圆满的至善境界。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根本问题未解决,而枝节问题就处理好的情况并不存在;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停顿下来才能够镇静、安稳、志向坚定;镇静、安稳、志向坚定后才能够平静不躁;平静不躁后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后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后才能够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每个人在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内心的真诚显露于外表。所以君子一定要真诚谨慎地面对自己独处的时候。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时,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是这样的:“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所以,真正追求学问,道德修养高尚的君子,没有不随时随地洗心革面、自净其意、极力反省,改过自新的。他们随时告诫自己,从此要内外兼修,做到日新、又新的境界。

读有所思

1.《大学》提出的“三纲八目”是什么?

2.读了《大学》之后,你怎样理解本末关系?

(答案见本期)

猜你喜欢
品性亲民心思
最亲民的海王 静态体验玛莎拉蒂Grecale
她的小心思
蜘蛛的一生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廉价亲民黑鸟单车BB10 GPS码表评测
品德教学须关注品性、悟性、灵性
“不同地域学生融和品性培育”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分析
心思
『好品性早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