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场域
——《牡丹亭》对外接受效度研究

2017-02-22 07:37王昌志曹灵芝
关键词:布迪厄牡丹亭译本

王昌志,曹灵芝

(1.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文学场域
——《牡丹亭》对外接受效度研究

王昌志1,曹灵芝2

(1.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当前《牡丹亭》英译“开花”数量繁多,而对其接受效度“结果”是否丰硕却研究甚少。大多译者只追求生产出高质量的译文,却完全忽略了译文的传播及接受环节。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牡丹亭》对外接受效度的状况,借助布迪厄“文学场域”理论分析文本外的社会性制约因素对《牡丹亭》接受效度的影响。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实现“异域牡丹”花开红艳艳。

文学场域;接受效度;《牡丹亭》

一、引言

如果说“译”打开了作品的另一扇窗,那么“介”则是打开了文化的大门。自孔子学院、汉语热掀起一阵中国风后,“翻译”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经之路也名声大燥。译者笔耕不辍,各典籍的各个译本层出不穷,然而接受效果却并不理想。对于各典籍翻译的研究,也多关注于翻译方法、策略以及作品的文学性等文本内研究,而少重视译文在英美文化系统的流通及消费环节,忽视了译文外各影响因子对作品接受效度的作用。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经典之作的《牡丹亭》也不例外。截至2016年,已出版的国内外相关译文已超过24版,笔者通过中国知网①以《牡丹亭》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发现,关于《牡丹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牡丹亭》戏曲的文学性及文学内涵、《牡丹亭》的翻译方法、策略及美学等,但各个版本是否在英美文化系统传播、认可并逐渐实现经典化却研究甚少。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以英美高校图书馆为平台,探讨《牡丹亭》对外接受效果,译者与翻译中不同参与者之间“关系”,以及文学“大场域”内各“子场域”对《牡丹亭》整体接受效度的影响。

本文选择《牡丹亭》作为研究对象,是由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中国文学系统及英美汉学系统中的影响和代表性所决定的。《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乃明末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全剧共55出,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二、文学场域理论简析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其社会学理论融入了哲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场域理论是布迪厄的重要观点之一,对于场域(field)这一概念,布迪厄强调:“我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②在这一概念中,一方面,场域没有固定、有形可见的边界,不等同于一般的领域或场地;另一方面,场域内的存在因享有一定文化特征而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其相对独立性并具有社会性。作为社会学家,布迪厄根据其场域理论,将社会生活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小场域,以一种关系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影响场域具体形态的是另外两个重要概念,即资本与惯习。在布迪厄看来,每个场域的行动者都是有意识、有精神属性的人,因而每个场域都有自己的“性情倾向系统”——惯习。这种倾向是由生存的客观环境和经历决定的,因而这种惯习长久的扎根在我们身上,与特定场域具有一致性。③布迪厄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将其概括为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三种形式,文学场中的斗争是围绕着文化资本展开的。文化资本是“指一种标志行动者的社会身分的,被视为正统的文化趣味、消费方式、文化能力和教育资历等的价值形式。④

布迪厄本人研究过许多场域,包括美学场域、文学场域、宗教场域、权力场域等。每个场域都以一个市场为纽带,将该场域中的象征性商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起来。例如,文学场域就包括作家、读者、文学作品购买者、出版商、文学评论家、图书馆管理者等。文学场域作为社会大场域其中的一个小场域,继承了其主要工具。《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刘晖译,2001)是布迪厄专门论述文学场域的著作。在书中布尔迪厄对文学场中的主要结构进行了阐释,他指出文学场域作为权力场中被统治的对象,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因而处于一种“他律”的状态。而经济雄厚的行动者碎不具备作家的“惯习”,可以通过经济优势向出版商、评论家和媒体等施力,通过外力使文学场域内部结构发生位移。

三、英美文学场域内《牡丹亭》的接受状况

勒菲弗尔通过系统的方法来分析文学,认为翻译文学能否被接受成为主流文学受系统内外两因素影响。文学系统内的专业人士即批评家、评论者、教师和译者,当特定文学作品挑衅文学之所以为文学(诗学)、社会之所以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理念时,他们不仅会对该文学作品进行抑制,更会改写这些文学作品,直至被特定时期的诗学和意识形态所接受。文学系统外的“赞助人”即权力人士、机构、媒体也会促进或阻止文学阅读、写作或重写。⑤

布迪厄在其场域理论中也表示,影响一个场域具体形态塑造的是其两个重要的工具:“惯习”与“资本”。惯习是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⑥不同场域具有不同惯习,把某一文学场域中形成的惯习简单的“移植”到另一文学场域中,必然会造成“水土不服”而无法接受。“资本”的概念除了传统的物质资本,还包括“符号资本”,它依托于有形的物质,如文学作品,慢慢植入到主体的“惯习”之中,为了在文学场域内占有一席之地,资本行动者会利用经济上的优势,与评论家、媒体、出版社等相互联系,在文学译本的流通环节及消费环节发挥至关作用,以获取文学场域内的主宰地位。

无论是勒菲弗尔的内外系统法还是布迪厄的文学场域理论,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文本外的影响因素对译文的影响。王志宏将翻译位于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强调其不仅是个人文字功力与译笔评上的问题而已,还牵涉了各种任务的社会位置和关系(读者、译者、作者、评论者、出版商等)、组织与制度(出版社、政治审查、图书管理规章)等。(见图1)(2001:1-25)⑦

图1:翻译活动中各种社会位置的关系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发现,文学场域除文学文本内的语言转换外,还包括原作和译作的传播、消费的文化及社会环境。在文学作品的流通环节主要通过书店、图书馆为媒介进行传播,从而促成一定群体(普通大众读者、特定文学爱好者、大学生等)对特定文本的看法,如果这种看法得到资本所有人或权利机构的支持,则该文本在场域内被接受,进入英美文化体系并逐渐实现经典化。如果这种看法被资本所有人抑制或阻碍,则该文本无法被场域所接受,并逐渐淘汰。因此,考察《牡丹亭》对外接受效度主要是考察其在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的基本情况。就流通对象而言,《牡丹亭》译本众多,有节译、选译、全译本发行的形式,也有依托文学选集、期刊或单行本发行。由于数据量大而复杂,本文综合各种发行形式,均衡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艾克顿节译“春香闹学”所依托的《天下月刊》1939年第八卷、翟楚及翟文伯父子编译《牡丹亭》节选所在的《中国文学瑰宝:散文新集》、白之《中国文学选集》第二卷、白之全译单行本《牡丹亭》、张心沧的《中国文学:通俗小说与戏剧》、宇文所安《中国文学选集:初始至1911》、梅维恒《哥伦比亚中国古典文学选集》和梅维恒《简明哥伦比亚中国古典文学选集》共八种出版物为研究对象。就流通范围而言,本文主要考察英、美文化场域内图书馆《牡丹亭》馆藏量。英美国家经济基础强,文化程度高,对文化输入需求更大。因《牡丹亭》为中国戏剧经典作之一,英美普通读者及一般文学爱好者对其需求较少,因而受阅群众选取专业读者为主,普通读者为辅。图书馆是流通环节重要一环,也是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获取书籍来源的重要场所。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反映《牡丹亭》在英美图书馆传播情况,本文选取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馆藏量作为考察对象。英国图书馆包括不列颠图书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爱丁堡大学、阿伯丁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巴斯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约克大学、卡迪夫大学及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图书馆共15所图书馆。经检索查询,与《牡丹亭》相关藏书信息见表1。⑧

表1:《牡丹亭》8种译本在英15所图书馆馆藏概况

八种译本馆藏总量如下图2所示(其中数字1-8分别代表上图中对应的8种译本)。

图2:英国15所图书馆8类译本馆藏总量

从以上图表我们发现,通过纵向坐标的比较,《牡丹亭》各译本在英国的传播主要集中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传统汉学中心及经济高度发达区域。而苏格兰的阿伯丁大学、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威尔士的卡迪夫大学等图书馆藏量少,几乎为零。这表明文化资本及经济资本在这些区域的文学场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或阻碍了译本的接受。通过横向坐标的比较,《牡丹亭》在英国图书馆馆藏量最丰富的是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选集:初始至1911》、白之的《中国文学选集》第二卷和张心沧的《中国文学:通俗小说与戏剧》。这三种译本中有两本为英国本土的出版公司出版,深受读者喜爱,这表明资本所有人及权力机构等子场域相互联系,根据自身优势,对文本的传播进行了干预。

根据上述相同的标准,采用同样的方法,《牡丹亭》8种译本在美国的流通范围则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伊利诺斯大学、耶鲁大学、密执安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共15所图书馆。相关馆藏信息见表2。⑨

表2:《牡丹亭》8种译本在美15所图书馆馆藏概况

八种译本馆藏总量如下图3所示(其中数字1-8分别代表上图中对应的8种译本)

图3:美国15所图书馆8类译本馆藏总量

从以上图表以及与英国馆藏情况比较,我们发现,美国15所图书馆的馆藏总量远高于英国,且流通地区差异不明显,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牡丹亭热”出现在美国而不是英国。《牡丹亭》中所呈现的人鬼相恋、为了爱情打破传统阶层桎梏的意识形态也与美国自由勇敢、包容开放的文化大场域的惯习特征相协调,因而在美国大受欢迎,接受度高。其中馆藏量最高、最为美国读者喜欢的分别是白之《中国文学选集》、宇文所安《中国文学选集:初始至1911》和梅维恒《哥伦比亚中国古典文学选集》,而三种译本出版地均在本土——美国纽约,更加充分表明“赞助人”的权力干预大大影响着文学作品在文学场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体现了文学与社会关系的密切关联。

文学场域内各种文学现象都处于场的各种力量相互关系之中。尤其是《牡丹亭》这种戏剧文本,因其表演性更倾向于商业一端。新的译本文本不断出现,向旧的文本发起挑战,促进文学场域内部的更新换代。不同译本的相继出现也可看做是文学场内独立竞争的结果。白之《中国文学选集》及白之《牡丹亭》全译本无论在英国文学场域还是美国文学场域内都深受读者喜爱,接受度高,因而在与其他译文版本的竞争中胜出,成为文学场内象征资本最高的译文形式。其最大利益便是获得权威、声望和认可,从而实现经典化。

四、结论

《牡丹亭》的8种译本有些在英美图书馆受到青睐,而有的被排斥在流通环节,除译本的生产质量各有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文学场域内与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相关联的子场域发挥了作用,这些出版商、文学评论者、赞助人等在惯习和资本两方面或促进或抵制文学文本进入市场,影响《牡丹亭》的对外接受效度。

本文选取布迪厄的文学场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打破传统结构主义的桎梏,将翻译与社会学相结合,以新的视角来分析文学现象,这与翻译研究学派提倡的翻译跨学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望能对翻译的社会学转向研究有所益处。

由于相关数据复杂及时空的限制,本文只考察了8种译本在英美图书馆的馆藏量作为参考,若能获取英美图书馆各译本的读者借阅量则会更具说服力。

注释:

①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②L.D.Wacquant,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J],Sociological Theory,Vol.7,1989。

③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④张意:《文化资本》,载自《陶东风等文化研究》(第五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⑤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2-16。

⑥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⑦王志宏:《翻译的自我与他者问题》,载自《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六辑),2001年。

⑧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年6月14日至8月12日。由于数据量大,相关信息详情请见附录。

⑨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年6月14日至8月12日。由于数据量大,相关信息详情请见附录。

[1]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2-16.

[2]L.D.Wacquant.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J].Sociological Theory,Vol.7,1989.

[3][法]皮埃尔·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迪厄访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6]皮埃尔·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M].刘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8.

[7]王志宏.翻译的自我与他者问题[J].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六辑),2001.

[8]张意.文化资本[A].陶东风等文化研究(第五辑)[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赵征军.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以《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为中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王昌志,男,湖北荆州人,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双语教学,跨文化翻译研究;曹灵芝,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布迪厄牡丹亭译本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学生体育文化资本的作用及建构
布迪厄资本理论视角下我国女性运动员形象报道取向变迁及其成因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反思社会学”,还是“反身社会学”
大学生安全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