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治疗状况综述研究

2017-02-22 16:13刘克谦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重度

刘克谦

摘要:头面部位的常见外伤之一是口腔颌面部外伤,重度的口腔颌面部外伤常常伴随着患者面部器官骨折性损伤,临床治疗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就我院收治的920例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和疗效进行总结,以便正确处理和治疗重度口腔颌面部患者。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外伤;重度;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

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常常伴随面部器官的骨折,严重者可能合并颅脑损伤或其他器官受伤,除了必要的抢救外,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本文回顾我院收治的920例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针对临床诊治进行综述性分析,以促进重度口腔颌面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回顾资料研究状况

在920例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中,男691例(75.1%),女229例(24.9%),男女比例为3.0:1,结果表明重度口腔颌面部的外伤发生率在男女比例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参考相关文献显示,赵金荣[1]调查研究的重度口腔和面部外伤的男女比例2.3:1,陈辉等[2]研究1001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分析的男女比例2.8:1,次仁卡卓等[3]调查的高原地区口腔颌面外伤男女比例3.2:1,徐伟等[4]研究的颌面部复杂损伤个体化治疗的男女比例4.3:1,结合查找的相关报道,男性受到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为38.4岁,这与相关文献中损伤发生率的年龄阶段颇为相似,周海[5]研究的颌面部损伤339例临床救治体会外伤发生年龄阶段18~45岁占总病例的91.74%。

2 致伤原因和解剖结构部位

在920例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中,致伤原因有687例(74.7%)为交通意外,114例(12.4%)为外意外摔伤或坠落,68例(7.4%)为打架斗殴,35例(3.8%)为生产事故,16例(1.7%)为其他。鉴于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位置和结构,可将患者外伤分为单纯性颌面软组织挫伤650例(70.7%),口腔颌面部骨折150例(16.3%),合并伤120例(13%),其中有248例(27%)伴随神经损伤。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冶固军等[6]研究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临床诊治中26%为坠落伤,58%为交通事物及撞击伤,19.5%为上颌骨折,38.5%为下颌骨折,11%为颧骨颧弓骨折,2%为鼻骨骨折,4.5%为腮腺导管损伤,3%为神经损伤,21.5%为单纯性软组织挫伤,刘伟东等[7]研究因生产操作不当使得砂轮爆裂导致的颌面部严重创伤的9例事故。由此可见,交通意外损伤是导致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主要致伤原因,而轻度外伤一般为软骨组织挫伤,头面部骨折为下颌骨折较多,致伤部位一般多为合并伤,严重者有合并神经损伤。

3 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一般针对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治疗手段分为闭合性治疗和开放性治疗,即是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的治疗手段选择中,学术界对于这两种治疗手段存在非常大的争议,这可能与对患者骨折类型的诊断、患者外伤的差异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直接关系。

3.1闭合性治疗进展 在920例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中,有98例(10.7%)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即是闭合性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牵引治疗,二是自然愈合。当患者外伤处出现咬合困难,咀嚼行为指数下降,以及颌面部出现不对称的情况时,需要选择牵引治疗;而当患者咬合、咀嚼正常及颌面部无畸形时则可选择通过密切观察选择自然愈合的治疗方式。由于重度口腔颌面部的外伤特殊行,98例患者保守治疗的患者均采用的是牵引治疗。主要方法是通过颌面部弹性牵引、夜间弹性牵引固定和正畸托槽牵引等方法进行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均纠正患者咬合、咀嚼困难等症状,创伤处愈合性良好。

3.2开放性治疗进展 在920例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中,有822例(89.3%)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即是开放性治疗。在开始手术前需做好清创工作,一般采用2.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生理盐水中反复冲洗患处,使伤口处残留异物彻底消除后,选用最小号缝合针进行皮肤破损处缝合。在清创过程中尽量使患者皮肤组织保有活性,针对软组织挫伤严重的患者,严谨使其皮肤牵拉力过度,需就对患者邻近皮瓣组织实施修复术。由于患者外伤部位的个性化:前庭沟入路的路劲适用上颌骨折,前庭沟及口外切口入路路劲适用下颌骨折,冠状切口入路路径适用颧骨颧弓骨折,针对复杂性外伤骨折则多根据患者外伤骨折部位实施手术治疗,常见的为冠状切口、口内切口和眶下切口联合入路的路劲选择。

在相关文献资料中均有显示,谭繁胜等[8]研究老年口腔颌面部损伤救治320例临床分析中则对不同颌面部骨折采取不同术式切口的救治处理,高耀斌[9]在口腔颌面部外伤治疗的体会中根据患者损伤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开放性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术前、术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除了术后创口感染外,其余感染部位多为颌下就、眶下、咀嚼肌和咽喉旁等口腔颌面部的间隙内,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局部和全身控制治疗为主,局部采用中草药外敷抗炎治疗,形成脓肿的患处需采取引流冲洗等措施;全身治疗需要选优适合广谱抗菌药物,并加以少量激素实施治疗。

在相关文献中,徐金标等[10]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发生58例感染患者,贾娟等[11]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术中注意与预防能有效控制术后感染发生,胡晨等[12]研究46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病例发现感染发生大部分为链球菌属,么远[13]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评价中显示感染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可对患者采用广谱抗菌剂外加一定量激素治疗,郑凌艳等[14]研究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感染间隙数量是治疗转归因素之一。

3.3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在治疗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中,必不可少的需要采用各种辅助治疗手段,当前运用较为普遍有锥形束CT和内窥镜技术。锥形束CT专业用于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方面,能较清晰的对患者口腔颌面部进行成像,为患者治疗提供了必要基础;而内窥镜技术具有微創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手术视野狭窄的口腔颌面部的手术实施,且对患者神经损伤也相对较少,同时术后并发症也较少。相关文献中,唐海淞[15]研究重症颌面部外伤的早期观察与治疗体会中手术治愈率达97.6%。

3.4合并神经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中有27%的患者伴随有神经损伤,一般采取面神经功能HB分级法进行判定,从1~6个等级分别为正常(100分)、轻度(76~99分)、中度(51~75分)、中重度(26~50分)、重度(1~25分)、完全麻痹(0分)。在248例伴随神经损伤的患者中,有眶下神经损伤104例(41.9%),牙槽神经损伤93例(37.5%),面神经损伤51例(20.6%)。眶下神经损伤是由于眶下骨质较薄,当骨折发生时,发生位移的骨折部位压迫眶下神经导致的神经损伤;牙槽神经损伤多由下颌角等处骨折形成;而面神经属于混合神经,处于的位置较为深,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主要为锐器损伤,易导致多种功能不全,所以因尽早实施修复。在实施手术治疗中还容易形成神经的二次创伤,虽然这是手术中不可避免的情况,但是为了规避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实施治疗时往往应选择损伤较小的入路路劲进行手术治疗。

4 讨论

临床治疗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方式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时通过牵引疗法对患者进行伤处复位,避免了手术治疗可能产生的神经损伤和术后感染等现象,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预后效果远远不如手术治疗,复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手术治疗已经得到广泛的临床验证,复位效果佳,预后良好,但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

回顾分析920例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治疗方式的综述选择中,有10.7%的患者为非手术治疗,其疗效为优的患者仅为非手术治疗患者的8.2%,为全部患者中的0.8%,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89.3%,其中疗效为优的患者占手术治疗患者的45%,占全部患者的40.2%,两种治疗方式的比较中,手术治疗的疗效为优的比例比非手术治疗的比例高39.4%,由此可见,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临床治疗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治疗医师应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运用专业技能进行救治工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对重度口腔和面部外伤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金荣.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3):52-55.

[2]陈辉,刘彦普,刘斌.1001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02):129-133.

[3]次仁卡卓,格桑白玛,达珍,等.高原地区口腔颌面外伤的急诊治疗体会与分析[J].西藏科技,2015(08):53-54.

[4]徐伟,王笃权,王春梅,等.颌面部复杂损伤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3(24):2361-2364.

[5]周海.頜面部损伤339例临床救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0):26-27.

[6]冶固军,张华章,东志芳,等.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临床诊治[J].现代预防医学,2011(15):3135-3136.

[7]刘伟东,闫俊杰,陶海彪.砂轮爆裂致颌面部严重创伤的临床诊治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03)365-367.

[8]谭繁胜,赵建江,谭海波,等.老年口腔颌面部损伤救治320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03):146-149.

[9]高耀斌.口腔颌面部外伤治疗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4):51-52.

[10]徐金标,孙鑫,魏军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8):1832-1834.

[11]贾娟,夏德林,付光新.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5):1242-1244.

[12]胡晨,李建卫,袁晓燕,等.46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26):5047-5052.

[13]么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05):183-184.

[14]郑凌艳,杨驰,张伟杰,等.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治疗结果的因素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4(04):336-339.

[15]唐海淞.重症颌面部外伤的早期观察与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2):191-192.

编辑/金昊天

猜你喜欢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重度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
老年重度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