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课堂”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实现途径

2017-02-18 13:54■吕
教书育人 2017年25期
关键词:学力小燕子助力

■吕 霞

“助力课堂”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实现途径

■吕 霞

“助力课堂”是新课改大背景下的产物,其理论基础源于新课改精神,要求课堂教学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互动、多元探究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学习力是指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力,对提升学生语文基本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学生学力主要包含听说读写思等多种指数,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是学力重要指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引导方式,拓展课堂训练域度,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力历练,促使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成长。

一、更新观念,引入“助力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崭新教学理念,但教师受传统思维习惯影响很大,时常会表现出一定的反复性,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要注意更新教学理念。“助力课堂”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要有意识引入“助力课堂”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学习动力。

“助力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展开。如学习《燕子》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燕子》,学生学习热情被激活。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小燕子形象展开生活描述。学生自觉行动起来,深入阅读文本教材,并自发展开集体讨论。有的学生说:小燕子有非常精巧的体型,俊俏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靓丽风景,当小燕子漫天飞舞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小精灵,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也有的学生说:小燕子是春天的灵魂,有了它的存在,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想。课文中将燕子比作五线谱,说燕子是“音符”,这是非常恰切的比喻。

运用课文现成词语,说明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成功激活。学生学习一旦呈现主动性,其学习认知必然是高效的。

二、优化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学力基础

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对教法资源展开整合优化处理,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成长性。教师示范展示、发动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实践尝试、利用多种媒体展开辅助教学,都可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有效支持。

在教学《最佳路径》一文中,让学生简单介绍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因为有话可说,课堂内学习气氛渐浓。学生开始踊跃发言。有学生说:我认为格罗培斯之所以能够获得设计灵感,与他勤奋好学有关,他先后修改设计50多次,这是需要坚韧的毅力和决心的。也有学生认为:格罗培斯让行人自己走出路径来,这是最为开放性思维,确保了路径的实用性,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干什么事情都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唯有尊重自然,才能获得更丰富动力。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格罗培斯的成功之道,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学生积极发言足以说明,教师设计是具有较高价值度的。学生不仅要厘清文本思路,深度挖掘教材内涵,还要组织表达语言,进行现场表达,其语文学力成长是显而易见的。

三、拓展训练,促使学生综合学力成长

课堂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学力成长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训练展开多重优化设计。首先是精选训练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群体实际需要选择训练内容,势必带来重要学习契机。其次是丰富训练题型,教师要注意从创新角度展开训练设计,以提升训练的针对性。最后是升级训练反馈评价体系,教师要关注学生学力成长过程,对学生过程表现给出客观评价,这对提升学生主动力有一定帮助。

《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的是阿联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重自主阅读学习,并帮助学生对经典情节展开鉴赏感知。在课堂训练时,教师这样设计:迪拜人是智慧的,让我们来填写一首精美的小诗,以表达我们的赞赏之情。迪拜之美/美在( ),家乡之美/美在( ),人类之美/美在(),美/需要你我的( )。学生展开自发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这样填写:迪拜之美/美在(辛勤的劳动),家乡之美/美在(丰富的物产),人类之美/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不同层次的美点,这是对文本学习的高度凝结,也可以看出学生学力的自然成长。发动学生推动学习思维展开习作性训练,对全面提升学生学力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学习力普遍较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利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形式促使学生学力成长,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措施,成功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塑造语文学力,已经成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共识。■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学力小燕子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小燕子
听小燕子唱《小燕子》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小燕子回来了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学历与学力
小燕子,背把剪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