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句子的结构差异

2017-02-24 05:49袁在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及物动词英汉主语

袁在成



论英汉句子的结构差异

袁在成

(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英语和汉语为世界上的两大语言,代表着中西两大文化,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英语是拼音文字,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属于汉藏语系。在交际的过程中,句子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英语学习,必须能够充分理解英汉句法差异。英汉语言属于不同语系,决定了它们在句法层面上的差异非常明显。本文拟比较英语句子和中文句子存在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在语言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一 英汉句型对比

(一)英语主要句型

在英语语言中,所指的“句型”实质上是基本的从句结构类型,换言之,就是不断变化的句子结构成分。总体说来,英语中有5种主要句型(主谓补,主谓,主谓宾,主谓双宾,主谓宾补)。

1.“主谓补”结构。该结构就是常说的“主系表”结构,句子中,谓语常常由系动词充当,如:become、be,或感官动词充当,如: taste, seem, hear, listen ,smell等。

(1)This ball is mine.

(2)These kids seemed cute.

2.“主谓”结构。该结构较为简洁,在此结构中,谓语常为不及物动词。

(1) He is sleeping.

(2) The teacher has arrived.

3.“主谓宾”结构。在此结构中,谓语常为及物动词,常常称这种及物动词为“单宾语及物动词”。

(1)Tom broke the window.

(2) Everybody knows his temper.

4.“主谓双宾”结构。在此结构中,及物动词后面跟着两个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常常称这样的动词为“双宾语及物动词”。

(1) Marry showed me the way.

(2)Tom lent me his math book.

5.“主谓宾补”结构。在次结构中,及物动词之后跟着宾语和宾语补语,该种动词称为“复杂宾语及物动词”。

(1)The boss appointed him assistant.

(2)He pronounced himself disagree with the plan.

(二)汉语主要句型

王立曾说:“西方语言学的语法僵硬刻板,汉语语法灵活多变且更重视表达目的”;“西方人偏向于‘去中心化’,即‘化整为零’;中国人却偏向于‘化零为整’”(《中国现代语法》,1985)。汉语句型较之英语句型更为复杂,汉语中有一些特殊句型,如:“把”字句,“有”字句,“得”字句等,而英语中却没有。

1.“把”字句。在现代中文里,把字句是一种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把”字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段(主语和句首状语),中段(“把”字句的状语,包括“把”字及其宾语),尾段(谓语中心,即“把”字之后的成分)。例如:

(1)张三把地面清理干净了。

(2)小王不应该把这事宣扬出去。

(3)这件事把他气得不得了。

然而,我们不能随便把任一带有“把”字的句子称为“把”字句,比如以下这些例子:

(1)当我把花盆挪到外面去的时候,妈妈正在里屋做饭。

(2)他高兴得把我的手握得紧紧的。

上述例子中,“把”字词组分别作主语,宾语,定语和补语。这些句子并非遵循了“把”字句的规则,所以它们就不是“把”字句。

2.“得”字句。“得”字句指的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跟着“得”字和补语(不包括跟着表示可能性的“得”所带的补语)的句子。“得”字句结构复杂,形式多变,在现代汉语中运用广泛。例如:

(1)小红唱歌唱得好听。

(2)她笑得像花一样。

3.“有”字句。“有”字句是动词“有”(包括“没有”,“无”)作谓语中心词的句子。汉字“有”带有肯定意义,其反义词“没有”或者“无”表示否定。在此主要探讨表示肯定的情况。例如:

(1)他的口语已经明显有所提高。

(2)黑板上有一行字。

(三)英汉句子成分

在英汉句子结构中,都是由相关词语及相关连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句子,在这两种句子中,有其共同的相似部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然而,英汉句子成分却各有千秋。

在简单句中,英汉句子都是由主谓宾构成,但其用法却不同。以英语句子为例,除非是祈使句,否则一个句子必须有主语或者形式主语;而且句子的谓语必须跟其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然而在汉语句子中,只要不影响阅读,主语是可以直接省略掉的;而且汉语的动词没有屈折变化。例如:

You can sing but you cannot dance.

你会唱歌但不会跳舞。

英文例句中的连词“but”连接了两个简单句。尽管两个句子都有相同的主语“you”,但是都不能省略,然而其对应的中文翻译中却直接省略了第二个“你”。

其次,就词性来讲,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可以是一个名词、非限定性动词、词组或者是个从句,但大多数情况下,中文中的主语都是人或者事。例如:

(1)To get trust of him is the first step.

(2)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妈妈。

在第一个例子中,主语为非限定性动词词组“to get trust of him”,但在第二个例子中,主语是一个名词性词组“第一件事”。

(四)英汉句子的扩展

扩展句子时,我们通常是在汉语中心词之前加词,而在英语中心词之后加词。英语句子通常是“首合尾开”,例如:

She is playing.

S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S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a group of boys.

S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a group of boys on the ground.

S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a group of boys on the ground in our school.

然而基本的汉语句子却是“首开尾合”,例如:

好。

很好。

你很好。

我觉得你很好。

我真的觉得你很好。

我说过我真的觉得你很好。

二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

(一)“形合”VS“意合”

形合来源于希腊语“hupotaxis” (hupo + taxis = 正在筹备中),意思是并列的、从属的或镶嵌的结构。而意合则来自希腊语“parataxis” (para + taxis = 协议之外),指的是不使用连词而一个接一个地使用从句和句子来表现他们间的关系。形合和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最明显的特征,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英语句子中,有许多将介词和连词作为连接词的分支而蔓延形成“参天大树”,它描写具体,逻辑紧密,表达清晰。而汉语句子通常不使用任何连词以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扩充,就像竹子一般,外表松散精神集中。所以我们可以生动地将英语句子结构成为“树形”,而汉语句子成为“竹形”。“树形”句是框型结构,逻辑紧密,有完整的主谓。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句子比作一树苹果、一串葡萄或珍珠。“竹形”句的句子结构没有套多的限制,其句子自然顺序排列。我们可以将“竹形”句比作一节竹子、一杯水或一盘珍珠。王力曾说:“就句子结构而言,西方语言是法制的,而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因此,英语句子严格的按照‘法律’组成,而汉语句子的构成通常受‘动态思维’影响,比如说话者的意识和环境等”(《中国现代语法》,2011:84) 。我们经常说的“不解释”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例如:

(1)After losing them (his shoes), he ran on four legs and went faster, so that he might have got away altogether if he had not unfortunately run into a gooseberry net, and got caught by the large buttons on his jacket. (选自毕翠克丝·波特的《小兔彼得的故事》)

(2)The problem of possible genetic damage to human population from radiation exposures including those resulting from the fallout from testing of atomic weapons has properly claimed much popular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3)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例(1)使用了许多诸如“之后”、“如果”、“通过”这样的连词来暗示从句间的关系。就像一棵树,它有许多枝节连接每一部分。然而,如汉语句子例(4)展示的,找不到任何连词来连接句子,这也并不影响读者的理解。就像竹子有许多节以自然顺序相互连接一样。

因为汉语是表意文字,每部分的关系不是明确的而是隐含的,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有选择性地隐藏或表达这样一种关系以使目标语更具可读性。

(二)明确vs含蓄

“明确”是全面清晰表达某件事,不说有隐含意义或令人疑惑的话。而“含蓄”则指不直接表达某事,但措辞上有所暗示。所谓的“明确”在语法上指没有任何说明表面结构模型的标志,如英语中名词的数、代词的格、形容词和副词的级、主谓一致等等。然而,所有的这些形式在汉语里并不存在。让我们从语法分析的步骤来看。我们经常首先根据英语的形式来挑选主语和限定动词,然后构建句子的基本框架,最后插入助动成分。只有当我们理解句子结构,才能知道它的意思。例如:

The credit belongs to the man who is actually in the arena, whose face is marred by dust and seat and blood; who strives valiantly, who errs and comes short again and again, because there is no effort without error and shortcoming; but who does actually strive to do the deeds, who knows the great enthusiasms, the great devotions; who spends himself in a worthy cause, who at the best knows in the end the triumphs o high achievement and who at the best, if he falls, at least falls while daring greatly, so that his place shall never be with those cold and timid souls who know neither victory or defeat. (Nixon)

这是主谓宾句型,其主句是“The credit belongs to the man”,后面接数个定语。因为英语句子成分很复杂,我们就有必要使其结构关系更明晰。

汉语语法强调意思。在分析语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是有一堆字而没有停顿,没有主谓的迹象,我们就只能将句子分解理解其关系从而理解其语法。例如: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日本的某些军国主义分子违背本国人意志,妄图掩盖侵华战争中“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

我们发现该句很复杂,它有很长的修饰词,但在分解后,我们知道其主语是“现在最大的问题”,谓语是“就是日本的某些军国主义分子违背本国人的意志”。我们将中间“日本的某些军国主义分子违背本国人的意志,妄图掩盖侵华战争中‘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这一部分作为定语。

(三)“硬”vs“软”

我们说英语很“硬”是因为它在造句时遵守一定的规则,而汉语是“软的”,因为其句子结构的动态性和易变性。就英语而言,此法必要的变化不能省略,包括名词的数、动词的时态、主谓一致等。但是,汉语是一种没有任何词法变化的分析性型和动态型的语言。译者们应该熟悉这些规则,否则就会犯错误。例如:

(1)Nobody but two students is in the classroom.

这句话中的动词“is”名词前“students”不一致,而与主语“nobody”一致,因为动词必须遵守主谓一致,就像例句的开头。

(2)The tall buildings of the martyred flashed by as we lurched from side to side in response to the driver's sharp twists of the wheel.

A. 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从我们身边一座座飞掠而过,而同时我们也随着司机急打方向盘在车里东倒西歪。

B. 在这座曾经饱经风霜的城市里,我们的车在飞快地行驶。车外高楼大厦一闪而过,车内司机急打方向盘,我们则跟着东倒西歪。

我们比较这两个译文,就会发现译文A是根据英语语法结构直译的,但是不符合汉语习惯。修改后的译文B 更软,因为它是从冗长的英语句子中分离出来的,也调整了句序以迎合汉语语法习惯。

(四)主语vs主题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词法语言,而汉语是语义语言。英语是由一致性支配的带有主谓结构的语言,所以英语是以主语主导的语言,其主谓的语法单位是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语是一个语法概念并支配动词短语的一个节点。英语的主语位于主动词前,并遵守主谓一致,即主语是动词描述的目标。此外,主语是代表动作的方向和有力点,动词的体验和条件的一致性。从语法意义上看,英语主语是不可分的。主谓一致确定了“主语”和“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成分,主语通常是名词和名词短语。但是,在that引导的从句中,不定式结构和v-ing结构,“it”、“there”必须充当先行主语出现。如:

(1)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gym.

(2)It occurs to me that I’ve forgotten to update my Wechat for days.

在这两句话中,我们找不到恰当的主语,所以就分别用了“there”和“it”作为其形式主语。

不像英语,对于汉语来说,其评论和主题的句法和语法部分对句子结构尤为重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汉语为主题为主导的语言。对比主语,主题是一种更实际的方式(一种实际的方式,而不是严格遵守一套规则的方式)。我们不能总是将汉语句子作为主谓结构来分析,因为大部分汉语句子没有主语,而是围绕主题展开的。主题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是一个说话者想要表达的物体,也可以是句子的主体,该句子支配整句话,我们通常在句子开头表达。例如:

(1)食堂今天吃饺子。

(2)处处都有好心人。

(3)昨晚抓住了一个小偷。

不像英语,在汉语句子中我们有时找不到主语,例如上面三个句子。我们不说“食堂”“处处”和“昨晚”是主语,因为他们不直接支配动作。

(五)被动vs主动

被动语态指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而主动语态则指主语是动作的施事者。被动语态是英语中最普通的语法现象。句法被动句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被动语态(使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含义)。总的说来,大部分及物动词都有被动语态。虽然我们能用其他形式而不是被动语态表达英语的被动含义,英语句子却更倾向用句法被动语态。相较于英语,汉语句子更多的使用理论上的被动语态,即主动语态。在主动语态中,句子的主语是动作施事者,也就是说,主语指导谓语指定的动作。这种差异是由下列三项条件造成的:

1.汉语被动语态的使用受限,如:

因为下雨,运动会延迟了。

其英译为:“The sports meeting is delayed by rain.”我们很容易感觉到英语中存在被动的涵义,然而,汉语中并未出现被动形式,因为汉语中更常用主动语态。

2.不一定需要介绍施事者,我们可以用非主语句子或省略主语的句子来保留汉语句子的主动形式。例如:

(1)注意看看地址是否书写正确。

(2)不要太介意别人怎么看待你。

在这两句话中,虽然我们找不到主语,但他们的意思很明确。一定是有人写了地址,也就是说,地址被某人写了,但我们不知道究竟是谁写的,因此就适合用非主语的句子。

3.当我们没有提到施事者时,就用通用的人称和一般指称,如“人”、“某人”、“有人”、“大家”、“人家”、“别人”、“人们”等作为主语以保留汉语的主动形式。例如:

(1)人们都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强大的。

It is believed that China will get stronger.

(2)大家都已经到了。

我们不能将确定的人作为这两个汉语句子的主语,所以我们就是用人称代词“人们”和“大家”指施事者。但在英语中,我们通常用形式施事者“it”,如第一个英语例子。

(六)替代vs重复

英汉句子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我们在英语中从来就看不到重复的词或句子,除了修辞手法。替代的定义应该包括词汇替代,如同义词、近同义词、上义词和广义的普通词。我们注意到出现在前文中的词和句子结构通常都由pro形式的词代替了,如代词、同义词、英语句子的替代句结构。如: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a cup of tea?

——Sorry, I don’t like it.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用“it”代替“tea”,避免重复。

英语中主要有三种替代现象,包括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从句替代。

1.名词替代。在名词替代的情况下,名词短语或其中心词有可替代的名词或代词替代,如人称代词she, he, they, them, it,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those,关系代词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连词who, where, what, which,非限定性代词both, either, one/ones, much, other, another, some, any,名词the same, the kind, the former, the latter等,例如:

(1)The girl like dancing, but she doesn’t like singing.

(2)The time of today differs from that of 20 years ago.

就像例(1)表现的,我们使用人称代词“she”来代替“the girl”这一指称以避免重复。

2.动词替代。代替成分:助动词 (do/does), 混合助动词 (do so,do it,do that,do the same), 可替代的句子结构 (so+do +主语,so+主语+do,so + be +主语, so +主语+ be) 等。如:

(1)She goes to school earlier than I do.

(2)He likes that movie, so do I.

如例 (2)所示,我们不说“I like that movie too”而说“so do I”,因为前者不具体且具有重复意义,英语中应避免。

3.从句替代。在这种情况下,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用“so”或“not”替代,条件从句用“if so”或“if not”替代。例如:

(1)People believe that the German team will win this game. Tom thinks so, but I believe not.

(2)You can come to see me on Friday; if not, Saturday is also OK.

在(2)中,事实上,从句“if not”是“if you cannot come to see me on Friday”的缩略形式,以避免重复。

相反,重复在汉语中频繁使用,其句子倾向于选择相同的词汇或句子结构以响应相同的词汇和内容,强加意思,提供对称和平衡。根据王力所说,汉语句子有个基本原则:如能理解,重复名词最佳;若简短,省略最佳。就汉语中的重复而言,笔者列举了下列例子来分析:

(1)他将她埋葬在她能看到群山的地方,那本英文诗集和她躺卧在一起,从树林里采来的鲜花也和她躺卧在一起。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我们通常采用重复来强调我们想说的,如例(2),“解放生产力”重复两次以强调句子的重要性。

(七)综合型vs分析型

英语是综合型的语言,具有常使用功能词的曲折形式的特征,以此来表达语法关系并揭示句法关系。存在着明确的时态、人称、数、体、格等,他们都是由变格、变位和许多功能词实现的。曲折、词序和功能词的使用是构建英语句子时的三种语法方法。因而,英语本认为是词法型语言。

众所周知,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它主要是分析型语言,标志是比英语这样的综合型语言更少使用功能词,而利用词序的变化来表达句法关系而非曲折形式。汉语意思基本上是通过实词表达的;汉语语法隐秘而灵活就句法规则而言,通过这些规则词改变形式并与句子连接。汉语没有曲折,因为曲折经常暗含在语境中或者明确的有“了”、“着”、“过”等。例如:

In 1945, Japan’s industrial capacity was totally destroyed while years later “made in Japan” was a catch phrase for shoddy, second-rate merchandise. Things have changed.

1945年日本完全丧失了工业生产能力。几年后,虽然“日本制造”频频见诸各种商品,但也只是伪劣品和残次品的代名词。而如今情况却大不相同了。

在英语中,句子的动词在语法上有词法变化,如上述例子,谓语“was destroyed”代表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但是,我们只能通过汉语的“了”这一标记词来表达时间的变化。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07-17

教育部基金项目“MOOCs视野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大数据下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EIJYB2015-100);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西社会伦理文化中主流价值观的映射研究”(项目编号14Y059)。

袁在成(1970-),男,湖北随州人,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

H314

A

1673-2219(2017)11-0126-04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英汉主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Swagger:气场压人
英汉校园小幽默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