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创造教育的奇迹

2017-02-18 13:54■于
教书育人 2017年25期
关键词:科任奇迹爱心

■于 卓

爱心创造教育的奇迹

■于 卓

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拿出了我们班的毕业照,目光掠过一张张如花般灿烂美好的脸庞,仿佛又回到了和他们在一起的岁月,朝夕相处的两年留下了我们共同的回忆。不觉目光定格在前排的一个女生身上,此时照片上的她正甜甜地微笑着,眉宇间写满了阳光与自信,谁能想到两年前的她还是个害羞内向,走路都一直低着头的腼腆孩子呢?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两年前……

开学的第三天,我正在教室上课,门外的走廊上出现了一家三口,我猜想肯定又是有外地新生转来了。果不其然,女孩高高的个子,一直低着头,看不清模样,问她什么,也不作声。我简单交代了两句,安排好座位就继续上课了。课后,我把她喊到办公室,按照惯例拿出几张试卷想摸摸她的底。虽然我已有心理准备,但结果还是吃了一惊:语文,字迹还算工整,基本题能做一些,作文只写了两行;英语几乎就是一张空白卷,只零零星星写了几个ABC,答案是牛头不对马嘴。压根就像没学过。我在心里暗暗叫苦,这样的基础,这孩子以后怎么跟得上?第二天,有学生急匆匆地跑来办公室告诉我:“于老师,婧玮肚子疼得厉害,快去看看吧。”我连忙放下手头的笔,向教室跑去,只见她趴在桌子上,两只手捂着肚子,眉头紧皱,脸上流露出痛苦的神色,看样子好像很严重,我立即电话通知了家长,把她接了回去。可刚过了一天,同样的事再次发生……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样的事接连发生了3次,这是怎么回事?是身体原因还是有别的什么隐情?我决定找孩子的父母了解一下情况,谁知孩子妈妈的话让我惊诧不已:她一回家肚子就不疼了,好好的,一点事没有,她这是装出来的,老师以后别相信她。孩子妈妈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她为什么要逃避学校,逃避学习?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爱的缺失的表现。离开了从小生活的地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父母又不在身边(因为是寄宿,一周只能回去一次),缺乏关爱,缺少沟通,对学校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二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因为学习基础差,在班上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积极面对,所以选择了逃避。三是心理落差的拉大。通过与她妈妈的交谈得知,她原来的老师是他们一个族落里的,沾点亲、带点故,自然对她就格外照顾,到了这里,教师一视同仁,没有了这种优越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俗话说得好:对症下药。找到了“病因”,自然就好办了。针对她的问题,我决定从两方面入手,尽快让她走上正轨。

首先,用爱心感化她。我抓住一切机会走近她、了解她、关心她、帮助她。有一次,我发现她的脸色有些不对,马上关切地问她怎么了,她欲言又止,我意识到了什么,回办公室中了一杯红糖水给她,嘱咐她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就跟老师说,她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神里分明充满了感激。同时我还组织班上的学生一起来帮助她,课后跟她一起玩,一起做作业,教她说这里的方言……我还特地安排了一个与她同宿舍的学生,在生活上多帮助、照顾她,另外我还与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希望他们有时间能经常来学校看看她,毕竟孩子最依赖的人还是父母,这样从方方面面着手,让她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心,感受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变得爱说话了,爱笑了,上课也开始举手了,我对这些变化暗自欣喜,我的良苦用心终于奏效了。

其次,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她。她的学习基础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当务之急是要先找回她的自信,不再消沉下去。为此我找到科任教师,交流了她的一些情况,与科任教师达成了一致,除了在学习上多关注她一点以外,对她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她重拾自信。一次默写生字,她只错了2个,我立刻在班会课上重点表扬了她:“婧玮同学进步很大,甚至比一些优秀的同学还要好,说明她很努力,我们都要向她看齐。”我尝试用欣赏的眼光,用放大镜去看待她的优点和闪光点。有位哲人说得好: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就哭。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他就会以同样的心态回报你。慢慢地,她不仅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而且成绩也在稳步前进。在毕业调研考试中,几门功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英语由原来的零,突破到70多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爱心与赏识转变了她,也给我这个班主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欣慰。我在想: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爱。■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猜你喜欢
科任奇迹爱心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爱心树(下)
什么构成了奇迹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五年制高职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奇迹并不存在
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