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艺术研究

2017-02-22 18:18刘改
文教资料 2016年25期
关键词:绿色教育教学艺术思政课

刘改

摘    要: 绿色教育理念是一种强调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观,它追求的是以人为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和谐教育。“绿色教育”理念的践行需要在具体课程教学艺术中实现;而“教学艺术”追求的目标正是绿色教育理念被赋予的意义与内涵。在绿色教育理念影响下的教学艺术探究,有益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堂讲授艺术、氛围营造艺术、师生关系艺术及考核评价艺术,从而增强思政课堂吸引力。

关键词: 绿色教育    教学艺术    思政课

一、概念解读

“绿色教育”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末的欧洲,它最初强调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教育的各种要素之中,使之成为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可以说它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一种新理念。在我国,杨叔子院士较早地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绿色教育”这一概念,他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容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主张“科学人文交融生绿”。由此可以看出,源自于自然科学范畴的“绿色”这一名词引入社会科学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内涵:除了低碳、环保、可持续等意义,还意味着人本、人性、人文;意味着生命、生机、生息等内涵。绿色教育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因此,它不是一个仅局限于环保范畴的概念,而是一种强调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观,它追求的是以人为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和谐教育。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要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学习、探究的情感需要和强烈的认知需求;是在教学过程中按教学规律、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娴熟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以艺术化的手法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智慧课堂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创造独具个性地进行学习[2]。在具体课程教学中,摆脱传统灌输式的、固化的教学理念,追求教学艺术,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的师生关系、生机勃勃的人文环境,这正是绿色教育理念倡导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和谐教育。

二、绿色教育理念下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艺术的必要性

首先,从以上概念解读中可以看出绿色教育理念与教学艺术都致力于摆脱以往照本宣科式的灌输教育,而是强调生机、活力、民主、和谐的教育过程。“绿色教育”理念的践行需要在具体课程教学艺术中实现;而“教学艺术”追求的目标正是绿色教育理念被赋予的意义与内涵。因此,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艺术有其必要性。

其次,我国的高职教育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它在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更加突出了职业性、技能性等特征,致力于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人才,这使得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更偏重“科学教育”而轻视乃至忽视“人文教育”,绿色教育所主张的“科学人文交融生绿”并没有得到体现,从而使得以“人文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线的思政课地位下降。然而,高校教育德育为先,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能够充分发挥“绿色教育”理念优势的课程之一,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是以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为目的的。因此,思政课教学更应该贯彻绿色教育理念,强调民主的教育方式、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实施健康、纯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再次,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以及如何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一切都需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艺术。在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思政课的教学艺术会更加突出,将致力于探究思政课教学的灵性;致力于培养具有绿色人格特征的、理性健康的、全面发展的“绿色人”。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思政课教师要面对现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探究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特殊规律和教学艺术特征,用较高的课堂质量和实际教育教学效果践行绿色教育理念。

三、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艺术

在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一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的认知方式;二是要培养学生一种使个人价值与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生存方式;三是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终生学习方式。以上终极目标的实现需要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汲取绿色教育理念的意义和内涵,提高思政课堂的讲授艺术、氛围营造艺术、师生关系艺术及考核评价艺术,从而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

(一)课堂讲授艺术:教绿色的、绿色的教

我们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事業首先应该是对“人”的教育,而不应该简化成理论知识、人文知识抑或是相关政治、法律制度等的传授和灌输;思政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自主发现现实社会中的真理、善良和美好;教他们用心灵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更加了解自我、尊重他人、关爱生命;教他们发掘大自然的真谛及魅力所在,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把大自然当做索求无度的工具性资源。所以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是绿色的,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也就是所谓要“教绿色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艺术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也就是所谓要“绿色的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环节,它们共同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

首先,“教绿色的”也就是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把绿色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使教学内容充满人本、人性和人文气息。思政课是与学生的心灵与思想接触最为紧密的课程,其教学内容要能够触摸到学生的心灵最深处,原本,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是思政教育的一大资源优势,也是绿色教育理念倡导的,但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实现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同时还要注意主导性。除此之外,如果千篇一律地对学生进行整齐划一的教学与要求会有损学生的个性、扼杀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思政课教师需要用心灵感悟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从中挑选出位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相契合的案例、新闻事件等作为对理论知识的解读与补充,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绿色”特征。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讲“绿色的教”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打造一个新型的、充满艺术魅力的人文课堂,这个课堂是饱含人文关怀的、平等和谐的、朝气蓬勃的生态课堂。这种理想课堂的塑造需要摆脱那种枯燥说教的教学方法,代之以艺术化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首先得拥有这样一种意识:本门课程不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教师要彻底摆脱仅仅供给理论知识及事件结论的习惯,而是要养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提供价值引导的习惯。尤其是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人们面临价值理想与功利性思维方式的问题,专业的技术与知识成为一些人追逐的目标,非实用的知识被边缘化。面临这种境况,思政课应在教学方法上追求教学艺术,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尝试赋予传统的理论知识以鲜活的时代气息,引导抽象的理论知识以贴近实际的生活气息,传给理论知识以生动的艺术魅力。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用典型案例启示学生、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真情和爱心感动学生;应该以教材为立足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循循善诱地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时代化、生活化,从而让学生主动、愉快地修正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进而是行为方式。

(二)氛围营造艺术:绿色的课堂氛围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要讲究氛围营造艺术,要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营造绿色的课堂氛围,也就是营造以人为本、充满生机与活力、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的课堂氛围。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目标任务在于:努力探索促进高职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及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所以本门课程的课堂更要以尊重高职生的个性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努力营造有利于他们德与才、身与心、智与情全面发展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秉承绿色教育的理念,提高高职生的生活及学习质量,提升他们的生命状态,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使他们乐于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其次,要将绿色教育理念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以健康、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感染他们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绿色的生活观、启迪他们绿色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绿色的人格品质。最后,要在课堂上为高职生创造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的机会及实践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判断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师生关系艺术:绿色的师生关系

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艺术有效性的前提。高职院校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要用“爱”来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尤其是直接触摸学生心灵深处与思想意识深处的思政课更要以“爱”为中介营造绿色、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具体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是互为主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是共生共赢、绿色和谐的,所以教师要把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今,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存在感日益增强,这种自主性需要思政课教师摆脱传统师道尊严的权威,而是要代之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需要教师润物无声地将思政教育的刚性目标有机地转化为学生成长的柔性目标,并且能够在日常交往与沟通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有效教学的必要因素,之所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先进的技术手段都无法取代教师,就是因为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往,对思政课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劳作,而是与具体的“人”的交往;不是纯粹的教学,而是艺术创作,拥有这种观念的教师才能构建绿色、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并不是政治说教,而是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指路明灯。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放下对思政课先入为主的逆反心理与固有成见,才能积极主动地构建并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考核评价艺术:绿色的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与以知识、技能灌输为主的专业课程相同,思政课的考核也是以试卷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的。但是,思政课教学并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以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化、行为方式的转变为最终目的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并不是获得试卷上的高分,而是充实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素养、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思政课的教师并不是得到一系列数量评估的数据,而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因此,思政课应该注重考核的艺术,不能人云亦云地单纯采用试卷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而应该制定多元、绿色的考核方式,把学生日常的行为纳入考核机制中。另外,在致力于构建绿色、和谐师生关系的课堂上,考核评价的主体有实现多元化的可能,同学之间的评价、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各种评价形式都应该纳入课堂评价機制中。

四、结语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的,因而真正的教育是要讲求教学艺术的。过去,高职教育培养了众多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虽然他们成为了各个行业的骨干,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缺少创新开拓的精神、缺少释放个性的意识、缺少最基本的公民素质、仁爱之心,手足相残、同胞相妒的事件不在少数。作为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政课教学,应该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讲求课堂讲授艺术、氛围营造艺术、师生关系艺术、考核评价艺术等,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扩充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化教育活动的人文内涵,使课堂焕发出绿色、蓬勃的生命之光。唯有如此,方能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期走上社会成为一名身心全面发展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韩明.大学绿色教育:从理念到行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97-100.

[2]李晓红.试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教学艺术的提高[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116-117.

[3]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

江苏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全纳特征的高职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绿色教育教学艺术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绿色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绿色教育”指导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创新反思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