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主动脉夹层的MSCT征象分析

2017-02-25 16:47张永明
黑龙江医药 2017年9期
关键词:真腔假腔真假

张永明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山西 晋中 03060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主动脉是由内膜、中层弹力层和外膜构成,这三层是紧密贴合在一起,由于各种原因致内膜局部撕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主动脉动脉壁夹层形成,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心血管急诊病死率较高的一种。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分型,本文对我院2011-01—2014-05间收治的71例青年AD患者的MSCT征象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71例我院经CTA诊断为AD且年龄<44岁[1]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证实者51例,其余经DSA确诊),男54例,女17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7.5岁;临床表现为突发胸背部剧烈或撕裂样疼痛,同时伴有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伴有头疼、头晕、牙疼、下肢麻木等,极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1.2 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64层VCT,高压注射器(Ulrich双筒)。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处至耻骨联合平面。扫描技术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80 mA,转速0.5 s/r,螺距0.984:1,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 mm。经肘静脉以3~4.5 mL/s的流速团注对比剂90~100 mL,跟进盐水30 mL。动脉期扫描利用对比剂Smart智能追踪技术,选择主肺动脉窗层面升主动脉为监测靶血管,靶点放置在主动脉真腔内,注射对比剂15 s后启动监测,当CT值强化超过150Hu后触发扫描。

1.3 图像后处理

按照层厚及层间距0.625 mm重建图像,并将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法(volume rendering,VR)。由两位从事影像诊断的主治医师对所有病例的重建图像及CT薄层轴面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得出CT诊断结果。

2 结果

多层螺旋CT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分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与DSA及手术对照结果相一致。

2.1 分型

64层MSCT精确显示Debakey I型37例(52.11 %),II型5例(7.04 %) ,III型29例(40.85%)。

2.2 临床症状

青年AD有47/71例(66.20%)以疼痛为首发症状(多为撕裂样疼痛),其中胸痛38/71例(53.52%),肩背痛29/71例(40.85%)、腹痛17/71例(23.94%);合并有呼吸困难(15例)、头疼(5例)、牙痛(2例)、下肢麻木(3例)、无明显症状(1例)。

2.3 并发症

71例中并发心包积液者13例,胸腔积液31例,胸膜增厚17例,肺不张26例。

2.4 MSCT表现

62例可见真假两腔,9例部分合并阶段性不规则形改变,导致呈三腔或多腔改变。真、假腔密度、大小可不一:真腔密度大于假腔者54例,近似者17例;假腔管径大于真腔者59例(真腔受压变窄,呈新月形或半月形),近似者12例。56例真假腔呈螺旋形走行,15例呈纵轴平行走行,与内膜片走行一致。48例患者可见附壁血栓形成,均位于假腔内,CTA上表现为低密度的充盈缺损。

原始横断增强图像及各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图像均100%显示了临近主要动脉、分支动脉的开口情况,包括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动脉主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及髂总动脉等。

Debakey I型夹层中,无名动脉受累17例,左颈总动脉受累14例,左锁骨下动脉受累15例,肾动脉受累4例,腹腔干受累13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10例,髂总动脉受累12例;19例双侧肾动脉起自真腔,2例双侧肾动脉起自假腔,16例双侧肾动脉分别起自真假两腔;4例肾脏灌注减低。

Debakey II型夹层中,无名动脉受累4例,左颈总动脉受累1例,左锁骨下动脉受累2例。

Debakey III型夹层中,肾动脉受累3例,腹腔干受累10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9例,髂总动脉受累17例;18例双侧肾动脉起自真腔,11例双侧肾动脉分别起自真假两腔;未见肾脏灌注减低的患者。

3 讨论

AD是现今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病之一,MSCT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快速、可靠,对于正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分型对于临床有重要意义。

主动脉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三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血流的通过。内膜又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力膜三层构成。各种原因致内膜局部撕裂,高速血流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造成主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诱因以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和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最常见。

本组研究显示,青年AD患者,以DeBakey I型多见37/71例(52.11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痛、腹痛或伴呼吸困难,胸闷,头疼头晕。本组临床表现为胸背部撕裂性疼痛38例,腹痛17例,无明显症状1例。

诊断AD并不难,其直接征象是真假腔和内膜剥离。本组中真腔和假腔以及内膜剥离的显示均为100%,与文献报道相近。MSCT可清晰显示撕裂的内膜口,轴位图像上可见血管腔被分为真假两腔,真腔因血流速度快,密度高于假腔[2]MPR可见主动脉夹层全长及内膜撕裂细节。

MSCT具有扫描速度更快、单次扫描范围更大、空间分辨率更高等优势。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如: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显示(VR)。可对主动脉夹层的内膜分离程度、范围及破口位置做出精确的定位;再者,MSCT检查安全、简便、用时少、费用相对较低,且易被患者接受,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筛查的首选影像检查诊断方法之一,并能够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合理方案。在普通X线胸片上发现上纵隔增宽或主动脉影增宽时,同时伴有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时,一定要建议该患者立即做MSCT的检查以除外主动脉夹层,否则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1] 陈道纯.人类年龄期划分的指数公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8):771-772.

[2] 倪明,吕维富,邓克学.64排螺旋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5):29-32.

猜你喜欢
真腔假腔真假
真假大作战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主动脉几何构型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围手术期支架周围假腔残留的预测价值
复杂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防止覆膜支架误入假腔的手术经验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假腔供血动脉分支对腔内治疗后假腔重塑的影响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正向入口不明CTO病变的处理策略和器械技术
三句话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