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枯黄萎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2017-02-27 05:34刘海磊刘建敏刘国生
河北农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黄萎病吴某麦苗

刘海磊 刘建敏 刘国生

小麦枯黄萎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刘海磊1刘建敏1刘国生2

小麦在灵寿栽培历史悠久,长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左右.随着农业化学除草与机械化的普及和提高.小麦栽培过程中,各种侵蚀小麦的自然病害也随即而来.秸秆粉碎过大过长,腐熟不充分,农民除草大量使用除草剂,都给小麦生长带来了不利因素.对小麦丰产丰收造成严重损失.

灵寿县焱森农资综合服务站,石家庄市燚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联合对小麦枯黄萎病等病害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小麦生长过中的各种病害发病机理.针对小麦的各种病害进行了不同的药物治疗.下面把我们的分析与治疗方法介绍给大家共享.

一、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黄萎病的发病成因

小麦播种前都要进行机械粉碎,由于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粉碎标准,机手在整个粉碎旋耕过程中贪图利益,粉碎的秸秆大而长,旋耕的土地质量差.造成小麦圆盘播种机不能深播,露籽严重.例如,在2015年我县的三圣院村,部分村民因秸秆还田过程中,包括旋耕做的质量不佳.有成片土地柴草厚度约10厘米,柴草与下部土层分离形成隔层,所播的麦种都种在了秸秆上面.使小麦种子根系扎不下去,都浮在柴草上面.造成小麦出苗后,水份养份供应不足,造成麦苗枯黄萎缩,而成片死亡.技术人通过对农户整块地的分析,本案例属于秸秆还田问题,造成了麦苗的枯黄萎缩而死亡.技术人员对本户麦田及时进行了技术指导,建议农户及时浇灌,结合浇灌冲施尿素10公斤,秸秆腐熟剂5公斤,东北农业大学的"许博士"牌生根壹号500毫升稀释成1500倍液,顺水冲施.翌春时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化学除草剂药物残留

玉米化学除草时,部分农民不能掌握科学的用药技术,不能及时在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除草,而他们个人认为玉米长大了(7叶后),草也出齐了,再用药物防除.熟不知玉米苗大了,草也长大了,杂草5叶后施药增多剂量加大,同时给玉米生长过程中造成了秸秆软化,倒伏机率增加,重者当季减产.且对下茬小麦苗的出土生长,构成残留危害.2016年大吴庄村民吴某,在玉米7叶后化学锄草,草高同玉米高,随意加大"烟莠"的用量,不仅玉米减产,而当年播种的小麦苗发生了枯黄萎缩不生长.通过我们技术人员在同吴某的深谈中,吴某说出了玉米除草时加大了1倍的剂量.技术人员到地块查看后,认为麦苗的枯黄萎缩不属于桔杆还田问题,而是因"烟莠"残留造成的.我们技术人员对吴某提出了,大剂量使用赤.吲.芸(鲁西)1000克+生根壹号1000毫升稀释成1500倍母液顺水浇灌.并且叶面喷施2%尿素水溶液+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0.5%的硫酸镁溶液,通过冬春两次的喷、灌管理,吴某的小麦获得了1100斤每亩的好收成.

三、小麦根腐病

2014年东托村村民杨某的麦苗出土后,在4-5叶期,麦苗成青枯状死亡,经过我们技术人员的解剖冲洗发现,小麦苗的根系粗大,属小麦根腐病,技术人员指导其用50%氯溴异氰尿酸1000克+生根壹号1000毫升,配成1500倍母液顺水浇灌.或用恶霉灵.乙蒜素30克+2%的尿素溶液+0.5%硫酸镁溶液+生根壹号30毫升稀释成1000倍液.茎、叶均匀喷雾,每亩两桶水,间隔7天1次.连续2-3次,效果很好.

四、小麦全蚀病

2009年东合村村民邢某小麦苗发生全蚀病,麦苗细小叶片枯黄,根系细弱坏死,地中茎成灰黑色,小麦苗成不规则片状或条状死亡.小麦齐穗后麦穗成灰白色,拔下后麦脚成黑色,即老百姓称呼为白穗黑脚.全蚀病的防治方法为:50%的氯溴异氰尿酸1000克+20%恶霉.乙酸素1000克+生根壹号500克稀释成1000倍液顺水浇灌.或用50%腐霉双20毫升+25%三唑酮20毫升+2%的尿素水溶液+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0.5%的硫酸镁溶液+生根壹号30毫升稀释成1000倍液,茎、叶均匀喷雾每亩2桶水,间隔7天1次,连续2-3次.

总之把上述配方结合起来使用,喷、灌双效.效果更优.

注释:稀释时,应将氯溴异氰尿酸稀释后,再加入其它农药.

(作者单位:1、灵寿县燚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灵寿县焱森农资综合服务站)

猜你喜欢
黄萎病吴某麦苗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捉迷藏
小麦苗的梦
男子将偷来的自行车送给了卖淫女
一顿早饭
我到麦田看麦苗
中科院微生物所棉花黄萎病防治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小雪花与麦苗儿
左宗棠请客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