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人格特征及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17-02-27 13:18刘启贵
护理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A型人格量表

曹 楠,刘启贵

疾病与人格特征及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曹 楠,刘启贵

介绍了人格特征、生命质量的定义,简述了人格特征、生命质量的研究方法及评估工具、疾病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疾病与人格特征及生命质量的关系,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从而减轻疾病带给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疾病;人格特征;生命质量;评估工具;相关性研究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机能的能力和主观的感受。从医学角度来看,生命质量指的是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主要包括了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等内容的集合[1]。随着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已经意识到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延长生命与改善器官功能,而是更加注意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近20年来,生命质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肿瘤病人治疗疗效的评价上。因此,生命质量已成为癌症治疗临床试验的终点之一。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特有的统合模式。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人格特征(personality trait)是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长期的时间形成的。弗洛伊德曾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决定了他处理应激源的方式。近几年来,诸多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人格特征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健康,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在患某些特定疾病方面的风险会增加[2-3]。 本研究就人格特征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目的是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并且为预防、治疗疾病和护理病人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减轻疾病带给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1 相关的基本概念

1.1 人格特征的定义 人格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最初指的是舞台演出时演员用的面具,后来逐渐应用于心理学。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较稳固的心理特征,它一旦形成便对人的行为效率、行为风格产生长久且较深远的影响[4]。古希腊的古典生物化学理论就曾根据人体内的4种不同体液提出了4种相应的人格:抑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胆汁质。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情绪、需要、能力、兴趣、动机、态度、性格、气质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连续性和一致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有的身心组织。

1.2 生命质量的定义 生命质量的研究起源于社会经济学和医学两个领域,在医学界,生命质量的测评要追溯到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而真正兴起是20世纪60年代。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生命质量在医疗、服务老年以及残疾人保健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并且日趋规范化。而我国对其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中期在社会学界才以生存质量为主题开展相关的研究,而后生存质量被逐渐应用到我国医疗领域。现如今,生命质量的研究作为新事物和新领域在国内外呈方兴未艾之势。大家公认生命质量是一个至少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疾病和治疗相关症状的多维概念[5]。然而,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生命质量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6]。Cella等[7]认为:生命质量是病人对他们理想期望与目前功能水平比较满意程度的评估。Schipper[8]认为:生命质量是病人对疾病以及治疗所产生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反应的日常功能描述。Ferrans[9]研究表明:生命质量被广泛应用在健康护理的5个范畴中:包括一般生活、幸福感/满意度、成就感、社会能力和自然能力。1993年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生命质量研讨会上,各国专家总结各国生命质量研究并明确提出了生命质量定义: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生存状况体验,同时强调了对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10]。目前,生存质量被广泛接受的概念是:个体从现实生活的总体验中引出的关于自身健康的主观感受[11]。由生命质量的定义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除了客观因素以外,生命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12]。

2 研究方法及工具

2.1 人格特征的研究方法及工具 人格特征的研究是心理学领域重要分支,人格特征测验作为现代人格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近半个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13]。目前,人格相关调查问卷种类繁多,性能不一,而比较常用的有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

2.1.1 艾森克人格问卷 P维度(精神质):并非指精神病,它在每个人身上多存在,只是所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高分者一般会有孤独、不友好、难适应外部环境、感觉迟钝、喜欢挑衅等特点,并且不顾危险,以至于出现不理智行为;分数低者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善从任意等。N维度(神经质):反映的是正常行为,并非指神经质。分数高者表现为焦虑、抑郁,遇到刺激有强烈的反应,以至出现不理智行为;分数低者情绪反应缓慢、性情温和、稳重、善于自我控制等。E维度(内向-外向):分数高者性格外向、好交际、喜欢冒险和刺激的事物;而分数低者则为好静、不喜欢刺激,情绪较内蕴,喜欢有序的生活。L维度(掩饰):该维度得分高者有掩饰倾向,自身隐藏和假托;低分者表现为幼稚、朴实等。L维度除了能作为检测被试者回答问题时掩饰程度,同时也代表了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

2.1.2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该问卷是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与能力测验研究所教授编制,是基于特质理论编制的。其中每一个分量表代表着对一种根源特质的测评,各量表概念均具有两极属性,如信任-猜疑、谦让-专断等。问卷运用相对独立的基本人格因素(主要人格因素)、4种次级人格因素类型以及4种应用预测人格因素(8种次级因素)进行测评。对不同因素组合进行综合性分析,人格因素各自独立,每种因素的测评都能使被试者某一方面的人格特征清晰而独特地呈现出来,了解被试者人格特征的 16种不同因素的组合,从而可全面评价个体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态,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是在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人格量表[14],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目前,该问卷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职业领域中人格测评,主要因素包括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次级个性因素类型包括适应与焦虑型(X1)、内向与外向型(X2)、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X3)、怯懦与果断型(X4)。预测人格因素包括心理健康因素(Y1)、专业而有成就的个性因素(Y2)、创造能力个性因素(Y3)、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Y4)。

2.1.3 MMPI 该问卷是1940年由心理学家Hathavy和精神病学家Mckinley采用经验效标法创编,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5]。MMPI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实证基础的结果解释系统,题目主要来自大量病史、早期出版的人格量表、医学档案、医生笔记以及一些书本的描述。而MMPI最初是应用在精神病学的辅助诊断工具,其中10个临床量表中有8个量表名称为精神病学的诊断概念,如精神分裂、疑病、躁狂、抑郁等,并且也可与其他量表(如PDS,SCL-90,16PF)配合使用[16]。此外,MMPI还适用于人员选拔和心理健康评估等领域。该量表包括:不能回答(Q)、说谎(L)、稀有回答(F)、校正(K)、疑病(Hs)、抑郁(D)、癔症(Hy)、精神病态(Pd)、男子气-女子气(Mf-m)、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症(Sc)、轻躁(Ma)以及社会内向(Si)。

2.2 生命质量的测量方法及工具 生命质量的测评是一个综合的结果,是通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反应度的正式标准化量表测定,需要全面反映其被测量者的各个维度。目前生命质量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17]。一是适合测量人群共同方面的一般普适性量表,如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诺丁汉健康量表(Noth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SCL-90)、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ckness Impact Profile,SIP)、生命质量指数量表(Quality of Well-Being Scale,QWB)等;癌症病人一般普适量表是适用于各种癌症病人,实际上是测定癌症病人生命质量的共性部分,常见的有: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EORTC QLQ-C30)、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Patients,QLICP)等;另一种是测量特殊人群或特定疾病所用的特异性量表,如HIV患者生命质量量表 (MQOL-HIV)、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生命质量量表(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Questionnaire,CRQ)、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量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等。癌症病人生命质量特异性量表是由共性模块加上各自的特异性模块所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欧洲EORTC QLQ-C30和美国的FACT两个系列量表。一般普适性量表具有的优点是可跨越不同疾病和条目使用,并允许组间进行比较,而缺点是不能充分提供某一特殊疾病和医疗干预的资料。特异性量表可以用来测定某一特殊疾病的人群或问题,可为调查者提供其感兴趣领域的更多信息。

3 疾病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人格特征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它描述了人功能上的广泛规律性,表现为一般的相互关联性[18]。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臻加剧,由此带来的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身心健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格特征与人的健康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一些心身疾病与某些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同类型的人格特征与疾病有较大的相关性,甚至有的还有因果关系。其原理主要在于心理-行为因素对疾病的发生会产生影响,由于某些人格特征易使人处于应激状态,进而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神经递质系统等媒介而引起疾病[19]。2004年,Feiedman等[20]提出了易患病人格特征的概念,并认为不是不同的人格特征导致不同的疾病,而是所有疾病都有其共同的易感倾向的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了解人格特征因素与疾病症状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疾病,从而客观地评价治疗效果。

3.1 A型人格与血管疾病 A型人格(A-type personality)又被称为A型行为模式(type A behavior pattern),是由两位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Friedman & Rosenman)于1959年首次提出的[21]。A型性格被认为是在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和情绪的复合体,他们普遍具有的人格特征是:好急躁、持续的进攻性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争强好胜,对己、对人、对事要求谨慎严格,专心致志追求事业目标,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常以出类拔萃为荣,以失败为耻,始终保持着警觉,易冲动等。在行动上经常表现出性子急、果断且不沉着等。而与A型人格不相关者称为B型人格。多位专家研究得出:A型人格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子[22-23]。罗森曼等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对3 524个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患有冠心病的人中A型人格的人数是B型人格人数的两倍,因此A型人格可作为预测再次心肌梗死的良好指标[24]。这项研究有力地证明了A型人格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学者洪炜等[25]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124例住院高血压病人进行有关人格特征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明显的A型行为特征的病人,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吕跃等[26]研究显示:高血压病人的人格具有较明显的精神质倾向,对外界刺激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控制情绪的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长期处于此种心理状态下,容易导致紧张情绪发生,进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最终使血压升高。具有A型性格的人常处于过度紧张和重压力之中,一旦受到挫折,心理容易失去平衡,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类等化学物质的水平上升,促使血压升高;血液中血脂等成分发生改变,血黏稠度增加,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极易诱发高血压和冠心病,甚至可能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健康和生命。近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三者互相作用,以至于将心理因素转变为生理因素。但是,近几年也有研究者发现,属于A型人格的冠心病病人的死亡率低于属于B型人格的冠心病病人[27]。February曾采用A型行为模式量表以及其他干预措施进行研究认为,总体上A型人格特征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相关性很低,甚至A型人格特征与冠心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A型人格特征到底是否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至今还尚未得到准确的结论。

3.2 C型人格与癌症 “C”是取自Cancer(癌)的第一个字母,预示着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容易患癌症。对于易患癌症的人格特征研究,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但研究者把这些研究结果综合起来考察,形成了一个总的描述癌症病人倾向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被人们称为C型人格(C-type personality)或者C型行为模式(type C behavior pattern)。有C型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表现为内向、情绪不稳、小心翼翼、易冲动、多愁善感等,经常过分要求自己,并且克制和控制自己的愤怒,不表现出负面情绪;生活与工作没有目标,不善与人交往,过分忍耐,对不幸的事内心体验深刻,因而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之中,乃至不敢正视矛盾,抑郁寡欢。研究表明:肿瘤病人人格特征和精神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8]。李跃川等[29]研究指出,C型人格者中,食管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OR值)是正常人的3倍多。还有研究证实肺癌也是一种身心疾病,人格特征和精神心理因素都会影响肺癌的发生和发展[30]。C型人格长期且强烈的精神压抑易导致肿瘤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C型人格造成生理、心理反应可从分子水平引起白细胞的自然修复功能减退。随着机体抵抗力的下降,癌细胞破坏免疫系统,从而形成了癌症。

3.3 人格特征与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起初人们只注重研究外界各种化学和生物物质的刺激对消化性溃疡形成的影响。从生物医学角度来说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酸性胃液消化侵蚀作用和胃黏膜防御作用的平衡失调有关。然而,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有关其致病因素的研究认为该病与社会心理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31]。Deutsch等[32-33]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和神经质有关的疾病。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消化性溃疡病人人格特征为:矛盾心理、好强固执、怀疑刚俊、思想迟钝、有恒负责、理智实际等。这些人格特征在病人认识社会与环境、自我调整与超脱和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负面影响,成为心理生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Jess等[34]在1989年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对10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及正常人作随机对照实验发现53%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存在神经质,而对照组仅为5%。肖水源等选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消化性溃疡病人和健康人各100例做配对对照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病人组神经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患病组的神经质维度进行条目分析,发现为健康担心、爱激动、遇到一次令人难堪的经历后要难受很长一段时间,有时感觉浑身是劲,有时却懒洋洋。由此可见,国内外研究均已证明人格特征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之一。实验表明:人格特征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主要是:当人们长期处于激怒、痛苦、羞辱、焦虑等体验时其情绪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胃酸分泌量过多。由于持续强烈的精神压力,促使胃酸分泌持续升高,最后造成胃黏膜酸性增加,近而发生糜烂、溃疡[35]。

3.4 人格特征与其他常见身心疾病的关系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从19世纪20年代起,各国学者对哮喘病病人的人格特征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曾伟杰等[36]应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定量表对68例住院的哮喘病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男、女哮喘病人均与常模人格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而哮喘病人主要的人格特征为:顺从、害羞、敏感、工作负责尽职等。有研究表明:患有皮肤病的病人多为心胸狭隘、性格内向、固执且有攻击性心理,在生活中缺乏亲人的爱护,因此有强烈的求爱欲望。妇科疾病也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月经失调者有神经质人格、多虑、敏感、易抑郁焦虑、社会成熟性低等心理特点。许多研究者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人格为情绪不稳、不善交往、被动、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等。

4 疾病与人格特征及生命质量的关系

多项研究表明:人格特征可能会导致某些身心疾病的发生,而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在患病后所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同样会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在患病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病人生命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心理因素,而非症状本身和治疗方法[12]。Stommel等[37]对871例癌症病人进行研究后得出:伴有抑郁症状的病人在19个月内死亡的危险程度是不伴有抑郁症状病人的2.6倍。国内外学者均表示:癌症会给人体带来多方面损害,除了活动受限以外,其情感的受挫也不容小视,两者可共同使病人生存质量降低[38]。刘彦等[39]研究得出: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病人,对病情过分的担忧,对症状的变化比较敏感,对治疗的措施、病情的控制满意程度下降,随着病程延长,病人的生命质量会有下降。哮喘作为一种起病急、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有调查研究高神经质的哮喘病人,其客观支持往往较低,因而易采取消极的方式去应对,从而引发病人负性情绪的产生,降低了其生活质量[40]。一项对35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的随访研究表明:具有消极情绪的病人在支架植入后的2年时间内发生心脏事件是其他病人的2倍,这些病人在术后很长时间内心脏功能恢复不佳,导致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且易发生创伤后应激[41]。经过国内外学者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疾病的发生与人格特征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病人很容易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说,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基本上都经历过较高水平的抑郁、焦虑、敌意以及愤怒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既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也是疾病发生的结果。消极情绪会削弱病人的意志与希望,降低病人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的希望,从而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病人中,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人会对病情过分的担心,对症状相对比较敏感,因此对治疗措施、病情控制的满意程度下降,随着病程的延长,病人生命质量下降,容易诱发抑郁情绪,出现大量的躯体主诉[39]。 乳腺癌病人的人格特点影响病人的认知和情绪,神经质的病人倾向于掩饰自己内心对疾病的恐惧与担心以及对失去女性魅力的焦虑,压抑自身情感而表现出开朗、外向、情绪不稳定,从而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42]。国外学者认为:哮喘病人在面对哮喘这一应激源时,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往往会比较悲观,容易对疾病做出负性的认知和评价,因此常常因为自己的疾病而忧心忡忡、郁郁不乐,以致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很少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哮喘,与人沟通也更加困难,从而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恶性循环,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43]。我国学者对哮喘病人的研究也表明:神经质与其生命质量总分呈负相关,而内外向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在内外向方面,越外向的哮喘病人情绪状况越好[40]。对于女性月经失调的生命质量与其人格特征的研究表明:两者有显著的相关性,神经质人格越明显,生命质量越低,而外向特征越强的人生命质量越高[44]。躯体不适会加重病人心理症状,而心理障碍又可以加重躯体症状。痛经时可延续产生畏惧经期的恐惧焦虑心理,从而影响个体的生命质量[45]。杨智辉等[46]研究认为:具有温和健康人格特征的癌症病人在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得分比常模还要低,其人格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社会适应性较好。

4 小结

综上所述,不良的人格特征将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将会导致病人的病情反复和躯体症状加重,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格特征,不仅会使工作、社交、生活变得轻松快乐,更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病人的疾病本身和帮助其解除躯体上的症状,更要注重病人的心理变化。 美国医生特鲁多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也证明心灵抚慰的重要性,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其排除一些负面情绪,从而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态。

[1] 黄丽,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6.

[2] Conrtade RJ,Levevthal H,O’Leary A.Personality and health.Handbook of personality: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90:231.

[3] Hofer S,Sliwinski M.Associations between health,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studies of aging[J].The Gerontologist,2004,44(1):765-775.

[4] 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281.

[5] Aaronson NK,Bakker W,Stewart AL.Multi dimensional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lung cancer trial[M]//Aaronson NK,Beckman JH,BernheimJL,etal.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New York:Raven Press,1987:63-82.

[6] Ande CD,Scharloo M,Pereira AN,etal.Quality of life(QOL) impairments in patients with a pituitary adenoma:a systematic review of QOL studies[J].Pituitary,2015,18(5):752-776.

[7] Cella DF,Cherin EA.Quality of life during and afte cancer treatment[J].Cmpr ther,1988,14:69-75.

[8] Schipper H.Guidelines and caveats for quality of life measur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Oncology(Huntingt),1990,4:51-57.

[9] Ferrans CE.Quality of life:conceptual issues[J].Semin OncolNus,1990,6:248-254.

[10] WHO.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R].Geneva:WHO,1993:1.

[11] Campbell A.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 being[J].Am Psychol,1976,31:1117-1124.

[12] Zeljko Glavic,Slavka Galic,Marija Krip.Quality of life and personality trait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Psychiatria Danubina,2014,26(2):172-180.

[13] Goldstein G.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90:332-370.

[14] Cattell RB,Cattell HE.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the new fifth edition of the 16PF[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5,55:926-937.

[15] O’sberg Timothy M,Poland Danielle L.Comparative accuracy of the MMPI- 2 and the MMPI- A in the diagnosis of psychopathology in 18-year-olds[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02,14(2):64-69.

[16] 建强,薛军.焦虑症患者MMPI及16PF测试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99-100.

[17] 方积乾.生活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4.

[18] Pervin L.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M].黄希庭,译.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19] 李殊响,张志涛.性格与疾病[J].医师进修杂志,1995,18(2):48-49.

[20] Feiedman HS,Booth-Kewley S.The“disease prone personality”.A mete-analytic view of the construct[J].The Gerontologist,2004,44(1):765-775.

[21] Friedman M,Rosenman RH.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 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mlings blood cholesterol level,blood clotting tim,incidence of arcus senilis,and clinica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AMA,1959,169:1286-1296.

[22] Zodpay SP,Raut SG.Coronary pron behavior patter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case control study[J].Indian Med Sci,1998,52(8):348-351.

[23] White WB.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s a predictor of larget organ disease and outcome in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J].Blood Press Monit,1999,4(3):181-184.

[24] Roseman RH,Friedman Brand R,Jnkins CD,etal.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western collaborative group study:final follow-up experience of 8.5 yea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75,233:872-877.

[25] 洪炜,韩冰,刘军.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8.

[26] 吕跃,严苏丽,于秋菊.高血压患者的个性特征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428.

[27] Ragland DR,Brand RJ.Type-A behavior and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88,318:65-69.

[28] Davies E,Clarke C.Views of bereaved relatives about quality of survival after radiotherapy for malignant cerebral glioma[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4):555-561.

[29] 李跃川,陈正言,彭德发,等.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

[30] Plunkett TA,Chrystal KF,Haryer PG.Quality of life and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J].Clin Lung Cancer,2003,5(1):28-32.

[31] Melmend RN,Geplpin Y.Duodenal ulcer:the helicobacterization of a psychosomatic disease[J].Lsr J Med Sci,1996,32(3/4):211.

[32] Deutsch F.The choice of organ in organ neurosis[J].Psychoana,1992:252-264.

[34] Jess P,vonder Lieth L,Matzen P,etal.The personality pattern of duodenal uler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spontaneous ulcer healing and relapse[J].J Intern Med,1989,226(6):395-400.

[35] 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杭州:浙江出版社,1990:69.

[36] 曾伟杰,陈莉文,叶汉深.支气管哮喘患者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2):174-175.

[37] Stommel M,Given BA,Given CW.Depression and functional status as predictors of death among cancer patients[J].Cancer,2002,94(10):2719-2727.

[38] 程火玲,刘忠云.个体化综合心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8):81-82.

[39] 刘彦,侯宁宁,郭继志,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与生命质量、人格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14(7):268-269.

[40] Scheier MF,Bridges MW.Person variables and health personality predispositions and acute psychological states as shared deteminants for disease[J].Psychosomatic Medcine,1995,57(3):255-268.

[41] Pedersen SS,Denlooet J,Ong ATL,etal,Adverse clinical event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sirolimmus-elutsing stents:The impact of type-D personality[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07,14(11):135-140.

[42] 邱晓惠,杨艳杰,宋雪佳,等.人格特征与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3):333-334.

[43] 孙宏伟,宋玉萍,王艳郁,等.人格特征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09,31(1):73-75.

[44] 刘光明,姚乾坤,占达飞,等.月经失调的女性生命质量与其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9):1254-1256.

[45] Alaettin U,Unal A,Mustafa T.Prevalence of dysmen orrhea and its effect on quality of life among a group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J].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0,115:138-145.

[46] 杨智辉,王建平.癌症患者人格类型及其对应策略、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7,27(2):88-90.

(本文编辑范秋霞)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diseas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quality of life

Cao Nan,Liu Qigui

(Nursing Schoo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6044 China)

It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quality of life,and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valuation tools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quality of lif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 and personality trai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personality traits and quality of life.It hoped that people c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so as to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disease;personality traits;quality of life,QoL;assessment tools;correlation study

曹楠,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116044,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刘启贵(通讯作者)单位:116044,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R471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8.002

1009-6493(2017)08-0900-06

2016-02-14;

2017-02-12)

引用信息 曹楠,刘启贵.疾病与人格特征及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8):900-905.

猜你喜欢
A型人格量表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AZA型号磨齿机工件主轴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