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2017-02-17 20:02牛钾晶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兰亭集序朗读课文王羲之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朗读课文,理清并体悟作者感情变化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掌握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朗读课文,理清并体悟作者感情变化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节:

[课前预习]

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把握文章感情。(查一查,找一找)

3.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一想,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山东自古出豪俊,在人类思想的璀璨星空里涌现了诸如儒圣孔子、科圣墨子、书圣王羲之,提到王羲之我们都知道他是大书法家,其实他是书文同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王羲之,走进《兰亭集序》去领略他的文思之美。

二、出示解释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有两个目的)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2.体悟作者感情变化。

三、讲读文本。

【听读文本,预习检测】

(一)听录音,整体感知音韵美。要求:注意字音、语调、语气、节奏及断句。初步感受。听完录音后,教师作相应的诵读指导,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

(二)完成学案上的预习检测,同桌或前后位自由结对子,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1.注音:2.通假字:3.实词:4.古今异义:5.词类活用:6.一词多义:7.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句子翻译。

备课资料

第一段:

1.毕、咸:全都。修竹:长、高。映带:映衬,围绕。

2.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导。引(之)为,省略宾语“之”,以为:把……作为。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指示代词,这。惠风,和风。

4.翻译: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第二段:

1.俯仰:喻时间很短

2.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进取” 舍:退止 殊:不同

3.及其所之既倦 及,等到。 之,到达,此为得到的意思。

4.翻译: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译文:何况人生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终归要走到尽头。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第三段:

1.临文嗟悼 临,面对着。不能喻之于怀:喻。晓,懂得。

2.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好像。

3.翻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人(因死生)产生感慨,这个情致是一样的。】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

结合课文讨论: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词。

明确:乐——痛——悲

【重点品读,探究情感】

结合课文讨论:

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是日也”这一天是哪一天?这一天在哪里?周围是怎样的?这一天有些什么人?这一天这些人都在做什么?这一天天气怎么样?

美景 贤人 雅事——难怪作者要“俯仰”了!

好,想象一下你就在这种氛围中,齐读课文第一段。

这所有的欢乐都是“是日也”的欢乐,作者想不想留住这份欢乐呢?留得住吗?留不住会怎样——痛!

因何而痛呢?向之所欣?先前的美景已为陈迹,美好的青春终将逝去,曾有的追求也已疲倦,不同的人,不同的处事态度,都面临同样的困境。

自然有更替,人生有生死——死生亦大矣。

作者如此之痛的根源是什么?大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欲望的无穷无尽和最终无法满足。”

这种痛王羲之为何如此强烈呢?【补充资料】

写作背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叙在与吴质等人宴乐之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从汉魏以来,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

这种痛只有他有吗?还有谁?【自由读第三段】

悲 古人和今人心生感概的原因是不是一致的?原文哪句话?“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作者反对哪种观点?“一生死,齐彭殇”。

王羲之推测我们了吗?原文:“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其实,王羲之在文中写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贯穿全文。

俯仰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空間

俯仰一世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时间

备课资料:

1.整体感知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大家在每一段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第一段是“乐”,第二段是“痛”,第三段是“悲”。

2.“乐”。教师让学生回答,根据回答点拨大意:第一段叙述兰亭集会的盛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环境及景物、天气和宴集的感受。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语言简洁雅致,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这些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以一个“乐”字为基调;

3.第二段“痛”

人生短暂之痛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世事无常之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往事不再之痛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生死难测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点拨:第二自然段,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虽然作者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仍然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4.第三段要读出“悲”并 思考作者为什么感到“悲”?

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

昔(古) 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时(今)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点拨: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批判当前士大夫阶层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有积极意义的,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接着文章以“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将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及其意义上来,交代了作序的目的。

【语文运用,拓展延伸】

历史上凡悲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人往往都是最富于进取心并为世界创造了不朽价值的杰出之士。如汉武大帝“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示例:

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所以我们才更要珍惜和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人将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都将继续存在下去。

精彩无限,时间有限。那么让我们珍惜自己未来的岁月,痛并快乐着走好自己的人生。

作业布置

1.背誦全文

2.完成自主丛书

牛钾晶,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兰亭集序朗读课文王羲之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王羲之送字
《青铜葵花》选段
书画名人汇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王羲之书兰亭序
ТРИ ШЕДЕВР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