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2017-02-24 02:55龚晓莺
关键词:供给发展

陈 健,龚晓莺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92)

共享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陈 健,龚晓莺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9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破解贫富差距加大、地区发展不均衡、阶层固化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现共享发展也面临着资本和权力阶层的掣肘等诸多现实困境。基于此,拟通过如下举措创新共享发展的实现路径:一是加强政策性共享体制机制供给,实现供需最优搭配;二是加强就业、创业共享平台建设和相关政策供给,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劳动密集型就业群体发展实现有效对接;三是加强社会化共享助力网络平台供给,吸引更多社会化项目或人员加入社会化共享助力网络平台;四是完善可持续政策机制供给,实现多领域的生态文明;五是实施包容性发展举措供给,建立和完善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

共享发展;贫富差距;分配正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以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维护和增加广大人民福祉为己任和宗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党和国家始终不忘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凭借改革开放和地域优势先富起来,但是先富要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党和国家始终关注、关切人民的发展,一切以人为本。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阐述科学发展观》(2012年8月5日发布),http:∥zqb.cyol.com/html/2012-08/05/nw.D110000zgqnb_20120805_4-02.htm,2017年6月26日访问。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共享概念,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25日发布),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2017年5月28日访问。2012 年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17日发布),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2017年6月28日访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共享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的形成过程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和不断创新性。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助于破解新时期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加大、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我国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条件

(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获得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这为实行共享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979年到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在9.7%左右*赵满华:《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机制研究》,《经济问题》2016年第3期,第7-13页。,尽管2015年以来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仍然保持6.9%*《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2月29日发布),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2017年3月28日访问。,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7%,这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增速中已经属于很高的增速。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中国的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3.2%*《中国贡献全世界新机遇》(2017年3月5日发布),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3/05/c_1120569517.htm,2017年3月28日访问。,物质产品的丰腴程度也大幅提升,我国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05亿吨增长到2016年的6.16亿吨*陈培雄:《交易是拯救中国交易下滑的有效途径》(2017年5月24日发布),http:∥finance.sina.com.cn/zl/stock/2017-05-24/zl-ifyfkqks4526363.shtml?cre=financepagepc&mod=f&loc=3&r=9&doct=0&rfunc=100 ,2017年5月28日访问。,不仅生活必需品已经能够满足人民基本需要,而且还大量出口。其他各种更好层次的产品也产量大增,1978年中国汽车产量14.9万辆*曹淼:《中国汽车业迎唯一一次崛起机会 做品牌是出路》(2016年9月21日发布),http:∥sc.people.com.cn/n2/2016/0921/c345500-29035647.html,2017年6月16日访问。,2016年汽车产销超2 800万辆*《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双超2800万辆 同比增14.46%和13.65%》(2017年1月12日发布),http:∥news.xinhuanet.com/auto/2017-01/12/c_1120298259.htm,2017年5月28日访问。,连续八年跃居全球第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为我国实行共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必须实行共享发展,且社会主义制度是实行共享发展的必要条件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两大主题,其中发展在两大主题中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发展才能确保人类不断进步。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不管是什么制度都想获得发展,只是发展目的及发展所要服务的对象、惠及的对象不同而已。之所以会出现异同,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所有者不同,造成生产成果的占有和分享就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生产资料是集中于少数资产阶级手中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其成果就不愿意拿出来和大部分人、多数人共享,这是由其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的阶级属性决定的。而在我国生产资料是全体人民共同占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其成果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且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为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国家也会采取一些共享发展的措施,例如提高福利待遇、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员工持股计划,等等,但资本主义国家不会将共享和提高全民福祉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共享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尽管由于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不同,共享的程度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共享的层次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供给,但是对共享的执着追求,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方向。现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足以全面实施共享发展理念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成为新时期的发展指导思想。

(三)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迫切需要实行共享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我国生产力获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处于世界第二,民生领域也得到很大改善,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断增强,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严重短板,因此实施共享发展是补齐这一发展短板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国情和事实,尽管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但是较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人均GDP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共享发展理念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例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协调,东西部发展差距大;社会保障双轨制尽管正在逐步并轨,但是依然任重而道远;医疗保障水平、教育水平不均等等问题,都表明共享发展还没真正实现,还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了中华民族长远大计,为了百姓安康,必须尽快补齐这个短板。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想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强劲发展必须实行共享发展。我国经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速已经放缓,面对这一经济新常态,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稳健发展,必须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有效供给,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在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通过加强需求侧的管理,均衡区域发展差异,完善收入保障制度,增加乡村有效供给,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养老服务水平,早日破除双轨制,加大医保支持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等等举措扩大社会有效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完善的保障制度之下,敢消费,乐消费。因此只有加快一体化共享体系建设,才能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脱贫的关键期,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脱贫的必然要求。我国计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着力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由全体百姓共享。如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城乡公共产品服务一体化、社会服务水平均等化都是共享的内涵界定,贫困人口的托底帮扶、教育支持计划、产业帮扶计划等等都体现了共享发展的要求。

四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执政以后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共享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我党历届领导人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予以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之后的和平时期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等等无不体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意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其中有一个代表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首次公开讲话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5年07月17日发布),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17/c397563-27322232.html, 2017年5月28日访问。并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5年10月29日发布),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9/c_1116983078.htm, 2017年5月26日访问。因此共享发展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我国共享发展的现实困境

共享发展具有科学精准的现实靶向性,这种靶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富差距日趋扩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目前国际上普遍把基尼系数0.4作为警戒线,如果超过这个警戒线表示社会贫富差距已经大到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并对社会造成冲击。201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65*《统计局:2016年基尼系数为0.465 较2015年有所上升》(2017年01月20日发布),http:∥www.chinanews.com/cj/2017/01-20/8130559.shtml, 2017年6月26日访问。,已经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社会财富和各种资源机会日益向精英阶层、富裕阶层集聚,造成了阶层固化,这些现实问题都为实现共享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二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采取何种举措激发改革发展活力也是共享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共享发展面临着贫富差距日趋严重、阶层固化、脱贫减贫等问题

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初期的普遍贫困状况得到根本改变,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设想已经实现,但是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目前仍没有实现,改革成果如何分配、如何共享的问题日益凸显,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日趋扩大,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且弱者穷者面临着代际贫困等问题。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 335万人*《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2017年02月28日发布),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8/c_1120543533.htm, 2017年6月16日访问。,“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 616元,增长了7.8%,减去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增长8.2%,减去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72”*《2016年全国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7年01月20日发布),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7-01/20/c_1120353289.htm ,2017年3月26日访问。。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减贫、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任务艰巨,这为共享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贫富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还体现在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众所周知,东部地区由于改革开放及区位优势等获得了巨大发展,有人形象地把东部沿江沿海地区比作发达地区,西部地区比作贫困落后地区。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巨大差距,如金融、邮政、电信等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收入过高,服务业、农林牧副渔等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之所以出现阶层固化,是因为先富的并没有发挥带动后富的作用,各种优质资源都向强者富者集聚造成贫困者越加贫困,甚至代际贫困,这些都是摆在共享发展面前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

(二)共享发展面临着中国经济新常态,激发改革发展新活力新动能的挑战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经验总结,因为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失衡不利于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也不利于充分挖掘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由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过分注重经济发展速度,政府的投入也比较片面,缺少普惠性,导致民生事业发展滞后,贫富差距加大,这不仅不利于刺激消费,扩大社会总需求,而且也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目前的民生事业发展滞后也给共享发展的实施带来很大的挑战,因为民生事业进步的标准就是全体民众都能有权利有机会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只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所有民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激发改革发展的新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三)共享发展面临着资本和权力阶层的掣肘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凭借改革开放的政策或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先富了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开始活跃起来从而逐渐形成了资本阶层和权力阶层,由于资本本身具有天然贪婪本性,资本阶层为了一己之利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不讲社会责任,不仅不能在先富带动后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不讲道德,损人利已,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国家实行共享发展理念,这也为共享发展实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十八大以来处理的省部级以上贪官的数量及贪腐的金额之大可知这些贪官背后都有庞大的企业帝国或者暗地培植一些企业为自己输送利益,这些企业为何能优先获得资源、占有资源关键就在于和官员相勾连,从而形成了权力阶层,权力阶层的存在带来的社会不公比资本阶层有过之而无不及。改革开放以来权力阶层占据了我国一些领域的资源,使人民不能共享发展成果。尽管目前国家在从严治党、反腐方面加大力度,但是短期内腐败等权力寻租情况还会时有发生,这就为实行共享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

三、我国共享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政策性共享体制机制供给,满足不同群体对政策供给的不同需求,实现供需最优搭配,协调并平衡共享发展,注重初次分配的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基于目前社会主体结构和利益取向日益分化和多元化的情况,国家应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别的共享政策制度供给。对于生活贫困、目前还在为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而奔波的人员,国家应设计生存型共享制度,为这类人群提供的共享安排应该侧重于为这类人群解决就业扶贫和生活资料来源扶贫制度;对于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体,国家对这类群体进行共享政策制度安排时应侧重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再分配问题。共享制度的设计供给要做到兼顾好不同群体的共享需求,既要注重初次分配的导向作用,使贫困人群生活有法律保障,又要重视再分配的公平性及社会资源的均衡性。针对发展问题则应通过发展型提高型共享制度的安排使所有群体都能公平地享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等发展机会和发展权利及发展条件。

(二)加强就业创业共享平台建设和相关政策供给,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劳动密集型就业群体发展有效对接,实现高效就业创业

现阶段我国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攻方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必会造成产能过剩或污染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者面临失业的危险。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即人的生存发展的问题是大问题,因为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国强民富,因此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妥善解决劳动力再就业或创业问题,使供给侧改革真正惠及的是普通百姓,而不是使百姓生活更加贫困。一方面国家要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积极的规范和引导,加强管理,并严格要求企业为员工交纳各种社会保障基金,严格用工规范和用工待遇,对企业破产或兼并等进行合法规范和管理,广开就业渠道,以降低劳动者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由于失业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去产能不是关闭企业,而是通过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原来的企业工人通过培训可以重新投入到绿色产业的生产中去,政府在这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资助。

(三)加强社会化共享助力网络平台供给,吸引更多社会化项目或人员加入社会化共享助力网络平台,实现社会化共享参与主体大众化

要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和互联网平台参与到社会共享发展中来。例如针对目前农村土地大多由留守老弱人员负责种植而效益不高的现状,可以在确保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搞大型农村合作社,获得的收益可以按约定的比例支付给土地家庭承包户。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更多地投资公共养老、医疗、公共服务、教育及参与扶贫等项目的开发等,国家给予参与公益投入的社会资本以一定的资金、政策等的扶持,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包容发展、内涵发展,并通过对农民等弱势群体进行互联网等技术的培训,实施农村通网工程,方便农民及时通过互联网关注市场信息及通过互联网发展共享住宅、共享农家乐、网店等项目,从而实现城乡网络一体化。

(四)完善可持续政策机制供给,建立基于共建共享原则的共享生态环境,实现多领域的生态文明

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共享发展中的作用,努力营造公平合理、人人有机会的共享文化氛围。政府可以利用管理公益性图书馆、网络资源、图书文献、广播电视等的机会,制定相关规定引导国有文化事业企业单位参与到共享发展中来,例如可以通过定期免费开放图书馆、大学校园、公园、博物馆等举措营造共享文化、共享生态环境;市场可以通过鼓励政策发展共享产业,将共享理念融入各行各业,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供给。对于政治领域的民主政治建设,政府也应把共享理念融入到具体企业和社区,完善基础治理结构,建立基于更广泛参与主体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激发广大人民参与到共享民主制度建设中来。如有的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的稳定,在于政治廉洁,合法性强,法治健全;而一个社会的活力,则在于能够为民众提供全面、有序、安全的制度化保障,以利于民众自己管理自己,进行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创造性活动。”*蔡 拓:《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当代中国两大战略考量》,《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第5-14页。作为政府层面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和供给。此外,在环境领域应弘扬人与自然共享生态文明的理念,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文明。

(五)实施包容性发展举措供给,建立和完善责任共担、发展机会和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享发展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必须明确这一规律,对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发展需求和发展机会等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公平公正的处理。要建立和完善责任共担、发展机会均等和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体制,把所有群体包括弱势群体都纳入到共享发展中来,形成同呼吸共命运的命运共同体。对改革发展的成果和人类文明成果包括弱势群体都有权力参与共享,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和动力。

RealisticPredicamentsandCountermeasuresforSharedDevelopment

CHEN Jian, GONG Xiao-ying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i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ackling the realistic problems like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uneven development in various regions and the stratum solidification. However, its realization also faces such realistic predicaments as the limitations from the capital and power class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measures to innovate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hared development. First,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policy supplies of shared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to realize the optimal match of supply and demand. Second, it is to strengthen not only the sha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s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but also the supplies of related policies,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joint between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labor intensive employment groups. Third, it is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social sharing power-assisted network platform, and attract more social projects or staffs to join. Fourth, it is to improve the supply of sustainable policy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multi-doma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ifth, it is to implement the supply of inclusiv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esponsibility sharing and benefit sharing system.

shared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distributive justice

D 616

A

1004-1710(2017)06-0026-06

2017-05-15

陈健(1982-),男,江苏睢宁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问题。

张文光]

猜你喜欢
供给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发力供给侧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