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种鸡群的观察

2017-02-27 01:01陈合强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23期
关键词:种鸡种蛋垫料

陈合强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 226103)

现代肉种鸡基本上均为宽胸品系,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更倾向于长肉且对料量更为敏感,具有很强的沉积肌肉组织的倾向,这种肌肉较多的体况需要密切关注体质量控制和饲料分配。因此,在日常喂料、淘汰病死鸡、更换垫料时应注意细心观察,捕捉有用的信息,一次完整的巡检应走遍整个鸡舍而不是走马观花,观察鸡舍的前后左右各个角落,冷静仔细,不能心急。

1 观察鸡群的基本原则

先群体后个体再群体顺序观察;发现普遍的现象,找出极端的现象;观察鸡舍的设备和饲养管理措施运行情况如料线或料桶,发现潜在的问题;在不同时间段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观察;定期入舍静止观察而不在舍内来回走动;确认鸡群中的高危期如0~4 w和24~35 w的生命薄弱期、高危鸡和高危地段并特别留意。鸡场的盲点存在于自己认为鸡场的状况已经很规范了而无需改进,此时需要同事或专家进行指导交流,以最小化控制鸡场盲点;同时应走出去看看其他鸡场是如何操作的,取长补短,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 观察方法

每天观察鸡群状态,蹲在鸡群高度观察其分布状况、感觉气流和气味,目视均匀度、羽毛长势和状况、瘫痪和走路状态、打盹、呼吸声音和方式、糊肛、鸡粪、叫声、脚爪、死鸡等,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用眼睛观察肉种鸡的行为看其对自己有何反应;用耳朵听肉种鸡的呼吸是否存在问题;用手感觉鸡舍的气流是否有贼风;摸一摸雏鸡是否食入了优质且充足的饲料和饮水。用鼻子闻气味或感到眼睛刺痛,强烈的氨气味说明垫料过热。

2.1 鸡群的分布状况

观察鸡群有无聚堆现象并及时调整温湿度、光照等。温度低时,雏鸡并列聚堆;温度过低,雏鸡叠堆;雏鸡会远离贼风。

2.2 目视均匀度

目视均匀度大小、及时调整温湿度、垫料、料线和水线。

2.3 透过窗户观察鸡群

静静观察而不易被察觉,鸡的行为也不会被干扰。

2.4 在巡视开始时

敲击小桶评估鸡群的反应能力,立即挑出对敲击声没有反应的鸡。

2.5 走进鸡舍(尚未扰乱鸡群之前)

观察鸡群是否卧着聚集感觉寒冷、是否有贼风等。

2.6 蹲在鸡舍中

观察鸡群状况、定期重复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异常行为。

2.7 走过鸡舍时

注意观察鸡群的活力,那些没有从脚下迅速跑开的鸡通常是信号的发出者,最先跑开的往往是鸡群中更为强壮的鸡,鸡群会在你走过的地方重新聚集,观察这种现象是否会发生。

2.8 喂料观察

喂料时是观察鸡只的最佳时间,主管必须亲临现场,可发现50%的问题。关注喂料量、送料量及喂料的均匀性,确保足够有效的料位,避免料位不足;快速均匀的饲料分配(低于3 min),鸡舍区域内鸡群分布良好;育成期在关灯时打料,保证饲料没有分离,避免链式料槽上没有栅栏导致料线不能正确工作;料盘或料线高度适宜。管理人员要坚持每天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注意料位是否充足有效,料盘(槽)之间的间距是否合理,应使种鸡育雏期在1 m、育成期和产蛋期在3 m的范围内都容易采到食饮到水,确保所有种鸡在同一时间采食同样数量的饲料。

2.9 高危地段

每个鸡舍都有相对易发问题的高危地段如鸡舍的角落、有贼风的区域、产蛋箱及饮水器和料槽底部等,日常巡视时应重点查看,对存在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表1)。

2.10 高危时段

每次巡检中都有可能存在,如日常饲喂风险就较大,要确保料线的机械和称重设备运行良好。冬季冷应激多发,夏季热应激多发等。

2.11 看不见的信号

借助红外线热敏摄像机可以发现人类眼睛无法看到的信号,如通过该仪器可以看到笼养肉种鸡垫纸潮湿后导致温度低,会造成雏鸡冷应激,影响其生长发育。

表1 风险分析及解决方案

3 不同阶段的重点观察

肉种鸡饲养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限饲,确保体质量符合标准曲线。育雏期心脏、血管、脏器、骨架和羽毛快速发育,这些器官良好的发育是培育健康种鸡的基础。育成期重点是通过控制饲喂量来调控种鸡的长势。预产期生殖器官快速发育,体质量增加。

3.1 饲喂空间

肉种鸡具有快速生长的遗传潜力,但生长速度太快会影响受精率、产蛋率和孵化率。通过严格限饲和科学的光照程序降低育成期的生长速度,防止种鸡超重、开产过早、提高种鸡生命周期的健康和质量,使可孵蛋数最多。良好的均匀度是提高生产性能和受精率的关键,如果鸡群生长发育参差不齐,均匀度差,说明种鸡饲养管理上有问题。采食空间小、饲养密度大、饲料分布不均匀、鸡群不健康都会导致均匀度差,喂料后所有的鸡都应能够一起采食饲料,如有些鸡在周围乱跑或试图踩爬别的鸡去抢料,说明饲喂空间不足或上料速度太慢。同时饲养密度大影响羽毛质量,饲养密度大鸡群在采食时更激烈,强势的母鸡迅速占领料槽,其他的鸡只能在边上等。采食不足的母鸡羽毛发育差,产蛋性能低,雏鸡质量差。

3.2 公母鸡性成熟的同步性

公母鸡同步达到性成熟,才能获得最佳受精率,如公鸡比母鸡性成熟早,公鸡就会惊吓;反之可能会受母鸡操控,影响交配信心。

3.3 产蛋期公母分饲

3 min内所有的料槽都要加上料,如做不到需要增加料箱或选用其他的喂料系统或从鸡舍中间加料。确保公母鸡绝对分开饲喂,彼此不互相偷吃饲料。如果料槽太少,公鸡常会把料槽挤到一边,一定要确保有足够多的料位站立,并通过稀释饲料浓度来延长采食时间。

3.4 侧翼受伤

如母鸡身体两侧有伤,说明公鸡的爪和脚趾有问题,要把长脚趾或有畸形脚趾的公鸡移走;公鸡数量多或采食空间太小相互踩爬也易导致此种情况发生。

3.5 垫料和地面

垫料质量差会影响种蛋质量和受精率。如垫料太湿,交配区域的垫料会形成坑洞,使公鸡很难完成交配行为;同时会导致公母鸡形成脚垫,导致疼痛;氨气浓度也高,影响孵化蛋的质量。全木条地面不利于交配行为,特别是饲养后期,种鸡体质量较大,易发生腿病。

3.6 种公鸡

只有睾丸发育良好,才能保证良好的繁殖性能。开始掉毛的公鸡不会发育成良好的种公鸡。应剔除不好的公鸡,在繁殖期体质量降低的公鸡不能用于受精,不交配的健康公鸡可能会过多采食,导致体质量较高,所以要经常称重,监控体质量增长。如果发现公鸡没有同时吃料,应观察采食空间是否不够、公鸡是否害怕同别的鸡一起采食、料槽放的位置是否正确、料线的高度是否合适等。确保所有的公鸡同时吃料,但公母鸡不能同时饲喂;首先饲喂母鸡,过几分钟再饲喂公鸡;看母鸡是否很容易吃到料、母鸡和公鸡是否一起采食。如种公鸡羽毛完整艳丽,则交配次数少或交配成功率差;羽毛凌乱则是好公鸡。在日常巡视鸡舍时,随时拿起公鸡进行检查,熄灯前的几个小时是公鸡交配的活跃期。如果公鸡到30 w还没有交配行为,需从鸡群中剔除。当有公鸡死亡时,可另外补充一些公鸡来弥补,但可能会有负面作用。在早期公母比例可适当高些,但公鸡太多会导致相互争斗;随公鸡老龄化交配次数会减少,所以产蛋后期需要调整公母比例。从40 w开始,可用富有活力的公鸡替代部分老龄公鸡,这称之为强化。鸡场内部不同的鸡舍间调换公鸡,可以避免引入外源性疾病。

4 鸡群健康观察

通过对种蛋、商品肉鸡苗质量和抗病力等的观察确保鸡群健康。

4.1 种蛋

把鸡蛋从温度低的环境转移到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湿气凝结使鸡蛋变湿,在潮湿的环境中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水分会渗入蛋壳表面的保护层,增加感染的风险。啄食污染的蛋壳也是病原菌传播的常见途径,产蛋时鸡蛋经过泄殖腔以及产在受污染的蛋箱内,蛋壳会被污染,孵化被粪便污染的种蛋,雏鸡感染大肠杆菌的风险会增加。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和雏鸡的质量有重要影响,雏鸡脱水、个体小、脐部愈合不良、苍白、发育不良、弱(无力)雏、眼睛缺失、卵黄吸收不全、头部发育不良如歪脖鹦鹉嘴交叉喙等、喙上有红点、关节肿、爪子畸形,出现这样的问题多与孵化条件有关。种蛋冷却是必需的步骤且符合鸡的自然习性,在冷却过程中,鸡蛋的内容物会轻微萎缩形成气室,蛋壳上的赃物会被吸入气室从而进入蛋壳内;爆裂蛋在孵化箱内破裂会感染其他种蛋;病原菌孵化过程中腐败产生的气体聚集会导致鸡蛋破裂。孵化破裂蛋、脏蛋、畸形蛋和真菌感染的蛋都会增加感染爆裂蛋的风险。对种蛋进行精心挑选能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对脏蛋用清水进行彻底清洗能减少爆蛋的概率。如有必要把脏蛋和干净的种蛋放在不同的孵化箱内进行孵化。脏蛋孵化出的雏鸡携带病原菌,增加雏鸡死亡率。为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在孵化前对种蛋进行消毒,不会影响胚胎发育。由于甲醛能穿透蛋壳,所以如果在预孵器中用甲醛对种蛋进行消毒可能会造成胚胎死亡。不同周龄特别是早期的种蛋尽量分开孵化。

4.1.1 青年种鸡群

相比30 w以上的种鸡,青年种鸡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鸡个体小,1 w死淘较高,可通过采取提高鸡舍的温度1~2℃、额外的精细照料等措施让雏鸡尽快饮水和采食饲料来降低死亡率。青年种鸡育成期的饲料、开产时的日龄和体况都会影响雏鸡死亡率。降低种鸡育成期饲料营养浓度可减少雏鸡死亡率。

4.1.2 混合来源的种蛋

种蛋来源于40 w和45 w的种鸡放在一起孵化问题不大;但30 w和35 w种鸡所产种蛋放在一起孵化,种蛋之间差异就足以使1日龄雏鸡产生很大的差异。孵化时尽量减少窝外蛋的数量或不孵化,地面脏蛋表面的细菌数量比蛋箱内的种蛋多1 000多倍。由于种蛋储存时间太长会影响孵化结果和雏鸡质量,对长期储存的种蛋在储存期间进行短暂的加热能减少这种负面影响。开产初期的鸡蛋个头小,双黄蛋或畸形蛋多,这些鸡蛋虽能受精,但不适合孵化,如孵化胚胎会不发育或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如储存不当或运输过程中摇晃太厉害,会导致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种蛋大小差异大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最终影响雏鸡品质。来源于老龄种鸡的种蛋大,蛋壳薄,如与装箱用的蛋托不匹配,会导致运输过程中易碎。

4.2 商品肉鸡苗的质量

应确保种鸡不把疾病传给雏鸡(表2),同样也不能把疾病传播给种鸡,坚持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任何形式的疾病传播。

表2 能从父母代传给后代的传染病

4.3 雏鸡免疫力

种鸡可通过种蛋把抗体传给雏鸡,取决于抗原种类、抗体形成的时间和产蛋的时间,种鸡免疫某些疫苗是为了在后代产生母源抗体,鸡蛋中高水平抗体可以保护雏鸡在1 w内免于感染某些疾病。有些疾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等需通过给种鸡注射疫苗,产生母源抗体来防治。如典型的传染性贫血(CAV),鸡翅会有出血,如果雏鸡没有从母体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易感染此病。抗体滴度监测可以说明种鸡的免疫状况及是否给雏鸡注射疫苗。弱毒苗产生抗体快,对种鸡本身效果好,但对雏鸡效果不佳;灭活苗抗体持续时间长且种蛋含有的抗体水平高。产蛋期种鸡抗体水平会随日龄增加不断下降,除非能有机会再次接触病原。如产蛋期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鸡群接触传染性支气管炎野毒,都会使抗体水平上升。如果育成期感染某些疾病,鸡群也能建立对该病的免疫力,这就是为什么有时种鸡没有免疫疫苗却仍能产生某种疾病的免疫抗体的原因。新生雏鸡免疫系统发育不全,鸡群如缺少母源抗体的保护,易引起疾病的水平传播。不同来源的鸡群母源抗体高低不一,如果混养易增加患病的风险。

5 其他观察

5.1 交配行为

一般发生在傍晚,此间不要饲喂鸡群,否则影响鸡群的交配,下午可以轻手轻脚穿过鸡群或给鸡群抛撒谷物,这样可以提高鸡群的活动,对公母鸡的分布和交配也有积极的效果。把公母鸡分开一段时间,会促进交配行为,如采用人工授精,1 w 1次即可,因为受精后精子会存留在输卵管内,母鸡能产1 w的受精蛋。受惊吓的母鸡不交配,如果母鸡趴在木条地面上不去交配区域,刻意躲避交配,说明侵略性强的公鸡数量太多或公鸡比母鸡太早达到性成熟,可通过减少公鸡数量进行快速干预。公鸡的质量、公母的比例都会影响受精率。活跃的公鸡表现泄殖腔红色湿润,胸部羽毛参差不齐,胸部皮肤红润,尾羽凌乱,跗关节粉红,鸡冠末端暗红。无交配的公鸡羽毛鲜艳,鸡冠苍白,体质量太轻或太重,脚趾畸形,踩爬母鸡时会伤害其侧翼,翅膀下垂,脚垫有问题。

5.2 鸡冠

鸡冠发白,公鸡发育不良。经常相互争斗的公鸡是体质最强健的,有时甚至会攻击工人。脚趾畸形的公鸡会伤害母鸡且可能是由于基因先天性缺陷造成,所以需剔除,否则影响雏鸡质量。

5.3 羽毛长势和状况

高温育雏羽毛发育迟缓,在30 d左右容易感冒。随时观察羽毛发育的状况,如公鸡2~3 d生出主翼羽,4~5 d长出覆翼羽。开食开水不良、湿度不足等会引起应激,造成羽毛变薄、呈线状或有断线等;免疫引起的应激则羽毛有断线;湿度过高,羽毛湿润,羽毛蓬松、污秽、无光泽多见于鸡副伤寒、慢性禽霍乱、鸡大肠杆菌病、鸡绦虫病、蛔虫病、吸虫病、维生素A或维生素B缺乏症等。羽毛蓬松、逆立多见于鸡的烈性传染病引起的高热、寒战如ND、IBD等。在非换羽季节羽毛变脆、断裂、脱落多见于啄癖、外寄生虫病(林刺膝螨、疥癣)、锌和生物素缺乏症等,也可见于鸡自身啄羽,笼养鸡颈部羽毛脱落是与鸡笼摩擦的结果。羽毛稀少或脱色多见于鸡的叶酸缺乏症,也可见于鸡泛酸或维生素D缺乏症。羽轴的边缘卷曲且有小结节形成多见于锌或维生素B2缺乏症或某些病毒的感染。用手逆翻头部、翅下及腹下的羽毛,可见到淡黄色或灰白色的针尖大小的羽虱在羽毛、绒毛或皮肤上爬动,多为羽虱。纯种鸡长出异色羽毛多见于鸡的遗传性变异、一些营养素(如铁、铜、叶酸、维生素D等)的缺乏等。羽毛生长延迟多见于雏鸡叶酸、泛酸、生物素、锌、硒等的缺乏。

5.4 瘫痪和走路状态

观察有无瘫痪鸡,有则淘汰。原因可能有开食不良、垫料薄受凉、雏鸡脚部负担增大、维生素缺乏等,应采取对应措施解决。

5.5 立眠

站着打盹的鸡只可能原因有垫料温度低、换气不良、疾病等。开食不良时应立即人工饮水,增进其食欲。

5.6 呼吸声音和方式

听有无呼吸道声音,如1日龄孵化场新支二联苗喷雾免疫,4 d后有免疫应激的呼吸道声音;10日龄免疫前,如果应激还无消失应投药消除应激,否则10日龄免疫会加重疫苗反应,通常免疫应激反应2~3 d后自然会好。同时应注意观察鸡的呼吸方式。

5.7 糊肛

原因可能有运雏车温度过低、种鸡污染、预温不好造成垫料温度低,雏鸡腹部受凉,出现弱雏等。

5.8 脚爪

温度过高、湿度不足引起脱水,脚爪干燥无色泽。

5.9 死鸡

死的方法不同预示不同的疫病如仰死可能是猝死、蜷卧死可能是疾病、侧死可能是大肠杆菌病等。死鸡场所不同时应检查此处的换气、温湿度、垫料等,寻找死亡规律。对死鸡进行解剖,详细检查并做好饲养日志记录。处理死鸡时,用带盖的塑料桶收集,集中焚烧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注意防止污染。

5.10 粪便

观察鸡粪是否干燥、有无下痢、硬度、颜色、分布等。健康鸡的粪便呈青灰色,有白色尿酸盐。

5.11 叫声

温度过高,鸡群易受惊吓尖叫,有异常叫声应寻找原因如换气、温度、料、水等并及时处理。

猜你喜欢
种鸡种蛋垫料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种鸡疫病预防的措施
鸡群垫料质量评定与管理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不同天气条件下平养肉鸡的垫料使用要点